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青
【摘 要】學校教育是小學生獲得道德發展的重要途徑。德育是教育之根本,近年來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及重視。然而,目前我國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面臨著德育工作方法單一、德育工作實效性不高等問題,此些問題從根本上制約著小學生的健康成才。本文結合小學德育工作實際經驗,淺談了提升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德育;德育方法;德育隊伍
一、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提高小學德育隊伍“戰斗力”
小學德育管理干部隊伍是德育工作中的核心力量。要使學校德育工作有序開展,學校管理干部隊伍必須正確導向,進行合理布置,制訂切實可行的德育工作實施計劃。因此,必須組織他們認真學習德育理論知識,研究并學習德育工作的具體方法,要求他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與本校實際相符合的德育管理體系,用以指導學校的德育工作。同時,要加強德育工作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提高他們對德育工作的認識。此外,也要深入開展德育工作的評比、表彰活動,要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從而帶動學校整個德育工作的開展。
二、善抓學生興奮點,建設良好班風
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做好孩子的德育教育,是建設良好班風的基礎,是建設良好班風的保證。對于小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特別重要的。小學生的養成教育涉及較多,在課堂教學中,若能設置一定的場景導學,會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使學生從場景中產生一定的興奮點,此時,若能及時抓住興奮點進行反復練習,就會讓學生形成一定的良好習慣。其次,讀一些課堂常規的兒歌,如,“上課鈴聲響,快步進課堂。不做小動作,坐正看前方”。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養成了習慣。上課時要多提醒學生坐端正,要按照統一的標準提醒學生,按要求去做,課堂內要讓學生說一說“上課該怎樣做?”學生輕輕松松就掌握了規范,明確了要求。這樣學生就會逐漸養成了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那些不好的習慣就自然而然得到了糾正,德育工作也就見效了。
三、要關心和愛護學生,從心理上循循善誘
小學班主任不應當單純地做學生的思想建設工作,而要逐漸做學生的心理護理工作和學生的人際關系協調工作。而且,現代教育的發展也要求小學班主任向“學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發展。小學班主任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有效的把握,并且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地因勢利導,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都能夠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值得一提的是,小學班主任在對后進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要采用適合的方式,要在充分尊重和愛護他們的基礎上,對其循循善誘,切忌傷害其自尊心。小學班主任對于后進生的德育教育,重點不在于指出其不足或者錯誤之處,而在于幫助其找尋到其自身的發光點,在此基礎上,再對其進行鼓勵和教育,促使其進步和成長。小學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要注重正確的教育方法和良好愿望的有機結合,一定要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從小學生的心理輔導入手,通過教育、疏導、啟示,使學生不僅從思想上受到教育,而且更加付諸于行動。
四、以專題德育活動為載體,實現小學德育生活化
小學德育工作應結合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開展。小學德育可以專題德育活動為載體,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各種道德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自我構建。應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積極開展多種形式道德教育活動。比如,“尋訪革命烈士足跡”活動,可以讓學生通過了解身邊革命烈士的事跡,學習和感悟革命精神,從而樹立遠大志向。
五、重視道德模范的作用,將傳統說教方式變為言傳身教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每一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獨立人格還未形成,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學生道德教育不需要老師空洞的說教,所需的是教師的親力親為,教師的模范作用。舉個例子,在教育學生不要亂丟垃圾時,比起空泛的說教、嚴厲的批評,教師幾十年如一日的主動拾撿地上垃圾會更有成效。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素質,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總之,小學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性很強的工程。要提高小學德育的實效性,則應該擴大德育途徑,建設優良的德育隊伍,大力創新小學德育工作的理念、內容、方法。
參考文獻:
[1]陳慧慧.論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
[2]郭文華.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
[3]張銓.如何在語文學科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J].語文天地.2016(30).
[4]張飛.初探小學德育教育在網絡形勢下的新方法[J].中華少年.2016(32)
[5]蘇錕.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探析[J].中華少年.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