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 暉 李青賢 蘇 婷
?
關于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思考——以天津市河東區為視角
◎文/彭暉李青賢蘇婷
摘要:隨著近年來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發生深刻變化,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本文通過對天津市河東區的調研,對區內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現狀進行了闡述,剖析了在企業轉型升級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企業發展;轉型升級;政策建議
李青賢(1985—),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院。郵編:300202
蘇婷(1987—),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院。郵編:300202
我國中小企業在企業轉型發展中面臨著諸多新問題、新矛盾以及新挑戰,部分企業還出現生產經營困難,這些都是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們要搶抓機遇,充分利用宏觀政策、微觀發展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強調整,在調整中提升自身能力;聯合互補,破解難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不斷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一)基本情況
2014年,全區納入轉型升級范圍企業32家,計劃分3批、3個小組在3年內完成轉型升級。截止到去年底,15家企業已完成轉型升級,超額完成年度轉型升級指標任務。在轉型升級企業中,國營企業5家,占轉型總數的15.7%,民營企業27家,占轉型總數的84.3%。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18家,占總數的56.25%;轉型升級企業涉及商務商貿服務和科技加工制造等行業。32家轉型升級企業共投入科研、培訓、技術改造、固投等資金約5000余萬元。主要采取改造提升一批、專精特新一批和產業轉型一批的轉型路徑,突出采用技術改造、管理提升、有效專利引領和專精特新產品認定等15種轉型方式,全年完成了23個轉型升級項目。
(二)主要做法
把提高區域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總目標,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產品市場占有率、產出效益和社會貢獻率。
1.實施“轉型升級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為起步階段。明確推進節點計劃,明確各項配套扶持政策,確定轉型升級企業范圍、數量和方法步驟。第二步為全面推進階段。進一步深化配套政策體系,全面推進轉型升級工作,力爭取得轉型升級實質性進展。第三步為深化完善階段。建立考核、考評體系,檢驗轉型升級效果,完善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體制機制。
2.抓好“三大工程”:一是抓好產業結構調整;二是抓好園區、樓宇、孵化器等載體建設;三是抓好實體項目和技術升級。
3.實現“四個提高”:一是提高企業自我改造提升能力;二是要提高和增強企業的發展內動力和主動性;三是提高關聯產業、企業集中度;四是提高企業科技創新、做大做強能力。
4.做到“五個結合”:一是把轉型升級工作和美麗河東一號工程結合起來;二是把轉型升級工作和化解過剩產能、優化產業結構結合起來;三是把轉型升級工作和園區、樓宇建設結合起來,四是把轉型升級工作和促進企業做大做強結合起來;五是把轉型升級工作和提供政策服務、提高行政效能結合起來。
(一)企業轉型升級內生動力不足
部分企業感到轉型和升級成本很高、負擔重、風險大;部分企業選擇能不轉就不轉,能維持就盡可能維持,存在一種觀望心理。區內大部分中小企業還處在小、散、粗的初級發展階段,有些企業經營相對粗放,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市場占有率不大,導致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存在小富即安、不想轉、穩步向前不敢轉、理念陳舊不會轉的想法,主動轉型、升級的意愿不足。
(二)轉型升級政策撬動性不大
2014年,天津市政府印發了《天津市萬企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隨后又出臺了轉型升級工作考核暫行辦法和十五條子路徑達標認定標準,明確了轉型時限、考核目標和轉型認定標準。目前,除了落實天津市有關委局的相關政策外,區內具體支持政策措施亟待細化和完善,特別是在突出發揮項目示范帶動、資金獎勵刺激、創新技術開發和應用、高科技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缺少操作性強、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政策措施。
(三)轉型升級渠道不多、數量不大、視野不寬
在產品結構上,存在粗加工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低附加值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一般產品多、自主品牌少的狀況;在行業規模上,勞動密集型行業規模較小,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任務繁重,在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分工、協作、專業化生產等高效率的生產方式沒有形成有效的鏈接,大部分企業處于無序、分散、單干的狀況,部分民營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家族管理模式上,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轉型路徑和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和覆蓋全區企業的轉型升級需求,且納入轉型升級范圍的企業數量在全區中小企業中比重不大。
(四)服務載體少,服務方法單一
政府近幾年搭建的樓宇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服務載體內,服務內容不夠全面,服務機制、方法創新力度不大。一是服務平臺少,不能滿足企業在融資、法律、市場開拓等方面的發展需求;二是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不大。僅有的行政許可中心服務內容、服務行業不全,政府的職能沒有完成從“治理”到“服務”的徹底轉變。
(一)激發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
