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 于雁 興華

【摘 要】PBL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習的一種醫學課程模式。我們在2014級三年制護理專業隨機挑選2個班,分別為對照班和實驗班,開展《婦產科護理學》的PBL教學。教學效果顯示:多數學生對PBL教學模式表示認同,希望更多的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實驗班學生成績高于對照班,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臨床思辨能力較強。
【關鍵詞】PBL;婦產科護理;綜合能力
在汲取國內外先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我們于2013.9~2014.8在我院2014級護理專業《婦產科護理學》的教學中進行了PBL教學改革探索。
一、實施PBL教學的意義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最早于1969 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首創,于80 年代在北美得到了快速發展, 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科學、成熟的教學模式。經過40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國際上醫學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模式。根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在高職醫學院校改革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開展PBL教學是發展方向之一。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進行PBL教學改革。根據課題組討論結果,挑選病理產科中的常見病、適宜的婦科疾病和部分實驗項目開展PBL教學。教師結合臨床查閱文獻,確定相關病例并提出問題,課前1周提前交給學生。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文獻、收集資料,進行課堂發言、討論。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讓每組學生推薦代表進行病例的講解,教師引導同學們集體探討,對沒有解決的問題予以啟發解決,最有由教師進行總結。
在2014級三年制護理專業隨機挑選2個班,分別為對照班和實驗班。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實驗班以PBL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選擇合適的產科疾病、婦科疾病和部分實驗開展PBL教學。采用問卷調查、階段測驗、操作考核、期末考試等形式檢驗教學效果。
2.具體實施
(1)確定教改內容。根據教學計劃及專業特點,確定在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子宮肌瘤、實驗“婦科一般檢查”的學習上實施PBL教學,其他內容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
(2)編寫PBL教學病例。確定教改內容后,積極思考編寫恰當的適于進行PBL教學的病例。在編寫病例時要注意隱含大量的鑒別診斷信息,以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每個病例提出3~4個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查找文獻資料。如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常見有兩種疾病即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兩種疾病在表現上有相似之處易于混淆,但其發生病因、診治要點均不同,需能正確鑒別。
(3)學生學習。①理論部分。提前一周把病例發給同學, 介紹參考教材和醫學網站資源,要求同學根據所提問題充分預習教材、查找相關資料,同學間可以相互交換資料、收集信息,課下分組進行討論,課堂上教師提問,教師引導學生充分討論和探討,最后教師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解釋,并對重點內容作出總結強調。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子宮肌瘤的學習遵循上述步驟完成。②實驗部分。對于實驗內容“婦科一般檢查”的PBL教學,前期準備工作同理論部分,在設計病例提出問題時,特別假設了不同類型婦女的婦科檢查,如已婚婦女、未婚女子,重點讓學生探討應該做哪些檢查前準備工作、檢查的注意事項,課堂上通過提問、討論、總結,結合模型示教與練習,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堂檢測學生在操作上失誤明顯少于對照班,單元時間內課堂目標的達成度高于對照班。
三、考核檢測
對于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比較,主要通過問卷調查、階段測驗、操作考核、期末考試等形式進行檢驗。
(1)問卷調查。期末對實驗班進行問卷調查,多數學生認為PBL教學對他們運用知識能力、增強自信心和協作能力有幫助,對PBL教學模式表示認同,希望更多的應用于教學過程中。
(2)操作考核。開展PBL教學的實驗內容“婦科一般檢查”在隨堂檢測時兩班有明顯差異,對照班學生操作失誤較多。期末進行“產包準備”的操作考核,實驗班平均成績96.35,對照班平均94.67,兩組成績有統計學差異(t=4.1372,P =0.000,見表2),顯示PBL教學模式對學生掌握操作技能有一定影響。
(3)理論考核。每個內容學完后,都及時在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隨堂測驗,并通過期末考試全面檢測學習效果。期末考試根據學院教學大綱的要求并參考國家護士資格考試大綱命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婦產科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及臨床思辨能力。
表2 護理2014級婦產科護理學考試成績比較
班級 人數 期末考試分數 病例分析分數 技能考核分數
實驗班 54 78.50±4.66 9.54±0.86 96.35±1.50
對照班 59 72.54±8.52 7.68±1.61 94.68±2.69
t 4.662 7.728 4.137
P 0.000 0.000 0.000
四、研究結論
(1)PBL教學有益于鍛煉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交流、團結協作、探索研究的能力。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通過分工協作、互換信息,在探討、爭辯、思考的過程中來解決問題,使其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并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鍛煉學習的可持續性能力。
(2)PBL教學有益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記憶,能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臨床思辨能力,為職業能力的養成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PBL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在臨床操作技能方面的學習影響有待于以后進一步深入研究。
通過探索PBL在婦產科護理學的應用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發現PBL在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自學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方面,有極大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臨床工作能力的提高,是值得提倡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侯振江,王嬌,祁秀玲.PBL教學模式在我國醫學教育應用中的現狀分析[J].醫學信息學,2010,01(1):23-25.
[2]王濟華.“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6(3):98-100.
[3]季慧,趙潔,張宏秀.PBL教學提高醫學生團隊合作和核心競爭力[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6):48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