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低碳科技創新是驅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出臺一套合理、可行的支持低碳科技創新的政策是推動低碳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低碳科技創新的特征,透視低碳科技政策對低碳科技創新的價值,闡述了低碳科技創新的政策工具類型,并從政府多元化組合政策、產學研協作政策、內外創新融合政策、創新成果應用和推廣政策、資金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支持的要點。
[關鍵詞] 低碳科技 科技創新 科技政策
[中圖分類號] F2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6)06-0066-04
[基金項目] 2015年天津市哲學社科規劃項目“基于低碳科技創新的生態產業競爭力提升機制研究”(項目編號:TJYY15-027)。
[作者簡介] 李勤國(1963 — ),河北冀縣人,天津商業大學產學研辦公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與成果應用。
低碳經濟發展是一項涉及多項要素的系統工程,其中低碳科技創新是驅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加快低碳科技創新進程,增強低碳科技創新活力,降低低碳科技創新過程中的潛在風險,采取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為低碳科技創新提供支持非常必要。不斷優化低碳科技創新的政策“組合包”以及加大低碳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助推低碳科技創新的基礎和保障。
一、低碳科技創新的特征
低碳科技是指各種可以降低礦物燃料使用中碳排放量來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系統的技術總稱。與歐美發達國家比較起來,我國從事低碳科技研究的起步較晚,低碳科技水平還處于中等偏下的狀態,還沒有完全掌握低碳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尖端技術。因此,大力開展低碳科技創新是當前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所謂低碳科技創新是指圍繞低碳經濟發展中技術要素的要求,通過研發新技術、實現技術的更新換代、突破和變革以及新技術擴散、創新技術管理的機制和體制等,推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發展,實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目標的活動或過程。為深入理解低碳科技創新的實質,需要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
一是構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協同創新的互動機制是低碳科技創新的必然要求。低碳科技創新是一個“跨組織”的行為,是由多個主體共同參與、協同配合來完成的活動。低碳科技創新活動需要有政府科技管理部門、研究機構、高等學校、企業、科技中介機構等多個主體的密切協作,建立各多元主體之間分工合作的有效機制是實現低碳科技創新的基礎和前提。
二是獲得自主知識產權是低碳科技創新的重要內容。低碳科技創新就是將科技知識、方法、手段重新整合,實現由漸近式到突破式創新的過程。在低碳科技創新過程中以降低碳排放為出發點,通過科技生產力變革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新服務,重新建構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新的知識體系的生成,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這是低碳科技創新的核心。
三是低碳科技創新涉及從技術研發到成果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全過程。低碳科技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觀念更新、新技術構思、研發、試驗到技術成果產業化、商品化的所有環節,是低碳科技與低碳經濟有機結合的過程。
二、低碳科技政策的重要性
政府針對低碳科技創新活動的制度安排、政策設計和運行機制,對于建立低碳科技創新體系、推進低碳科技創新行為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保障、導向、激勵作用。
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支持低碳科技創新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以及構建各低碳科技創新主體之間的互動協作機制,營造良好的低碳科技創新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將對培育推動低碳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打造完善的低碳科技創新生態系統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從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完善的低碳科技創新的法律法規對低碳科技創新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功能。
政府通過制定科技政策來表明支持那些有利于低碳科技創新的行為,限制那些不利于低碳科技創新的行為,對加快低碳科技創新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政府結合低碳科技創新的現實需求及時調整科技政策“工具箱”的引導方式(包括供給導向的政策和需求導向的政策等)以及調控手段的組合變化,對低碳科技創新活動起到指引和規范功能。
積極有效地低碳科技政策能夠通過提供持續激勵,達到促進低碳科技創新涌現和擴散、激發低碳科技創新活力的目的。政府有針對重點的對低碳科技應用實施激勵性的財政、稅收、金融政策,比如資金資助、稅收減免等直接激勵方式,為驅動低碳科技創新以及促進低碳科技由潛在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供重要的推動力。
