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要:建筑是城市發展階段的重要標志,處理好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間的關系,能夠促進城市的發展,針對于此,本文分析了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的關系。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關系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9-131-02
前言
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筑設計中需要落實城市規劃設計理念,才能夠體現城市規劃設計的人文思想和內涵。
1.城市規劃設計及建筑設計的要點概述
1.1城市規劃設計概述
城市設計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進行城市發展規劃安排的一種學科,并與建筑設計相融合,城市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獨立原理和獨立方法,以宏觀角度為主,可以有力處理城市發展線性問題,城市設計主要就是對城市形象的宏觀調整與把控。城市規劃設計階段,其強調城市建筑與建筑問的排列組合,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將空間孤立成個體,通常情況在城市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慎重考慮多方問題:首要一點就是城市空間結構整合問題,城市局部地區空間結構是整體城市空間結構中的基準點,在進行操作時應符合城市空間整體規劃訴求,之后在此基礎上納入城市空間之中,不能單純考慮城市區域功能結構組合需求和城市區域局部結構組合需求等,單體建筑雖然建筑設計趨于精美,但在外部環境制約影響下,與外部環境脫離則不切實際。其次應著重考慮城市規劃自然環境組合問題,要將自然狀態在整體城市規劃設計中彰顯出來,主要分為地貌要素、植被要素和天空要素以及水體陽光要素等。最后一點就是要在城市規劃設計環節中與歷史文化要素相互融合,不能讓城市新建筑與周圍建筑間形成較大反差,以至出現城市規劃不和諧感。
1.2建筑規劃設計概述
建筑規劃設計主要是指對建筑物的設計工作,此時也涵蓋了建筑群設計工作,需要多方科學技術人員加以協調,但建筑設計側重點即為建筑物本體功能安排與建筑物本體空間結構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功能是實施建筑設計和建筑創作的先決條件,也是核心考慮因素之一,建筑形式也不容忽略,因為建筑形式在整體建筑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現下大部分建筑設計人員逐漸的將建筑基本要素納入整體建筑規劃設計范疇之內,建筑思考步驟及時跟進,隨之再進行后續的建設工作執行,較之前圖紙建設模式相比具有較大優異性。建筑外部空間內容和建筑外部環境內容以及建筑本體經濟技術內容等尤為重要,均需堅持先進創新理念和建筑個性思想,將建筑功能與建筑技術二者完美相融。從實際角度而言,建筑規劃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建筑前期規劃和建筑前期設計中均應著重考慮經濟性指標,但從建筑師角度加以分析,金錢誘惑是首要克制問題,應將優秀建筑思想和獨特建筑個性融入到建筑設計之中,由此便可建成成功建筑,以此來引導城市潮流。單體建筑評審工作中,建筑方案評審和城市規劃需求是否被滿足均是要考慮到的問題,要看建筑師設計需求是否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城市發展需求,將自身進行建筑設計環境融入,運用此種方式促進優秀建筑作品完成,建筑設計決策者此時也應該具備正確、務實的價值觀念與價值取向。
2.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規劃設計的關系
2.1城市標志性建筑設計的要點
我國幅員遼闊、地廣人多,我國城市數量高達上百座,而且每座城市均有標志性建筑,假設提起某類建筑,人們就會立即聯想到此座城市,這樣的標志性城市建筑顯然成為了城市代名詞,與此同時,也是使得城市魅力得以完美彰顯。標志性城市建筑均為歷史遺留建筑,此類建筑見證了城市變遷與發展歷程,在現代化城市建設和城市規劃過程中,標志性建筑起到了歷史傳承的積極效用,最為常見的例子即為北京紫禁城,部分標志性建筑會隨著城市不斷向前發展而有所增添,此類建筑則具備顯著的現代化建筑特征,而后成為建筑經典,諸如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埃菲爾鐵塔創建時廣受爭議,但最終依舊屹立于建筑之巔且成為永恒的建筑經典。近的來說,1983年建成的南京金陵飯店一期工程,憑借其110米37層的高度,簡潔優雅端莊的立面造型,成為南京一個時代的城市標志。城市標志新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將城市交通特征和環境特征等納入到操作范疇之內,以至為大眾群體游覽與觀賞提供一定便利。
2.2工作內容方面的關系
①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均關注空間、實體及空間與實體的關系,可見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在工作內容上存在重疊的內容。城市設計的內容偏向建筑立面之外的外部空間環境;建筑設計偏向建筑立面之內的實體與空間效果。建筑立面是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分界線,因此城市空間與建筑空間是連續的整體。
