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山(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1450)
?
企業多套賬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丁少山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1450)
[摘要]企業普遍設置多套賬,產生原因不僅僅是由于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低下、存在偷稅漏稅的動機,更主要的還是因為稅收征管的剛性與企業內部管理的內在需要。隨著會計制度不斷與國際接軌,企業內部管理的需求和外部要求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內賬會計有意無意充當起管理會計的角色。堵不如疏,只有從改革現行會計制度、稅收制度以及開展管理會計研究多角度入手,幫助企業建立科學實用的管理會計體系,才能最終消除多套賬現象。
[關鍵詞]內賬;外賬;管理會計;解決思路
在當今中國,企業普遍存在著多套賬現象。企業出于不同的目的,為了滿足不同要求對同一個會計主體編制了兩套或者兩套以上多套賬。準確地說,是同一會計主體對同一個會計期間發生的經濟業務,采取不同取舍,或者使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分別在不同套賬中反映,每套賬的會計報表結果不一致。大多數企業分兩套賬:內帳和外賬。
所謂內賬,是指僅僅提供給投資者和管理者使用的、比較完整反映企業經濟業務的內部賬套,它反映每一筆真實的經濟業務,只要發生了,不管是否合規合法,有無票據都要反映出來,內賬是完整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
外賬就是對外的賬套,是提供給稅務、銀行等外部機構使用的賬套,外賬是根據會計制度及稅法規定記錄的,每張記賬憑證都是真實、合規、合法的賬。但是外賬并不一定能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雖然眾所周知的多套賬現象長期、普遍存在于會計實踐中,但會計理論界所做的研究極少,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第一,不少學術界人士認為設置多套賬本身是個違規、違法的做法,內賬與外賬并存現象并沒有得到公開的認可,所以缺乏科學嚴格的定義。第二,設置多套賬的企業極其隱蔽而戒備,對此諱莫如深,很難取得公開的研究資料。再次,設置多套賬的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往往與偷稅漏稅行為有關,學者們研究多套賬現象的時候,專注于多套賬與偷稅漏稅手法、研究賬外賬涉稅檢查手段等方面。筆者為研究這個現象,在不同的會計論壇上展開過討論,曾到數家相熟的公司做實地調查,曾對任教過的、現在在會計崗工作的學生發起問卷調查,我認為,多套賬形成的原因極其復雜,后果各異,還需要社會各界獻計獻策,共同努力加以解決。
(一)多套賬形成與中小企業發展歷程有緊密相關
為數不少的大中型企業是從小微型家族企業成長起來,家族企業從家庭作坊式的管理開始,老板對外跑業務、做銷售,老板娘對內理財,掌控會計、出納,會計工作從流水賬開始。隨著企業不斷壯大,稅收從核定征收到查賬征收,從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到一般納稅人升級,會計設置的賬套慢慢分化為按照稅務部門以票控稅的要求設置了規范的賬套(外賬)和以前的流水賬(內賬)。
不過,從企業進一步發展來看,如果該企業發展壯大到需要成上市的股份公司,最終必然要將內外兩套賬完全合并。
(二)稅收政策的剛性是產生外賬的直接原因
首先,以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稅收政策為主的外賬,必須適應稅法規定,取得經營收入、發生費用支出、列支生產成本,都需取得發票作為會計記錄的合法憑證。在稅務部門征管工作中,采用核定征收方式是以票控稅;查賬征收時,依然是發票管賬簿,以賬簿管稅收。稅收政策剛性強,政策導向的結果是虛開發票和假發票的現象頻繁出現,屢禁不止。稅收政策的剛性帶來的另一個結果是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問題,企業會計發出“到底應按會計準則做賬還是按稅法做賬”的疑問,本來,作為會計工作的大法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對各項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也應該是以會計準則或者會計制度為準繩,但現在,無論如何做賬,年末都要依據稅收政策加以調整,以致于許多企業干脆以稅法為準繩處理經濟業務:開具發票就確認收入,收到發票就確認成本費用。
典型的案例是山東興民鋼圈股份有限公司IPO進程中,被證監會發現延期繳納所得稅,其真實原因是該公司會計核算是直接按稅收發票進行記賬,結果實際交納土地使用稅等地方稅大于實際應承擔的應納稅額,造成公司賬面反映為多繳土地使用稅等地方稅,而遲延繳納2005年和2006年企業所得稅。
(三)企業內部管理需要是內賬存在的根本原因
1.內賬的目標是反映企業經營運作的實際情況。因此,內賬核算的重點是實質,不是形式。例如:企業向個體戶或者農戶零星采購物資,無法取得發票,白條無法入賬;企業所有者或者管理者的一些個人消費,也從企業中出賬;業務員為拉業務為客戶支付的公關費用;向不需要發票的客戶提供銷售或者服務,取得收入;其他沒有取得正式發票的現貨交易等等。這些業務都需要在內賬中反映。