三、低碳科技創新的政策工具類型
低碳科技創新的政策工具既包括調動各創新主體積極參與低碳科技創新過程的普惠性政策,又包括加快推進低碳科技創新的引導性政策以及限制低碳科技創新中不當行為的規范性政策等。根據對低碳科技創新作用效果來劃分,可以將低碳科技創新的政策工具劃分為供給面政策工具、需求面政策工具和環境面政策工具。
供給面政策工具的邏輯起點是重視低碳技術的產出和供給,強調低碳技術知識創造和傳播。主要表現是所制定的低碳科技政策對低碳科技創新活動產生重要的驅動力。在低碳科技創新過程中,政府在人才、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低碳科技創新大力支持,最終通過有效增加低碳技術供給力度來全力推進低碳科技創新。低碳科技創新的發展關鍵靠技術突破,因此出臺高質量的供給面政策是推動低碳技術原始創新的必然要求。供給面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與低碳科技創新相關的人才教育和培養、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科技資金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需求面政策工具的邏輯起點是暢通低碳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于市場的渠道,注重培育、刺激低碳科技創新的市場需求,進而創造或發現新的市場需求。主要表現是所實施的低碳科技政策對低碳科技創新的牽引力。需求面政策通過不斷擴大低碳科技創新的市場需求,尤其在化石能源消費集中的行業領域更需加大低碳創新技術應用力度,以及減少市場不確定性風險的影響,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吸引力,拉動低碳科技創新向滿足低碳經濟需要的方向發展。因此,需求面政策工具是引領、驅動低碳科技創新的必然路徑,主要包括低碳產業扶持、價格補貼、政府低碳采購、對外承包、貿易管制、海外機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環境面政策工具的邏輯起點是以建立標準、先進的低碳技術為目標,通過對低碳科技創新活動的規范和明確要求,形成正式的法規制度,進而對低碳科技創新產生規范性作用。主要表現是低碳科技政策對低碳科技創新活動的影響力,通過營造良好的低碳科技創新生態系統,構建政府、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科技中介機構等多元主體協同聯動的低碳科技創新體系,間接推動低碳科技創新。核心是為多元主體的協同創新以及創新服務支持體系提供有利的政策保障。環境面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低碳科技創新的法規管制、標準設計、目標規劃、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四、支持低碳科技創新的政策要點
針對低碳科技創新的特點及政策工具的性質,慎重把握支持低碳科技創新的政策出臺的時機、內容、形式、調控力度、持續時間非常重要。為此,結合低碳科技創新實際,提出以下六個方面的政策支持要點。
(一)注重政策工具的綜合運用和協調配合
低碳科技創新的支持政策體系是復合多樣的政策組合。助力低碳科技創新,需要政府打好政策“組合拳”,出臺支持低碳科技創新的一攬子政策舉措,構建一個貫穿低碳科技創新各環節的政策鏈。在政策優化組合設計上,既要實現“政策整合”, 防止政策“打架”,又要實現各項政策之間的“協同配合”,使各項政策之間保持協調一致和有機互補,形成政策合力。政府多元化組合支持政策的協同性,既包括保持供給面政策、需求面政策及環境面政策等三類政策之間的一致性,又包括各類政策內部之間的組合及協調,還包括低碳科技創新的政策與區域內的其它政策之間的協調程度。例如,在制定低碳科技創新政策時,需要結合區域發展規劃以及各產業發展的規劃等,將低碳科技創新政策納入區域政策系統進行整體設計,實現低碳科技創新政策與區域政策的均衡,才能更好地發揮多元化組合政策的支持能力。
(二)建立產學研密切協作的低碳科技創新戰略聯盟
以低碳經濟發展的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研究機構等為兩翼的產學研創新戰略聯盟,是加快推進低碳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為此,出臺的支持政策需達到以下要求:第一,建立職責明晰的產學研合作組織機制。明確各合作主體在低碳科技創新活動中的具體職責分工是促進低碳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保障。通過建立產學研合作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等明確各合作主體承擔的管理、研究、推廣職能,確保產學研合作的順利運行。第二,建立良好的信息傳遞機制。各合作主體相互之間暢通迅捷的聯系機制是提高產學研合作效率的有力支撐。通過建立低碳科技創新信息平臺,及時收集、分析和交流低碳科技最新研發成果,為低碳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服務保障。第三,建立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機制。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風險共擔機制是各合作主體建立穩定持久的合作關系的基礎。一方面,根據資本、專利、技術等科技資源要素的屬性,探索建立資本入股、技術入股、技術持股等多元化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機制,完善科技成果定價機制,確保各合作主體合理的利益訴求;另一方面,構建產學研合作的風險預警、評估的機制,及時應對和化解可能存在的風險,并通過建立多元投資主體來共擔風險,健全投資主體的收益與風險掛鉤的責任機制。
(三)注重自主研發創新與引進開發創新互補組合
