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燕
(西安翻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5)
論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馬紅燕
(西安翻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5)
市場經濟環境下,人才培養質量關乎國家未來發展。實踐能力是大學生體現自我價值的重要基礎,其水平表現是判定人才合格與否的關鍵要素。目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已然成為了高等教育領域的普遍共識,亦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有關方面的研究備受熱議和關注。本文在對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影響因素作出分析和論述的基礎上,就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策略進行了研究。
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其在培養育人方面的重要地位和價值毋庸置疑。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其教育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發展水平,是社會主義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方針的支持與引導下,民辦高校教育逐步邁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但是,部分民辦高校教育質量卻差強人意,尤其是對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存在諸多不足,實踐教學改革與優化至關重要。
對于民辦高校而言,影響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因素大致可分為兩類,即內部因素和外界因素,其具體表述如下:
(一) 內部因素
民辦高校在育人方面的價值和優勢毋庸置疑,其一系列教學相關設置及建設直接影響了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攀升,加之此類專業“低投入,高產出”的特點,民辦高校大肆擴招,滿足大眾教育需求的同時,也陷入了教學資源匱乏的窘境,影響了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及提升。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民辦高校師資力量、教學條件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需求不對等。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很多高校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片面地強調理論知識灌輸,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培養,在實踐教學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服務效率和質量都難以滿足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需求。另,有些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教師自身能力有限,后期培訓或學習不到位,專業化水平低,對學生引導教育不盡合理,最終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以上諸多問題的存在,還導致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民辦高校往往偏重于考察,難以形成科學、統一的運行機制。
(二) 外界因素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高校培養人才的價值最終體現在社會實踐中。因此,外界社會環境對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影響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家教育部、中宣部以及財務部等聯合印發了眾多教育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要求,然而具體的配套政策和資金支持存在短缺現象,尤其是民辦高校的迅速崛起,更是增加了教育財政壓力,使得這種現象日益嚴重。部分地方政府對用人單位、企業參與高校教育的引導不足,加之缺少可行性政策法規、實施細則等的約束和激勵,限制了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步伐,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高校并非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唯一主體或陣地,需要聯合企業、社會及學生自身,充分發揮各方資源優勢與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培養實效。事實上,整個行業在高校實踐教學中的參與主動性、積極性并不高,提供給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機會和崗位逐漸漸減少,致使教育與市場發展相脫節,實踐教學機制缺乏針對性、指向性,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提升。
(一) 加強政策引導
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關系到整個市場經濟發展。對此,政府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促進和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高校實踐教育,并提供相應的政策、資金支持,保障民辦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順利、有效開展。具體而言,政府有關部門應立足重點、統籌兼顧,有機地調配各項政策制度,引導民辦高校合理安排實踐與就業時間,推動高校實踐教育改革,為學生留足參與實踐和完成學業的空間。同時,政府還應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出臺一系列政策、方針、法規,督導社會、高校、企業及學生共同努力,構建完善的經濟管理專業實踐環境,為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奠定良好基礎。在此基礎上,政府需加強對全員實踐育人觀念的輿論宣傳,通過新聞報道、報刊雜志、網絡宣傳等媒體強化相關政策方針傳播,明確各參與方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積極整合優勢資源,改善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環境。著重體現行業辦學地位與作用,趨利避害,在政策支持上給予其適當傾斜,實現高校與行業的有效對接,加強兩者之間的互動交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此外,地方政府應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考察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優勢,深刻認識到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適度加大對民辦高校的資金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育人價值,使之沖破難關并在實踐教育的道路上越行越遠。
(二) 深化教育改革
縱觀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雖有所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少客觀問題,深化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根本任務是培養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因此,民辦高校應深刻領會國家對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的總體要求,準確定位自身教育職能,并根據現有辦學條件,在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及科學發展趨勢原則的基礎上,統籌建設規劃,循序漸進地開展擴招工作,以保證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質與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企業要想立足于社會,就必須要依靠高素質人才,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民辦高校拘泥于內部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目標脫節,增加了學生就業難度。同時,企業也需對就業大學生進行二次培訓才準許其上崗操作,極大程度地浪費了社會資源。為此,高校應致力于深化教育改革,走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科學發展道路。簡單來講,民辦高校應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實訓基地,整合雙方優勢資源,以頂崗實習等方式提升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素養,使之全面了解自身就業所需具備的能力及素質,鼓勵他們主動、積極培養。如此,不僅提高了民辦高校實踐教學成果,也增強了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
(三) 重視師資建設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是主導,其基本職能是發揮學生主體性,他們所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了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實效。新時期,師資力量匱乏是制約民辦高校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教育普及化發展階段,民辦高校專業化師資隊伍建設應實現量與質的雙重積累,以滿足大眾教育需求。一方面,民辦高校應結合自身辦學規模及發展規劃,科學制定師資隊伍擴張計劃,保證師生數量合理配比。民辦高校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師任聘階段,需明確規定學歷層次、知識結構、綜合素質等要求,重點突出教學能力及方式,保證高起點的教育發展。同時,民辦高校可以任聘經濟管理類專家、學者或優秀企業家等兼職教師,重塑師資結構,通過他們了解最前沿的經濟管理知識與理念動態;另一方面,民辦高校應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民辦高校可通過教研、培訓等方式,促進教師與行業的溝通交流,及時更新其專業知識和教育理念,分享有效實踐教學方式方法,提升他們的業務素質和能力,使之提供優質的教育教學服務。在此過程中,民辦高校還需充分發揮企業的實踐教育陣地作用,組織一線教師深入行業內部,豐富和補充他們的實踐經驗,并督導其轉化知識理念傳輸給學生,間接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四) 完善教學機制
完善的教學機制是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實踐能力源自于寬厚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素養,合理的課程教學內容不僅滿足了專業需求,還有利于學生個性特征發揮。在此過程中,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教師應該注重不同學科知識的交叉、滲透以及整合,精選必修課程資源,適度加大選修課程的靈活性,開拓學生視野,為之創造相對輕松、自由的個性展示空間,鼓勵他們創新實踐。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結合經濟管理專業特點,合理地配置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比例,充分利用多媒體,將學生引入真實的實踐情景中,降低其對專業理論知識理解難度的同時,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中培養其良好的創新實踐意識和能力。此外,民辦高校還需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經濟管理專業教學考核評價機制,加大實踐教學成績在整個學生考核體系中的比重,檢驗學生實踐能力不足,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實效。值得提出的是,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考核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科學性以及復雜性,需要通過良好的實踐活動途徑才能實現。對此,民辦高??啥ㄆ诮M織經濟管理專業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教師認真觀察其具體表現行為,進而分析和總結其實踐能力水平,并作精準的論述,幫助和引導學生自行提升。
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個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相關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處。因此,作者希望更多學者參與此項研究,全面總結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深刻剖析其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多提升策略,指導民辦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優化,從而使之培育更多優秀專業人才。
[1] 夏仕亮. 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思考[J]. 山東紡織經濟,2014,12:15-16+23.
[2] 梁潔,張廣興,孔德威. 以就業為導向的地方高校經管專業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究[J]. 現代經濟信息,2015,02:432-434.
[3] 閆春生,王麗,黃濤. 創新實習管理模式,促進學生有效就業[J]. 經濟研究導刊,2014,04:66-68.
[4] 張曉艷,徐艷華. 民辦高校能力本位教育人才培養機制構建的實證研究[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05:150-153.
[5] 劉麗娟.職業能力導向的民辦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以財務管理專業為例[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0:246-248.
課題項目:西安翻譯學院貨幣銀行學精品課程建設(Z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