張麗萍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在地理課堂上,本身地理是來源于生活,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在課堂上把手放開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從問題入手,深入研究,教師配合,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理念和目的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在地理課堂上,本身地理是來源于生活,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在課堂上把手放開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從問題入手,深入研究,教師配合,得出結論,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知識歸根到底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體會到自我探究得出答案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剖析的能力。
(一)學生自主學習
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在知識學習面前教師和學生之間往往存在不平等的關系。教師有備而教,學生并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準備,地理課堂現在的改變是從備知識變成了備學生。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也要有備而來。有備而來的學,才是充滿活力的課堂。這里的“個人先學”,指的是教師把將要講的教學內容或目標,變成學生先學的課前準備作業,也就是前置作業:是把明天的教學目標變成學生先學的一個問題。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形式,提前讓學生先學。布置“前置性作業”要注意分層次,以適應不同的學生。比如直接印制好學案,不同學生做不同的學案。上課前一天布置作業,讓學生先學,重點難點內容老師會以不同形式在學案上體現。這樣可以讓學生先了解一節課的重點、難點,需要深入探究的內容會在課后通過互聯網等先自主學習,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有目的的交流展示,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學生通過完成“前置性作業”,感到這個知識是自己探究出來的,因此第二天學生能夠從學生自己的角度把探究出來的問題在班級交流或展示。這也是生本教學的起點。從此展開學生學習的第二環節――小組合作交流。這樣就可以從初中階段鍛煉孩子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為學生高中或大學學習文化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有了前置作業掌握的基礎,在課堂就可以進行小組交流。通過小組內每個學生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在同小組同學面前展示自我,這個時候教師就要給學生這樣的展示機會。讓進步大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能讓以前成績不好的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通過研究發現在小組討論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首先,教師設計的探究性問題要依據基礎知識挖掘知識的深度,也就是讓學生有探究的必要性。而一些基礎知識問題沒有交流的必要,直接出示答案即可。另外,在4人小組討論時老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而有些學生正好利用這個時間濫竽充數,說話打鬧。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管理、評價方式在課堂上隨之提高。在交流后教師的評價和競賽制度要制定一定的特色,激發孩子們的探討積極性。教師通過評選“優秀小組”的方式,促進4人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當學生通過組內交流、互相幫助,最后評出“優秀小組”。有效的評價堅持下來以后,整個班級小組的合作學習氣氛會很快地形成。正是小組合作交流從一定角度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良好品德,并能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班級交流展示
班級探究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是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二是交流合作學習中存在的沒有探究到知識。教師一定要記錄好學生沒有探究到的知識,下次前置作業可以避開此類學生解決不了的知識點。經過小組的初步研討,學生提高了對知識理解,同時也會有效提高班級小組探究的效率。如果某個小組學習中存在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學生上來幫忙解決。全班學生對同一個知識的講解,不僅能夠幫助全班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使學生思維得到拓展,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的講解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并用學生自己的語言,學生更輕松的理解知識,加深這個疑難問題的印象。而對于講解的學生對自己也是一種提高,加深了對本部分知識的理解。
(四)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點撥是課堂教學的精華。萬一學生沒有學會某個知識的時候,老師應進行適當點撥。在小組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有時膚淺,不能準確的理解到位。這時就要求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給學生建立臺階,幫助學生尋找問題的突破口,達到解決疑難問題的目的。
二、結語
在生本教育課堂上,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學生的各方面潛能能夠得到最大的開發,讓學生盡早建立起自主學習的習慣,為以后邁向更高的臺階打下牢固的基礎。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前置性作業的設計、探究性問題的設計、多樣化的課堂評價機制這些方面都應做深入的研究,建立和諧的生本課堂氛圍。
(作者單位:淄博市桓臺縣田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