先進的低碳技術水平是引領低碳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的低碳技術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技術上仍有待突破。將國內自主研發創新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吸收和消化相互融合,是實現低碳技術的質的飛躍的重要手段。為此,出臺的支持政策需達到以下目的: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國內低碳技術原始創新能力。通過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充分調動低碳科技人才的創新積極性,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針對制約低碳發展的關鍵技術進行集體攻關,實現在低碳核心技術創新上趕超世界發達國家。另一方面,有利于尋求國際先進低碳技術的引進與開發創新。引進國際先進低碳技術是加快推進我國低碳技術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國際間的技術合作和交流,分享國際上先進的前沿低碳技術成果,鼓勵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創新,是有效彌補我國在某些領域方面低碳技術不足的重要舉措。當然,我國低碳技術的突破關鍵靠自主研發創新,從國外引進、轉讓的低碳技術應該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為我國低碳技術的自主研發創新提供有益的幫助。
(四)強化科技中介機構的成果應用及推廣
健全低碳科技成果應用、推廣和技術擴散機制,是實現低碳科技與低碳經濟有效結合的內在要求。而科技中介機構正是適應低碳科技成果轉化要求的產物。科技中介機構是科技研發主體與市場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充分發揮科技中介機構的成果應用及推廣功能,能夠加速推進低碳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市場化。因此,通過政策引導規范科技中介機構的服務職能,及提升科技中介機構成果推廣應用的服務能力十分必要。一方面,政府可通過制度明確科技中介機構服務職能及績效考核辦法、獎懲條例等規范性文件,強化對科技中介機構服務的規范、監督及激勵。另一方面,政府可出臺培育和促進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的政策法規,引導民間資本積極參與科技中介機構建設,創新科技中介機構的運營模式。
(五)探索多元化資金支持的保障機制
首先,加大政府公共財政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可通過直接財政補貼、建立低碳科技創新基金、信貸優惠等方式對低碳科技創新進行資金支持。其次,加大企業低碳科技創新研發投入。企業是低碳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低碳科技創新的主要受益者。應不斷提高對低碳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通過盤活內部資金,將股東追加投資以及利潤等以一定比例投入到低碳科技的研發中。再次,完善的碳金融支持政策是緩解低碳科技創新資金投入不足的有效渠道。通過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碳金融政策,完善多層次碳金融市場體系,引導和發揮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以及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和民間資本的借貸及多元化融資支持功能,積極利用外國政府、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等,增加低碳科技創新資金的投入。
(六)發揮低碳科技創新人才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低碳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引進、培養、激勵”三方并舉。首先,通過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政策,以及采取“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的用人政策等,招攬國外優秀的低碳科技專家積極參與低碳技術的研發,打造低碳科技創新人才聚集的智慧高地。其次,加大人才培養專項經費投入,建立人才培訓基地,以低碳科技項目為載體,大力培養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碳科技創新的人才隊伍。再次,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建立創新成果與分配、獎勵、股權等經濟激勵掛鉤的政策,以及給予優秀人才穩定的研發經費支持政策等,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促進和調動低碳科技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增強低碳科技創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P.D. LUND.Effectiveness of policy measures in transforming the energy system[J].Energy Policy,2007(1):627-639
[2] 王作軍,田茗萱.低碳發展視域下的科技政策:模式構建與演化路徑[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5):95-99
[3] KAPSALI M. How to implement innovation policies through projects successfully[J].Technovation,2011(12):615-626
[4] 林敏,張藝民,王帥,等. 發達國家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政策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5(11):138-145.
[5] FISCHER,C.NEWEll,R. Environmental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for climate mitig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8( 2) : 142-162.
[6] 沈小波,曹芳萍. 技術創新的特征與環境技術創新政策—新古典和演化方法的比較[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