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化雨,殷海濤,楊智琛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體育部,河北 秦皇島 066004)
身體功能訓練干預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
趙化雨,殷海濤,楊智琛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體育部,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功能訓練(Functional Training)是以提升身體在日常生活和活動表現的一種身體練習。功能訓練是人體本能的、綜合性的需求,競技體育的運動訓練也概括在其“活動表現”的身體練習當中。在當今體育運動與訓練領域,通過實踐將其總結為:功能訓練是一種注重人體基本動作姿勢和動作模式,整合機體各項素質用于優化人體最基本的運動能力,對動作模式、支柱力量、動力鏈、恢復與再生等訓練環節進行系統性優化,達到提高專項能力的一種訓練理念和方法體系。身體功能訓練主要分為:功能動作篩查(FMS測試)、動作姿勢、軀干支柱力量、動作準備、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動作技能、力量與爆發力、恢復與再生、拉伸。根據當代大學生的身體運動能力、協調能力、體質特點、健康水平和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指標體系,設計與將要學習的技術動作相關的身體功能訓練內容,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加以運用并進行實驗研究,以期全面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同時促進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
1.1 研究對象
身體功能訓練干預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專業書籍和相關文獻等,通過中國知網、國家圖書館查詢相關資料,了解國內外研究現狀,為論文提供現實素材和理論依據。
1.2.2 實驗法(1)實驗對象。以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2015級、2016級60名女學生為實驗對象,對其進行身體功能訓練,每周2學時,為期10周(所有實驗對象均沒有任何專業運動經歷)。將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即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0人。實驗組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根據單元課時計劃,設計選擇與本節課重點教學內容相關的身體功能訓練方法,從而替代教學中傳統的素質練習方式,而對照組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安排常規的教學與練習。實驗結束后,根據大學生體質測試的各項指標,驗證身體功能訓練干預在高校體育課教學中的融入對提高大學生體質測試指標的效果是否明顯。數據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項體質測試指標P>0.05,兩者間無顯著性差異,可以進行教學實驗。
(2)實驗組練習方案設計,見表1。

表1 實驗組實驗內容
1.2.3 數理統計法本研究采用Excel軟件對獲得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計算,并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常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使結果得到量化。
2.1 實驗前、后實驗組各項成績指標的比較
由表2可知,實驗組在實驗后50m跑成績提高了0.19s,坐位體前屈成績提高了3.4cm,仰臥起坐成績提高了7.8個/min,立定跳遠成績提高了4.6cm,800m跑成績提高了0.117min。50m跑P>0.01,呈非顯著性差異;800m跑、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4項P<0.01,呈顯著性差異。實驗前、后體質測試指標表明,身體功能訓練在改善柔韌素質、耐力素質、協調能力、快速伸縮復合能力、下肢爆發力發展水平方面效果較為顯著。在身體功能訓練干預中通過瑞士球練習(支柱穩定)、墊上支撐練習(動作準備與支柱穩定)、橡皮帶(力量與快速伸縮復合能力)等多種器材,可全面激活學生的肌肉神經,加速學生肌肉電信號的傳導,提高學生的協調性、平衡性和支柱穩定性,強化學生完整動力鏈的運動能力和動作模式,從而使各項體質測試指標得到提高。
2.2 實驗前、后對照組各項成績指標的比較
由表3可知,實驗后對照組立定跳遠成績比實驗前增長了0.6cm,800m跑成績比實驗前提升了1s,仰臥起坐成績與實驗前成績大致相同,50m跑、坐位體前屈成績也有所提高,但P<0.05,有顯著性差異。經過本次教學實驗,實驗前、后對照組學生的各項測試指標均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明顯。

表2 實驗前、后實驗組各項成績指標分析比較 n=30

表3 實驗前、后對照組組各項成績指標分析比較 n=30

表4 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后各項成績指標的比較 n=30
2.3 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后各項成績指標的比較
由表4可知,實驗組測試各項成績指標在實驗后均高于對照班,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立定跳遠、仰臥起坐、800m跑的測試成績對比有明顯的差異(P<0.01)。綜合整體測試指標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后體質測試成績均有明顯地提高,說明在大學的體育課程教學中,身體功能訓練干預對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并且效果較為明顯。身體功能訓練干預有助于預防在運動中產生的損傷,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姿勢,提高學生的協調性、靈敏性和支柱穩定意識,激活學生的肌肉纖維神經傳導,充分動員身體各部位肌群的協調配合,把動作模式轉化成為完成技術動作的意識形態,使學生更快地熟練掌握將要學習的技術動作,為以后學習不同體育項目的技術動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1 結 論
根據當代大學生的身體運動能力、協調能力、體質特點、健康水平和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指標體系,根據不同體育課程的學年教學計劃和單元課時計劃,設計并制訂了相應的身體功能訓練計劃與內容,并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進行了應用與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身體功能訓練干預,大學生的各項素質指標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同時為各個項目的動作技術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2 建 議
加強教師隊伍自身對身體功能訓練干預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學習,加強資金投入,引入先進的運動器材與設備。分析并設計符合項目技術特點的動作模式練習,將身體功能訓練干預引入大學體育課程的各個項目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學內容,打破傳統的體能練習與素質練習的手段,豐富教學手段,在自然規律基礎上發展項目規律,促進教學改革,為高校的體育教育服務。每單元課時延長練習時間,豐富身體功能訓練的練習手段,增加學年課時數。
[ 1 ]廖婷,鄭偉濤,李丹陽.核心穩定性、功能動作與青少年身體素質表現的相關性研究[ 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5).
[ 2 ]王貝貝,向俊.身體功能性訓練的涵義、特點及其在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中的應用[ J ].運動,2014(1).
G804.49
A
1674-151X(2016)12-118-03
2016-10-26
趙化雨(1985~),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