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芳
在基礎教育中抓素質教育、藝術教育的今天,全國的中學生合唱水平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較上世紀有突飛猛進的提升與變化。在舞臺上,一個個團隊除了展現良好的基本素質外,在比賽歌曲選擇方面也狠下功夫。無論何種比賽,其參賽作品的選擇、分析、設計都非常重要。
一、歌曲選擇的基本要素
1.音區、音色等要素
應選擇適合自己團隊的合唱歌曲。在開始訓練前就應該思考參賽曲目,使每次的基礎訓練能具有明確的針對性。歌曲的體裁、題材、速度、力度、節奏、節拍、曲式結構、音區、音色以及音樂風格都要認真考慮、慎重選擇。音區、音色這一要素是首先要考慮的,特別是普通初中生(大多十三、四歲)合唱團。無論男女聲都有從童聲過渡到變聲期的現象,高音區演唱通常音色不夠干凈透明,其音域有一定的局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女聲的高音可達小字二組的“g2”或“a2”,男聲能達小字二組的“e2”或“f2”,低音女聲到小字組“f”,男聲能到“c”,這是在聲音訓練時很難得的理想狀態,更多時候還是高音難以持久,低音顯得有些松散(掛不?。a槍Τ踔袑W生的這些特點,要特別注意所選的歌曲體載篇幅不宜過大,過大勝任不了有如小腳穿大鞋,不能完整表達;也不宜太簡單,簡單了不能充分發揮學生水平;音域不宜過寬,超過能力的音域不但學生唱不上去,聽起來也很刺耳。最好的音色是在學生最大音域范圍內,高音低于最高音小二度,低音高于最低音小二度,唱起來容易表現,聽起來比較舒服。
考慮年齡特點,歌曲題材的選擇也是很考究的,學生在表現比較悲戚、深情的作品方面比較難一點,而輕快、愉悅的作品則能朗朗上口,由衷而至。同理,作品的快慢強弱、拍號、段落結構處理也是不可忽視的。
2.伴奏形式
歌曲的伴奏分有伴奏與無伴奏兩大類,中學生合唱表演多用鋼琴作伴奏。在有伴奏的歌曲演唱中,良好的鋼伴與訓練有素的唱隊,經過長期的訓練,美妙的琴聲與漂亮的歌聲契合為一體,在指揮的指引下縱情歌唱、盡情展現。有時伴奏還可以取代指揮的作用,擔任鋼伴的教師也同樣可以勝任藝術指導的工作,對團員們的訓練、聽力提高都有相當重要的引導作用。
無伴奏歌曲的演唱,是合唱表演的最高境界,也是體現合唱水平的一個標準。這些年來,中學生的無伴奏合唱的演唱水平提高很多。然而,無伴奏歌曲其音準、節奏、和聲的要求遠遠高于有伴奏歌曲,因此訓練更艱苦、難度更大,單就音準的訓練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普通初中生,音準概念不算好。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伴奏還可以對音準問題起到一定掩飾作用。而無伴奏作品中還有多調性變化、變化音、不協和音程的重疊出現。那么,是否敢于選擇無伴奏是一種挑戰。有比喻稱無伴奏為“裸體演唱”,即音準、節奏、和聲等容易出現的問題在這里是沒有“遮羞布”的。所以,選擇無伴奏的歌曲,要慎之又慎。除非指導教師有豐富的經驗、有周密的訓練計劃,學生有較強的能力,才能較好地駕馭歌曲的演唱。
3.歌曲的風格
中學生合唱比賽通常要求演唱兩首歌曲,時間限制不超過10分鐘。所以,兩首歌曲的風格最好不要雷同,即應當進行式和抒情性風格相結合,歡快愉悅的和深情緩慢的相結合,外國歌曲與民族歌曲相結合,有伴奏與無伴奏相結合等,這樣不同的風格形式選配得當可使藝術效果達到相得益彰、交相輝映的效果。
二、歌曲的分析
1.歌曲題材的選擇
普通初中生合唱團,雖然聲音上幾近童聲,但也不能等同于高中生,因此,歌曲的題材一定要結合他們的年齡來選擇。
2.演唱風格與表現方式
比賽不同于平常訓練,指導教師要對自己團隊的情況認真分析。除了對上述幾方面的反復斟酌和考慮外,學生能勝任什么程度的歌曲,用什么方式來演唱,也是不可掉以輕心的。近年來,全國上下中學生合唱團猶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個個團隊訓練方法得當,基礎扎實,聲音松弛漂亮,可謂人才濟濟。因此,想在這種比賽里獲得高分,除演唱技術高外,演唱技巧還要有一定特色。這就是說,所選的歌曲要既能表現技術水平也能體現演唱技巧。合唱歌曲的風格各異,表現形式豐富,選擇什么樣的作品來作為比賽歌曲,不是一件易事。有時還需要另辟蹊徑、大膽創新,才能使自己的表演別開生面、讓人刮目相看。
三、歌曲的設計
1.歌曲的案頭設計
中學老師既是聲樂指導又是合唱指揮。歌曲選好后,從指揮的角度來說,需要對手勢、呼吸點、預示、起拍、半終止、反復段落、情緒變化節點、終止、伴奏的音量、以及間奏的處理都要有全面的設計,事前有思考、有準備,才能保證在訓練過程中能順利進行,事半功倍。
案頭設計工作是指導教師必須自己完成的,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對普通學校的合唱隊而言,藝術歌曲太過專業化,流行歌曲太過俗套,歌曲太生僻學生不喜歡、太熟悉又覺膩味不想唱……同時,歌曲的選擇還要注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正所謂“題好一半文”。無論什么樣的比賽,都要下功夫選歌曲、尋找適合自己團隊的作品。
2.舞臺表演的視覺設計
比賽時舞臺觀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合唱表演不僅要好聽同時還要好看。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聽覺享受,也需要讓視覺得到更多的滿足。隨著藝術教育的廣泛推進,聽眾的審美要求也在提高。選好歌曲后還需要設計與所選歌曲風格匹配的舞臺效果。不僅要求比賽歌曲要有完美演繹,服裝色彩、款式、特色的設計都要與歌曲相吻合。比如不同的民族歌曲配上不同的民族服裝、頭飾、道具;童聲不穿少年裝,中學生不穿成人裝等。同時還可伴以適度得體的舞蹈動作,使歌曲的表現不僅有打動人心的唱,還有錦上添花的表演,給人聽覺與視覺更為豐富的滿足感。
在選擇比賽曲目時,以上幾個方面都是需要仔細思考和設計的,準備工作考慮得越細致、周到,在實際排練過程中就越有指導意義,還可以少走彎路、節約時間精力,對提高工作效率、解決問題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