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華,李靜伊,盧迎春
(1、云南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 650100;2、云南農業大學 國有資產管理處,云南 昆明 650100)
云南熱帶藥物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楊金華1,李靜伊1,盧迎春2
(1、云南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 650100;2、云南農業大學 國有資產管理處,云南 昆明 650100)
云南省熱區土地面積廣闊,熱帶藥物資源豐富。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藥物資源關注度的上升,熱區藥物資源不斷被開發利用。本文對云南熱帶藥物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進行初步研究,并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意見,以提高人們對熱帶藥物資源的保護意識,從而促進云南熱帶藥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云南熱區;中藥材;開發與保護
云南熱區系指境內具有北熱帶和南亞熱帶氣侯類型的地區。云南省位于中國西南的邊陲,北回歸線穿過省境南部,豐富的氣候類型造就了多種多樣的自然環境,素有“植物王國”的美譽。云南省熱區面積較為廣闊,地貌類型豐富,地理氣候環境獨特,孕育出熱帶藥材品質高、質量好,熱帶藥物資源開發利用具有巨大的潛能。隨著藥材市場的走俏,云南藥材需求量急劇增加,隨之而來出現許多問題,藥材市場秩序混亂,無序競爭,跟風種植,導致藥材品質急劇下降,多種地道藥材出現資源匱乏、品種短缺的問題,在云南熱帶藥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中,只有開發與保護并舉才能使云南熱帶藥物資源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鄭才成(2006)認為,21世紀將是傳統醫藥及天然藥物開發、研究和發展最快的時期。中藥產業要發展就必須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應建立重點品種中藥種植基地,規范原藥材質量,按中藥材生產管理規范(GAP)要求培育種植,選取醫療效果好,生命周期短的品種,以解決資源跟不上的問題。
趙仁(2008)云南熱帶地區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藥材資源,種類雖多,但分布區域狹窄,產量少,開發成為原料藥后,野生資源就快速趨于枯竭。應加強區域優勢藥材的生產種植和瀕危藥材的保護,減少掠奪式采集,同時組織科技攻關,開展試驗性種植,取得成功后,進行推廣示范,從而減少對野生資源的過度依賴。
劉穎穎(2015)認為,云南熱區植物多樣性的保護已經迫在眉睫。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前提在于理清云南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將熱帶典型物種及其生境,種群納入優先保護隊列,同時發掘原住民傳統的資源利用方式,調動其積極性,并將其運用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中來。
隨著中醫藥在世界范圍內的認同與發展,藥材市場需求旺盛,野生藥材資源也隨之在減少,蘊藏量在下降,珍稀瀕危藥材種類更是岌岌可危。只有開發與保護并舉,才能實現藥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云南熱區位于世界熱帶的北緣,主要為北熱帶、南亞熱帶氣候區,占全省總面積的16.2%。這些地區植物種類豐富,是我國中草藥和南藥資源富集地,也是發展南藥生產的適宜種植區。云南地區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地形復雜形成不少垂直氣候帶,植被也垂直發生變化,中藥資源極其豐富。
據初步統計,云南省僅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就有千種以上。云南地區環境污染少,熱帶藥物資源品質較高,為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云南省目前初步建立了五大中藥材種植基地,分別是文山三七基地、昭通天麻基地、楚雄民族藥道地藥材基地、滇西北高山藥材基地、西雙版納南藥基地,其中位于熱區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有:文山三七基地、西雙版納南藥基地。
近年來,由于藥材市場的走俏,無序競爭以及不合理的開發與利用給熱帶藥物資源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加之氣候與生態環境的變化進一步影響了藥用資源的再生性,熱帶藥物資源的保護迫在眉睫。
1、云南中藥產業的迅速發展,對野生藥物資源的需求量急劇上升
近幾年來,云南省的熱帶藥物制藥工業發展迅速,建立起許多如三七系列、燈盞花系列、白藥系列等的云藥知名品牌。伴隨熱帶藥物制藥工業發展所帶來的問題是對野生藥物資源的需求日益擴大。大多數野生藥物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由于對其需求量的上升,人們不斷地開發,甚至過度采收,給野生藥物資源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導致部分野生藥物資源日益減少,甚至瀕臨滅絕。
2、中藥市場秩序混亂,無序競爭問題突出
由于中藥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不少商家及農戶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開始大范圍種植中藥材。這些商家及農戶在種植時卻未根據土地特性、土壤特點、氣候特征等優勢資源來針對性種植,而是觀察市場上什么藥材銷售銷量和利潤高,就種植什么藥材,致使市面上很多藥材缺少其制藥成分,質量參差不齊。同時,單一藥材品種產能過剩,大量藥材無人問津,最終導致利潤受損,最后這些農戶只能把無法出售的藥材拿去喂養牲畜或任其壞在田地里。這些做法,嚴重搞壞了中藥市場的秩序,損害了藥材的質量,破壞了藥物資源的多樣性,不但無法體現藥物資源本身的藥用價值,更無法體現其經濟價值。