②城市空間的決定因素是環境建筑,即建筑的空間、造型、尺度、體量、比例及材料等均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空間,而只有使建筑之間有機組合起來,才能實現對城市環境空間的作用。由此可知,城市設計的本質特征是設計師僅需從物體之間的關系來聯合不同的物體。
2.3在學科內容方面的關系
①現代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均始于1950年末期,均為生產力發展的產物。
②現代主義設計理論反對古典主義設計理論的綱要是“形式服從功能”,即建筑設計應滿足人對功能的要求。現代城市設計的核心思想是人社會環境。由此可見,現代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均以“以人為本”為共同出發點。
③城市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實用性的學科,具體從實踐中對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的相互關系進行安排,即:(1)城市設計的原理和方法是相對獨立的;城市設計的操作技術、具體方法均與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建筑設計等學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2)建筑設計是城市設計在物質形態上的具體體現,建筑設計是塑造城市空間形態及城市設計付諸實踐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存在著總體與分項設計的關系。
2.4在發展趨勢方面的關系
①建筑設計發展的城市化、巨型化、社會化。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使建筑的功能單元更加的多樣化。建筑是城市生活的物化形式,因此建筑功能單元之間的聯系由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多樣化所決定。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建筑綜合體逐漸從功能的疊加向基于職能體系的主體綜合體方向發展,從而促使建筑設計中的單體與類型被突破。自此以后,建筑的呈現形式多為群體形式,且建筑的尺度逐漸增加。此外,城市人口對城市交往空間提出的新要求也使得建筑設計發生相應的改變,即建筑應擺脫自身功能的束縛,而接納更多城市的職能,亦或理解為從環境形態上實現建筑的城市化。
②城市設計發展的室內化、立體化。城市設計的立體化是利用城市空間的三維坐標來化解城市職能之間的矛盾,即對城市空間進行多維度的綜合利用。城市設計的室內化是城市設計立體化的必然產物。例如,巴黎的德方斯新城東區采用人車完全分離的規劃方案,即在東西軸上設三層交通通道;地面層設長900m的鋼筋混凝土板塊,并在板面上設居民活動場所和人行道,而板面下為公路,再下為地鐵。再如南京新街口商業圈,面積不足0.3萬平方公里,布滿了商辦建筑群,日均客流50萬,除了地面的公交系統,地下為地鐵商鋪與地鐵1,2號線,交織成了立體樞紐系統。
很顯然,現代化的城市均從規劃及設計上吸取了德方斯新城東區的主張。
2.5城市規劃設計指導建筑設計
針對建筑設計,建筑設計者和工作人員需要認真揣摩建筑建成后的使用問題,城市規劃在一定程度上指導著建筑規劃與建筑設計,但建筑物會涉及相關需求,城市發展政策與城市發展理念和城市規劃思想上均會對建筑設計做出一定引領,所以應更好更優的實現建筑物與城市環境協調目標,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整體城市規劃要求和城市規劃目標,隨之進行城市發展步伐順利推進。
2.6建筑設計服從城市規劃
后者是前者的基礎,前者是后者的有力襯托,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在整體城市發展的地位愈加重要,是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人文景觀之一,城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城市整體形象。當下城市建筑設計中,仍然存在與城市環境不協調的發展態勢,產生此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即為城市設計中忽略了建筑在城市發展規劃中的核心推動力與重要性,建筑與環境問的協調力度嚴重缺失。眾所周知,城市人文景觀和城市自然環境發展二者均會被納入基礎性城市發展規劃之中,達成了最終城市建筑與城市環境問的相互協調,建筑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應認真考慮諸多要素,通過獨特建筑造型設計來襯托城市之美,還有就是應注重自身在城市規劃中的核心地位,以科學設計方案與合理設計方案為主,通過建筑設計方案優化與建筑策略整改來不斷完善城市規劃機制,使得城市建筑發展趨于良性化。
3.結語
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之間既有所差別,有著必然的聯系,兩者在城市建設中共同發揮作用。處理好兩者的關系,能夠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