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華
摘要:本論文探討了小學語文課本中小泡泡的作用,以及在教學中如何運用小泡泡,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神奇的作用。更好地指引我們教學。每一個“小泡泡”都是編者精心設計的,大部分是體現該學段課程目標的知識與能力學習要求的提示語,承載著導思、導學、導行的作用。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怎樣運用好文中的提示語“小泡泡”,讓它發揮神奇的作用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泡泡導思導學神奇作用
近年來,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進, 我們的教材也在發生著變化。目前,在我們小學語文新教材課本中,插入了許多以“小泡泡” 方式呈現的提示語。為什么叫“小泡泡”呢?因為它在教材中僅一兩句話,位置也不固定,有時在課文中間,有時又在課文末尾,甚至在單元總結部分。尤其是中低年級課本中,課文中的小泡泡非常多。它雖小卻很實用,在教學中可發揮極大的作用。每一個“小泡泡”都是編者精心設計的,大部分是體現該學段課程目標的知識與能力學習要求的提示語,承載著導思、導學、導行的作用。是為了體現師生的平等關系和讀者與文本的對話關系,是在啟發孩子們自讀自悟,自主延伸,同學習伙伴互相交流、討論。但這些小泡泡并未受到老師們的重視,有好多老師只是把它當做課文的一個提示,有的也只是在講課的時候一帶而過,對于課文中的小泡泡去研究的老師則是更少了。所以,課文中小泡泡沒有起到應有的的作用,鉆研教材,拓展延伸,探索教材規律乃至開發教才就大打折扣了。那么,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這些小泡泡在我們語文教學中有著怎樣導學、導思的作用。
一、抓住字詞,引導學生掌握規律
在我們小學語文教學中,掌握字詞一直是重點。我們指導學生學會字詞并理解字詞,然后學會運用文字。“小泡泡”中常會就此給出一些提示,以便學生能盡快解詞會意,掌握規律。例如“我發現‘歷是由兩個認識的字組成的”,“這兩行詞語都是……”,“我知道‘猶如是什么意思”,“我發現帶點的字都表示動作”。此外,在學習了查字典的方法后,不少課文中就出現了相應的“小泡泡”練習,如“通過查字典,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既鍛煉了學生查字典的能力又教會了學生解詞的方法,可謂一舉兩得。自三年級起,課文加大了從聯系上下文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的內容,這樣也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完成了低段到中段閱讀的過渡和銜接,如“聯系上文,我讀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讀讀看”。
二、啟發思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個接受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能通過此過程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新知的體驗。新教材中的“小泡泡”有意識地啟發了學生的思考,培養了他們的質疑能力,在課文的關鍵點、高潮點、興趣點上都恰到好處地出示了一些語句,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性學習。如《萬年牢》一課結尾,提示學生“課文中三處提到了‘萬年牢,這中間有什么聯系呢?”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做出思考,逐步把握了“萬年牢”的含義。又如《趙州橋》一課中對“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出示了“小泡泡”,要求學生反復研讀課文,思考作者如此寫的好處。學生經過學習和分析,了解了“不但……而且……”這組關聯詞,進而掌握了句子承上啟下的作用,積累了新的閱讀知識。
三、發揮想象,引導學生再現情景
教學活動既是知識、信息的交流過程,又是教師、教材、學生情感交流的過程。為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的內心真正被課文所蘊含的美感所打動,應注重創設一定的情境。在不少課文的關鍵地方,都出現了“小泡泡”,意在引導學生邊讀邊再現畫面,邊想象邊感悟。《鄉下人家》一課,為讓學生感悟農家風景的美麗及春季勃勃的生機,“小泡泡”提示:“我仿佛看見了‘雨后春筍的畫面”,讓學生交流自己眼前浮現的畫面,談談對“雨后春筍”圖的感受,從而喚醒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如《觀潮》中“我仿佛感覺到了那種壯觀的景象”,《蟋蟀的住宅》中“我好像看到了作者認真觀察的情景”等都為學生創設了一定的想象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走入文本,加深體驗。
既然小泡泡給我們小學生的思維、語言等方面起到了這么重要的引領作用。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怎樣運用好文中的提示語“小泡泡”,讓它發揮神奇的作用呢?現結合我們語文教學實際,談談幾點看法。
1、以興趣為起點,了解“小泡泡”。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接受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此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教材呈現的“泡泡”產生了一定興趣的時候,并樂此不疲時,就會產生預料不到的效應。
2、吹起“小泡泡”,找準教學提問的切入點。語文課是一曲動聽的交響樂,提問則是這樂曲中最動人的旋律。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心臟,是思維活動的起點,也是探求真理、創造發明的起點。有了問題才能引起思維,才能進行探索?!陡火埖奈魃橙簫u》的“泡泡”是這樣提示的:我發現課文是圍繞一句話來寫的。我們就可以“泡泡”作為切入點,讓學生找到這句話,然后圍繞這句話展開教學。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劃出相關句子。學生邊讀邊劃。
3、在學生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大部分同學都能找到這句話: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4、課文介紹了哪些景物和物產?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詞語?!锻娉隽嗣谩返男∨菖菡Z是“真想不到,玩還能玩出名堂!”與課題照應。教學時以此為主線串起幾個環節的教學:列文克怎么玩,玩出名堂?我們怎么玩,也能玩出名堂?《萬年牢》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一課末尾“泡泡”語的提示為:“課文中三處提到了“萬年牢”,這中間有什么聯系呢?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思考,逐步把握了“萬年牢”的含義,課文的學習也就圓滿完成任務。
5、憑借小泡泡,體會語言的精妙。教學《頤和園》一文,寫“站在佛香閣”看到的景色,“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旁邊有“泡泡”提示:“‘慢慢地滑過中的‘滑字用得真好。”教學時,可這樣引導:
師:“慢慢地滑過”還可以怎樣說?
生:慢慢地劃過。
慢慢地駛過。
……
師:那,怎么不用“開過”“駛過”偏要用“滑過”呢?
生:“滑”過,讓我們感覺到船不費一點力氣就輕輕在湖面上溜過。
生:湖面很平靜。船劃過去以后就像溜冰一樣,
生:如果用“劃”生做動作----用力揮槳使船前進,水漾起波紋,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靜。
師:那就請同學們讀一讀,讓昆明湖的靜和綠也走進你們的心里,把游船、畫舫輕輕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過的情景表現出來。
總之,靈活使用“小泡泡”,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豐富多彩,生機無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小泡泡,讓它發揮神奇的作用。只有關注小泡泡,才能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