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棟
【摘要】 目的 評價阿托伐他汀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二級預防和干預效果。方法 10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 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 各50例。甲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 乙組給予辛伐他汀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復發次數。結果 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低于乙組1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000, P<0.05)。隨訪1年, 甲組的復發次數為(0.82±0.26)次, 少于乙組的(1.47±0.52)次,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9057, P<0.05)。結論 阿托伐他汀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二級預防和干預效果顯著, 值得在臨床應用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 缺血性腦血管病;阿托伐他汀;二級預防;干預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12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發病急驟, 死亡率極高, 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腦出血, 進一步導致死亡, 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命質量。據調查顯示:阿托伐他汀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二級預防和干預效果頗為顯著, 患者無明顯的不良反應發生, 且復發次數較少[1]。為此, 本院隨機選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100例進行研究, 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100例, 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 各50例。
均經臨床檢查、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MRI)、實驗室檢查確診。甲組男29例, 女21例, 年齡46~78歲, 平均年齡(62.0±15.7)歲, 其中糖尿病史10例、高血壓病史16例、冠心病史15例、高血脂病史9例。乙組男28例, 女22例, 年齡45~77歲, 平均年齡(61.0±15.3)歲, 其中糖尿病史9例、高血壓病史15例、冠心病史17例、高血脂病史9例。排除標準:①有藥物過敏的患者。②處于妊娠期的患者。③有嚴重器質性病變的患者。④嚴重肝腎功能損害的患者。⑤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⑥嚴重腦梗死腦功能障礙及臥床不起患者。⑦患者及其家屬不同意參與此次研究的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史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改善腦循環、腦保護、抗血小板凝聚等常規治療。具體如下:根據患者病情, 給予患者不同劑量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30078, 規格:10 mg)、尼莫地平片(天津市中央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10040, 規格:20 mg)。甲組給予阿托伐他?。≒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 , 國藥準字J20120050, 規格:10 mg)治療, 口服, 起始劑量為10 mg, 每晚1次。1個月后劑量加至20 mg, 每晚1次。連續用藥2個月。乙組給予辛伐他?。ńK黃河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7793, 規格:10 mg)治療, 口服, 起始劑量為15 mg, 每晚1次。1個月后劑量加至30 mg, 每晚1次。連續用藥2個月。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 包括惡心、腹脹、消化不良。隨訪1年,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復發次數。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甲組中1例出現惡心、1例出現消化不良,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乙組中3例出現惡心、2例出現腹脹、3例出現消化不良,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乙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000, 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復發次數對比 隨訪1年, 甲組的復發次數為(0.82±0.26)次, 乙組的復發次數為(1.47±0.52)次, 甲組的復發次數少于乙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9057, P<0.05)。
3 討論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一種功能障礙性疾病, 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腦血管系統出現閉塞而引發的腦血管功能區障礙。主要是由于腦血管壁本身的病變引起, 發病原因有動脈粥樣硬化、動脈中膜鈣化、彌漫型增生性動脈硬化癥、小動脈鈣化、毛細血管纖維變性等, 其主要病理變化是腦血管壁硬化和血液成分的改變。動脈硬化會導致管腔內膜粗糙, 管腔變窄, 在血壓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或者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性增強的情況下, 凝血因子會在管腔內凝聚成塊, 形成血栓, 阻塞血管, 使血流中斷, 導致血管供應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而發病[2]。
阿托伐他汀是臨床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常用藥物, 現已被廣泛應用, 它可以有效的減少新的斑塊的形成, 具有穩定既有斑塊的作用, 可以控制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進而達到改善患者腦動脈血管壁硬化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3]。阿托伐他汀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死亡率低的特點。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對神經和血管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可顯著減少血管病變的發生, 抑制血管阻塞后導致的腦內脂質過氧化反應, 減少氧自由氨基, 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消耗, 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4]。辛伐他汀可以很好的舒張和收縮內皮細胞血管, 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還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流, 使血液通暢, 減少因缺血缺氧而產生的腦損傷[5]。
上述研究數據表明:兩組患者經過2個月的治療, 甲組中1例出現惡心、1例出現消化不良,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乙組中3例出現惡心、2例出現腹脹、3例出現消化不良,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乙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000, P<0.05)。隨訪1年, 甲組的復發次數為(0.82±0.26)次, 乙組的復發次數為(1.47±0.52)次, 甲組的復發次數少于乙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9057, P<0.05)。
綜上所述, 阿托伐他汀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二級預防和干預效果顯著, 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且復發次數較少, 安全可靠, 應當作為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 值得在臨床應用中大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廖洪琨. 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在二級預防中的臨床效果評價.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9):176-177.
[2] 吳成思, 申珊, 朱浩猛. 辛伐他汀在腦血栓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 33(10):8, 41.
[3] 湯丹丹, 伍有權. 阿托伐他汀與氟伐他汀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二級預防中的效果. 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32):175-176.
[4] 周銳. 阿托伐他汀鈣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2):9-11.
[5] 楊國旗.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二級預防效果比較.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22):3066-3067.
[收稿日期: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