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學徒制的含義及其在我院國際商務專業中的應用背景
1.現代學徒制的含義
“學徒制”是一種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以言傳身教為主要形式的技能傳授方式,即師傅帶徒弟的方法,它強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技能的培養為核心,以校企共建課程為紐帶,以學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以及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一種模式。現代學徒制主要體現在“現代”,是相對于“傳統”而言的。現代學徒制與傳統學徒制最大的區別在于:傳統學徒制是一個師傅帶一個徒弟,通過言傳身教來傳授知識和技能;而現代學徒制是一群師傅帶一群徒弟,它既有傳統學徒制“言傳身教”的精髓,又具有現代教育“規模化”的特點。
2.現代學徒制在我院國際商務專業中的應用背景
蘇州高博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自2007年辦學以來堅持“以社會需求調整辦學方向,以企業滿意衡量辦學質量”的辦學宗旨深入開展“工學結合”,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各地輸送優秀人才。我院的國際商務專業始建于2009年,經教育廳批準開設,已畢業5屆學生,培養具有扎實的國際商務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各項專業技能,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商務人才。我院國際商務專業積極開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旨在建立“工學結合、學做一體、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育人為本,以就業為導向,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在教學模式上重視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建立適應行業和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方法。但目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實現了校企共建師資隊伍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我們要轉變現行的育人模式,引入“現代學徒制”,真正做到將職業教育和企業需求相結合,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基本掌握本專業核心崗位群要求具備的崗位技能,能夠具備適應企業工作環境的能力。
二、現代學徒制在我院國際商務專業中的應用方法設想
1.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實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和“學校-企業-學校”的漸進式育人機制。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入學后的第一、二學期在學校完成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第三、四學期在校企合作企業進行實習實訓。每周安排固定課時,由學校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為學生講授專業主干課程,尤其是技能應用類的課程由企業人員講授。第五、六學期,學生回學校在企業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理論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和提升職業能力,并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
2.改革教學模式
實施雙導師制,學校指派專業教師在校內學習階段為學生講授理論知識,并在企業實習階段到企業指導學生理論學習和企業實踐;企業選派企業人員作為師傅,負責指導學生實踐技能提升。教學模式的改革突出三個轉變:將“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為中心”;將“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將“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現代職教模式”,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探索項目式、案例式、情景式、探究式、啟發式、研討式等教學方法。
3.構建課程體系
在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由企業與學校的共同參與下,按照企業用人的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來設置課程,構建適合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的專業課程體系。企業的師傅和學校專業教師共同開發適合學生知識培養和能力發展的項目課程,并由企業師傅和學校專業老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尤其是專業實訓環節的教學任務主要由企業師傅講授。
4.改革考核評價模式
學生在企業的實習階段,采取分階段考核模式,每月由企業人員和學校教師共同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保障學生的實習質量。考核內容包括:學生的實習態度、實習表現;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在實習崗位的專業技能掌握程度。學生在校內的實習階段主要采取過程考核的方式,采用教師考核、學生自評、企業評價、社會評價等考核評價方式。
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
作者簡介:
吳研(1983 ~),女,河南省鄭州市人,工作單位: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職務:教師,研究方向:國際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