一是要樹立在轉型升級中求發展的理念,提高企業對轉型升級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要不斷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增強發展緊迫感,增強加快轉型升級、培育核心競爭力的信心和決心。二是要降低企業轉型升級的成本。對有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引進、技術引進、新產品創造研發等方面適度放開,并給予相應資金和政策傾斜,降低企業轉型升級成本。三是要重視企業家群體素質的升級。不斷加強對企業家隊伍的培養,提高他們帶領企業轉型升級的能力和水平。同時,要激發企業的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市場創新動力,發揮示范效應與模仿效應的群體創新與發展的催化劑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企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
(二)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創新推動轉型舉措
1.政策推動
一要進一步放寬個體私營企業經營領域,凡法律、法規和政策未明確限制和禁止的領域,都允許民營企業經營;凡是允許外商經營的都對民營企業開放;凡是國有集體資本退出的領域,都積極鼓勵民營資本大膽進入。二要切實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堅持企業信息公開制度,在注冊條件上放寬,擴大總量。三要多途徑全方位拓寬企業轉型升級的融資渠道,提供相應的配套政策服務,保障轉型升級工作順利進行。
2.典型推動
有計劃的扶植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科技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科技企業,培養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大集團,帶動一批“專精特新”的小企業,形成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格局。加快實施科技化、規模化、品牌化戰略,盡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高新技術企業。
3.服務推動
重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采取“整捆打包”服務,針對企業不同的轉型路徑和轉型需求,分類“整捆”,相關職能部門“打包”集中上門服務,切實提高行政服務效能,確保支持鼓勵政策和服務措施落實到位。
(三)完善轉型升級渠道,拓展企業轉型升級方法路徑
1.要創新管理方式,走科學管理轉型升級之路。鼓勵中小企業引入職業經理人、現代營銷理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要走股份制轉型升級之路。打破家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以資本為紐帶,吸納和集中分散的社會資本,組成規模較大、具有產業龍頭性質的股份企業或企業集團。
3.要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能力,走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之路。提升自主技術創新,企業要通過引進科技創新人才,引進新技術,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
4.要加強品牌建設,集中力量做好主業,創造、創新品牌,永葆品牌優勢。探索行業內和跨行業聯合重組,通過并購聯合等方式開拓國內外市場,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5.要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走合作聯盟轉型升級之路。允許各類民間資本進入國家產業政策允許的各個領域,對民營經濟實行準入大開放;允許民營企業參與產權重組,鼓勵國企與民企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兼并重組,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制,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和經營方式多樣化;鼓勵民營大中小微企業之間、民企與跨國企業之間,采取多種合資合作方式,開辟國際發展空間,使民營企業在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投資合作中贏得競爭優勢,擴大發展空間。
(四)加大平臺載體建設力度,拓寬服務渠道
1.構建政策服務體系,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改善政策、政務、市場和社會環境,適應市場需要主動轉變政府職能。
2.構建技術支持服務體系。發揮產業聯盟和技術中心作用,堅持產學研相結合,促進科技成果商品化和市場化;
3.構建融資服務體系。積極為銀企牽線搭橋,切實解決企業融資慢、融資貴、融資難問題。
4.構建人才培育服務體系。加強對管理、技術人才的培訓,鼓勵和引導人才的合理流動。
5.構建信息網絡服務體系。搭建線上服務平臺,及時發布信息、推薦和介紹產品,提供政策法規、產業導向、產品交易和市場需求動向等線上服務。
6.構建中介機構服務體系。可適當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和支持中介機構提供人才、融資擔保、技術引進等服務內容,發揮社會化服務功能。
7.構筑法律服務體系。行政執法部門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創造安心創業、大膽發展的良好法制環境。
(五)通過目標考核,發揮獎勵機制作用
依據《天津市萬企轉型升級考核辦法》,繼續分解轉型升級指標任務,落實企業轉型升級考核方案,發揮以考促轉、以獎促轉的作用。按照民營經濟發展工作和轉型升級工作目標,強化各個部門職能職責,強化督查和考核,形成領導有抓手、部門有責任、人人有壓力的工作格局;要依據《天津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意見》和《天津市萬企轉型三年計劃》的要求,加大組織推動力度,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益,深入開展民營經濟行業排頭兵、小巨人科技企業和打造億元樓宇表彰活動,發揮政策引導和獎勵資金的激勵作用,調動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性,確保轉型升級效果。
責任編輯:馮時
作者簡介:彭暉(1983—),天津師范大學。郵編:300381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255-(2016)01-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