2.內賬本質是管理會計。雖然形式上具有流水賬的性質,但本質還是管理會計的性質。年終決算的時候,尤其是對業務人員年終考核與獎勵,其業務員銷售成績計算、折扣多少、業務費用花費多少、最終應該兌現多少獎勵,都是依據內賬計算出來。中小企業投資決策的時候,管理者需要測算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外,還要考慮社會公關方面的隱形成本,財務部門提供的財務數據也主要來自于內賬。
(四)設立多套賬成為避稅、偷漏稅的手段
2013年7月,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前我國企業稅費負擔較重,綜合考慮稅收、政府性基金、各項收費和社保金等項目后的稅負達40%左右,超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①企業為了減少稅負,在外賬核算時,采取少計收入,多記成本費用等的方法來達到少交各種稅費的目的。因為是無論查賬征收還是核定征收,我國稅務部門核查稅收的重點在于發票。發票本是真實經營活動的憑證之一,是在真實交易的基礎上,向付款方開具的收款憑證。而且增值稅專用發票還是購貨方據以抵扣稅款的法定憑證,對增值稅的計算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在市場交易中,有無發票,交易價格會有明顯不同,“不要發票的話價格就便宜一點”的現象存在,成為企業的現實選擇;市場仍然有虛開發票、買賣發票的現象存在,成為企業偷稅漏稅的誘因。通常做法是:在外賬中隱瞞收入,將購貨方不需要發票的銷售業務反映在內賬;從市場購買或者從關聯企業虛開發票,計入外賬中,虛增成本費用,卻不在內賬反映。(中國行業研究網2013年7月發布的《中國企業綜合稅負數據報告》顯示,相比日本、韓國和美國的企業約20%左右稅負,中國企業的稅負過重。http: // www.chinairn.com / news / 2013 07 25 / 110106846.html)
(一)多套賬的處境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各單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應當在依法設置的會計帳簿上統一登記、核算,不得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私設會計帳簿登記、核算”。顯然,私設的內賬是違法的。該法第四十二條還規定了具體的違法懲罰細則。
因此,設立多套賬的企業無一不是諱莫如深,隱藏極好;而工商部門和稅務部門常常依據稅收申報情況查賬,根據企業現金流量或者經營規模,尋找蛛絲馬跡,嚴厲打擊。不少中小企業在這場貓和老鼠的游戲中感到疲于奔命。筆者有不少學生、朋友從事會計工作,在調查中向我吐槽:為了隱藏內賬,不少企業機關算盡,有的內賬還是用手工做,有的將內賬與外賬設在企業不同的辦公地點,有的企業干脆將外賬外包給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其他代理記賬機構做,自己的會計用筆記本電腦做內賬,以便隨時轉移。
(二)多套賬的危害
首先,是無形中增加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我所調查的會計人員沒有一個不痛恨多套賬做法的。有不少會計人員需要在多套賬之間不停的切換,但仍然不能保證不出差錯。在2012年打擊商業賄賂專項行動中,廣州某企業被工商管理部門從一筆本該計入內賬、沒有開具發票的銷貨款中查出問題,發現該企業私設內賬,給予重罰。
第二,多套賬的存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財務管理的難度,增加了整個企業管理的工作量。由于要應付工商、稅務部門的檢查,應付每年的會計師事務所的企業所得稅清繳鑒證工作,財務人員重復錄入憑證,針對收付款憑證需要核對一致,核對工作量大;銷售部門與倉儲管理部門基本上都是準備兩份材料,而且要與每份合同相對應。企業管理的工作量增大的同時,降低了企業的管理效率。
第三,多套賬的存在,催生了一些造假行為的市場。不少會計培訓機構在開展正常的會計業務培訓同時,開辦內賬外賬會計實務培訓班,名曰“真賬實操”,宣稱:運用真實企業會計案例開設多套賬教學,相當于進行企業實習培訓,是會計入門的最佳捷徑。這些所謂的做賬技巧,大多數都是傳授一些經營業務如何與財務合謀造假的做法,是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
第四,多套賬的存在,使得員工沒有安全感。無論是業務員還是會計人員誰都怕做內外賬,會計人員日常核算中會計憑證和賬冊都需要分別放置。企業員工做多套賬盡管是在企業管理者的授意下行為,但是一旦被工商稅務部門查處,屬于違法行為,會計從業資格被吊銷,會計人員不可能從勞動合同中得到合理保證,也不可能從企業得到補償,他們經常為此提心吊膽。
(一)遵循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允許不合規的票據作為憑證入賬
建議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中諸于“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類似條款,允許不合規的收據、發票作為憑證入賬,但是在計算企業所得稅的時候,應該做為納稅調整的內容予以扣除,這樣才能為企業內部和外部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從而消除內賬。
(二)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永遠是會計賬務處理的準繩
