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摘 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大力加強素質教育,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從緊抓化學知識的“雙基”著手,要讓學生知道重在創新學習方法,建立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關鍵詞】加強;素質教育;更新;教育觀念
初中階段是培養全面人才,養成創新意識、建立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模式與思維品質拔高的關鍵階段。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加大力度貫徹落實加強素質教育方針,優化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教學中的主要任務。緊抓“雙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引導和啟發學生多探究和創新學習的實踐方法。使學生通過學習中的聯想、判斷、推理及綜合分析,歸納出基本規律和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該在實際的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展教學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大力加強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它體現了我國教育事業的性質、宗旨與任務。提倡素質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應試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
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排除掉“應試教育”的片面觀念,應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入手,聯系實際,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在教學設計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理念,突出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發展,確定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目標。結合化學學科特點,為學生提供開放的、面向現實的、自主能動的學習環境,把教材變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以社會、生活中現實問題立意,把與社會熱點、焦點、科技及人類密切相關的問題融入教材,巧妙設計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二、更新教學觀念,加大情感教育
心理學認為,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愿望、觀點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它反映的不是客觀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觀點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凡能滿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觀點的客觀事物,就能使人產生愉快、喜愛等肯定的情感體驗,反之,就使人產生煩悶、厭惡等否定的情感體驗。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沒有一個行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運用適當的途徑和方法,激發學生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優良的情感去波及、感染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這是當今教育成功的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在化學教學中強調情感教育,應該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及認識過程、認識特征,遵循優良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
三、培養綜合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也曾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各項智力因素皆得到發展,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因此,我們不應該因為升學考試中對化學實驗的動作技能沒有具體的測試而忽視實驗教學。在教學中我們已深有體會: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旨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1.布置實驗作業,培養理解能力
化學實驗作業,是學生全面運用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的一種多邊活動。學生通過做實驗作業,進一步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是又一次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再實踐。布置實驗作業,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的理論知識系統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養。
2.組織分組實驗,培養動手能力
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親自實驗,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鞏固驗證,加深和擴大他們所學得的理論知識。做實驗的過程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因此,要認真組織好每一次的學生分組實驗。對每一章每一節實驗做到實驗目的明確,要求具體,計劃周密,要使學生掌握操作要領,培養動手能力。
3.創設趣味實驗,培養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學生注意聽課,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師的講述;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師的示范操作上。學生能專心致致地獲取知識,引起注意,學習興趣盎然,產生探求知識的強大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學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揭示奧秘的興趣。學生進入了學習心理的最佳狀態。
4.投影演示實驗,培養觀察能力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不斷用實驗啟發學生積極感覺、知覺事物的變化,自覺地進行觀察實驗中表現出來的現象,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借助攝影演示實驗,即能放大實驗現象,增強實驗的可見度,更易于學生認真、細膩有序的觀察。實踐證明,借助投影演示實驗,能強化實驗演示效果和實驗的直觀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5.利用選做實驗,培養思維能力
通過選做實驗,可以培養和誘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在對某些化學反應進行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中,認識物質變化的規律和實質。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而且還能使他們逐步學會從事物的本質看問題的思維方法。現行初中化學教材中,選做的實驗內容有九個。根據教學進度,有目的地選做實驗,應用實驗課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利用選做實驗,不僅達到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而且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培養。
6.做家庭小實驗,培養創造能力
學生在做家庭小實驗時,需要獨立思考,去想象、去鉆研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創造性地運用知識,這就有助于學生智力與創造才能的發展。
7.利用復習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復習課,是中小學各學科重要的教學課型之一,這種課型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的深層理解,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升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好的復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認知和掌握基礎知識水平上,產生質的飛躍。復習課的內容,是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不少學生覺得什么都會,但是通常會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應用起來卻不能得心應手,知識系統化和遷移化水平較低。如果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時,采取簡單的知識重復和題海戰術的方法,知識點機械羅列、知識網包攬構建,則無益于提升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教學也應融入更多素質教育的元素,作為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多方位、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實現其知識獲取中學習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顧明珠.初中化學教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探討[J].時代教育,2014(10).
[2]羅平.更新教學觀念加強素質教育[J].數理化學習,2016(08).
[2]劉奇.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學周刊,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