3、對熱帶藥物資源缺乏科學開發與精細加工,資源利用率低
首先,云南熱帶藥物資源開發利用工作仍停留在傳統的出售原材料的基礎上。由于無序采挖,資源掠奪,導致中藥材中部分藥材蘊含量急劇減少,甚至趨于瀕危狀況,給云南熱帶藥物資源的后續供給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其次,大部分中藥材生產加工方式都是以粗放型為主,沒有真正形成藥物節約型的精深加工,藥物資源開發利用率較低。
4、人工種植技術滯后
很多藥材種植出來內含制藥因子不達標,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從而導致很大一部分藥材無法入藥,無法從根本上緩解熱帶藥物資源短缺與南藥產業化發展的矛盾。人工種植栽培技術落后,沒有一套科學的種植方法,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藥材的藥用質量不高。因此,開發研制新的人工種植技術勢在必行,應通過具有科技含量的種植方法來改變種植的藥材制藥因子不達標的現狀。
1、加快野生熱帶藥物資源替代品的研究步伐
對熱帶藥物資源的儲量與分布狀況進行全方位的調研,從而掌握熱帶藥物資源的底數,為熱帶藥物資源開發保護政策的制定及系統規劃提供依據,有利于推動野生藥材替代品的研究工作,為南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證。
有關政府部門應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引導生產企業逐步加強同有關科研單位的技術、資金合作,加快野生藥材替代品的研究;應積極開展中藥材科學示范種植試點促進中藥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的步伐。另外,應進行物種生物學和人工栽培技術的研究,進行有針對性的農業推廣,致力于提高中藥材的供給量及其品質。
2、建立中藥材集散市場,對藥材進行統一歸口管理
通過分析發現,對熱帶藥物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問題是亂采亂挖、非法經營、無序競爭等現象。首先,應建立規范的中藥材集散市場,對中藥材實施統一歸口化管理,有效控制流入市場藥材的質量標準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嚴格把控藥物資源流通的各個環節,保證向用戶提供優質的醫藥資源。建立中藥材集散市場,對藥材進行統一歸口化管理能有效控制熱帶藥物資源質量,既有利于提高中藥產品的品質,還有利于保護熱帶藥物資源和促進中藥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加強熱帶藥物資源的保護和種植基地的建設
首先,要加強熱帶藥物資源的保護,制定保護品種和保護區域,限制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熱帶藥物的采集數量,利用當前科學技術進行規范培育,依法管理,統一規劃,合理開發。其次,要抓好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采取“公司+農戶”、“工廠+農戶”等多種模式,通過訂單農業的形式很好地適應市場需要,避免盲目生產。外聯市場,內聯企業與農戶,通過技術指導、科學種植、重點扶持,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指導培訓服務,建立利益共同體,建設中藥材生產集中地。利用當前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大好機遇,鼓勵企業和農民發展中藥材可持續開發利用種植,充分調動企業和農民發展中藥材種植的積極性。
4、增加熱帶藥物資源人工種植技術研發資金投入,規范種植
目前來說,我國對于藥材人工種植技術的研制和開發方面資金投入不足,科研性機構和學校對于人工種植技術的重要性認知不足,少有此類的科研項目。其主要原因:一是沒有意識到種植技術對于藥材質量的改變情況,因此沒有目標性的開發和研究;二是相關方面的科研經費不夠充裕,科研學者無法開展一系列的調查研究工作;三是缺少對于藥材種植方面的新型人才培養,導致研究的人員數量不足,從而制約了這一方面的開發研究。因此,應增加科研方向對于種植技術的投入,規范種植熱帶藥物資源,這樣才能保證藥材品質。同時,吸引更多的科研學者來從事人工種植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工作,從根本上解決中藥產業的發展短板。
熱帶藥物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是當前中藥產業發展形勢下的重中之重,完善和研究新的人工種植技術是未來的發展之路。針對云南省的特殊環境,必須建立一套適用于本省的開發和保護系統,遵從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路,積極發展熱帶藥物資源產業。只有開發與保護并舉,才能真正實現熱帶藥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南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1] 鄭才成等:海南熱帶藥用植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雜志,2004(4).
[2] 趙仁等:云南熱帶中藥資源及開發利用概況[J].云南:熱帶藥物科技,2008,32(1).
[3] 劉穎穎等:云南熱帶植物資源的多樣性及其保護[J].北京: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5,34(2).
[4] 李良玉等:藏藥資源的保護與開發[J].社會科學戰線,2007(5).
[5] 朱華等:西雙版納片斷熱帶雨林的結構、物種組成及其變化的研究[J].植物生態學報,2000,24(5).
[6] 許再富:稀有瀕危植物遷地保護的原理與方法[M].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
[7] 王應祥:云南動物多樣性的現狀與危機[M].云南科技出版社,1993.
[8] 楊宇明、王娟、王建皓:云南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徐悅)
起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