第一,當會計與稅法處理出現差異,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是會計賬務處理的準繩。面對經濟業務要做賬務處理,經濟業務的實質是會計賬務處理的起點,而稅法只是界定經濟業務的稅收義務,稅收義務最終需要通過會計制度或會計準則進行會計處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于2003年聯合印發《關于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準則有關問題解答》,明確了對會計與稅法差異進行處理的原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按照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的規定對各項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規定的確認、計量標準與稅法不一致的,不得調整會計賬簿記錄和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金額。
第二,應適當減少會計與稅法的差異。在各大會計論壇上,廣大會計工作者列舉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差異至少包括借款費用的處理、銷售收入的確認、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無形資產的攤銷、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五險一金”的核算等10多種差異,都需要做納稅調整。盡管會計和稅法兩者的立法基礎不同,但是減少會計與稅法的差異仍然有不少的可以改進的地方。
(三)建立切合實際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推進企業管理會計的規范發展
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相對滯后②,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從財務會計單純的記賬、報賬和核算擴展到解析過去、控制現在與籌劃未來的有機結合,要緊密結合我國國情,理論研究必需聯系實際。中國的非上市企業,很大程度上都是只關注稅務籌劃和自己觀念中的企業利潤,企業的發展也帶有很強的高層自身的個人色彩。打破這種局面,就需要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引導企業規范管理與發展。(2014年7月31日樓繼偉為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組織的“中國管理會計系列講座”所作首場報告中指出,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相對滯后,建設中國特色管理會計任重道遠。參見財政部網站http:// www.mof.gov.cn / zheng wu xin xi / cai zheng xin wen / 2014 08 / t20140829 _ 1133308.html)
1.設計科學實用的內部會計管理報表體系。中小企業業主更重視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流入與流出、利潤與成本費用的分析比對、預算執行分析以及企業內部的績效考評分析等,設計使用而科學的管理會計報表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理想的管理會計報表體系包括:現金流量及其分析報表、經營成果分析報表、內部的績效考評統計與分析報表、稅務分析報表、融資分析報表、資產權益和債權債務報表。最終,這些報表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相結合,朝著綜合績效考評的方向發展,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2.設計科學實用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引導中小企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最終做到兩賬合一。從明確崗位職責、完善內部牽制制度著手,按照合規經營的基本要求建立企業內部控制框架。在班組核算、責任中心管理、預算管理等基礎工作做得較好的企業可以直接按效益性要求構建內部控制框架,內部管理轉化為財務管理控制,內賬逐步成為財務管理控制工具與手段,最終實現兩賬合一。
以會計準則或制度為主的外帳與以管理需要為主的內帳并存,是當下企業常見的現象,多套賬形成的原因紛繁復雜,后果各異。外賬不一定全是虛假的,內帳也不一定全是真實的。依靠高壓手段嚴厲打擊,徹底消滅多套賬現象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合理引導,強調會計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尊重經濟業務的實質,同時,發展管理會計理論,幫助企業建立科學實用的管理會計體系,才能最終消除多套賬現象。
[參考文獻]
[1]胡偉,劉科.中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和實務應用的發展[J].財會月刊,2013(4)
[2]吳正榮.私營企業的“兩套賬”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金融經濟,2010(20)
[3]丁少山.剖析企業“找發票”現象[J].財經界,2014(8)
[4]章征衛.探討民營企業應對和解決“兩套賬”的困惑[J].新會計,2011(9)
[責任編輯:潘洪志]
[作者簡介]丁少山(1968-),安徽安慶人,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會計實務、管理會計。
[收稿日期]2016-03-15
[文章編號]1009-6043(2016)02-0101-03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