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長春工程學院學生工作部(處),長春 130021)
高校共青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科學定位與實現路徑探究
于淼
(長春工程學院學生工作部(處),長春 130021)
高校共青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在大學生中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拱衛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培植精神家園等重要功能。只有將共青團工作列入高校事業全局去謀劃,加強隊伍建設,建構有共青團特色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同時強化資源保障,才能真正實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實現路徑
1.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青年學生,是高校共青團組織思想政治的首要任務和基本功能,其最終目的就是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植根于廣大青年學生的內心并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予以體現,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并把入黨作為崇高的理想追求;真正讓青年學生對中國道路、理論和制度有自信,順利接好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接力棒。
2.拱衛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高校共青團組織必須通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載體,在校園內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元指導地位,帶領青年學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他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成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堅定捍衛者,成為反“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反動和錯誤思潮的中堅力量。
3.培植青年學生的精神家園。對青年學生而言,若精神家園荒蕪將導致其迷失自我,失去追求理想信念、美好生活與事業成功的內生動力,甚至喪失道德與法治精神的敬畏,何談成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何談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幫助青年學生充盈精神世界,培植精神家園,是高校共青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1.將共青團工作列入教育事業發展的全局去謀劃。高校要從頂層設計入手,明確共青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定位與實現路徑,在實施過程中要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核心內容。高校要從宏觀上科學把握共青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方法和內容,從微觀上要全力支持校團委抓隊伍、抓基層、抓制度、抓載體、抓團校、抓社團、抓教材、抓網絡、抓實踐。
2.加強共青團干部以及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高校要大力優化共青團干部隊伍結構,加快解決共青團干部數量不足和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知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把共青團干部的培養與業務提升納入學校整體的師資培訓規劃,支持鼓勵共青團干部提高學歷層次;引導和激勵共青團干部投身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用課題研究成果牽引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3.強化共青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保障。高校要在場地、設備和經費等方面給予各級共青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支持,營造全員關心、全員支持共青團工作的良好氛圍,提升共青團干部的職業忠誠度;切實保障專門用于共青團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活動的時間,制定科學規范的教育方案、大綱、組織計劃;支持共青團組織發掘校外資源,并鼓勵各級共青團組織進行合理合法的市場化運作,努力“造血”,反哺校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建構有共青團特色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高校共青團組織要主動適應網絡化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設計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符合青年學生思想實際,符合網絡平臺特點,有共青團特色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斷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建設一支業務好、有責任心的網絡運維隊伍,生產優秀的網絡教育產品,為青年學生構筑一個尋求幫助和閑暇小憩的基地,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他們的現實生活。
[責任編輯李曉群]
G641
A
1673-291X(2016)27-0194-01
2016-08-09
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黨建專項)“新形勢下高校‘網絡青年亞文化’引導與管控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吉教科文合字[2016]636號)
于淼(1979-),男,吉林四平人,講師,碩士,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