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佳佳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
鄉村學校如何留住優質師資
——以甘肅省為例
馮佳佳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當前我國鄉村教師約有330萬人,是我國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好教師“進不來,留不住”,是西部農村學校普遍面臨的問題。鑒于此,本文以點帶面,以西部地區鄉村教師流失現狀為出發點,探究鄉村教師流失的深層次原因,并借助于《甘肅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及相關政策的實施,積極尋求解決對策,以期培養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優質鄉村師資。
鄉村學校 師資隊伍 教師流失《支持計劃》
據教育部數據資料顯示,當前我國鄉村教師約有330萬人,是我國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受城鄉發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條件不便、學校辦學條件欠賬多等多重因素影響,鄉村教師隊伍面臨著職業吸引力不強、補充渠道不暢、優質資源配置不足、結構不盡合理、整體素質不高等突出問題[1 ]。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科技、教育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這些問題表現得更為嚴重。毋庸置疑,鄉村教師的生存現狀及教師隊伍質量令人擔憂。大量的鄉村教師外流,這不僅影響教育資源城鄉配置上的失衡,另一方面也制約了鄉村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在教育的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嘉毅曾說過:“越是貧窮的地方越需要關注,但越是需要教育的地方師資力量越是薄弱。”[2 ]在2006年9月17日舉辦的西部農村教育論壇上,著名學者、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也談到:“師資等問題是當前制約西北地區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主要‘瓶頸’”。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是基礎教育發展的根基,如果這一根基不牢固,我國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則無從談起。
近十年來,西部農村地區的師資隊伍建設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以甘肅為例,為解決鄉村教師短缺問題,政府陸續建立并實施了支教、“三支一扶”“特崗計劃”“民生實事”等一系列政策性的教師補充機制,但仍未填補鄉村教師不足的缺口。據一項就鄉村教師“流動傾向”的調查報告顯示,農村教師隊伍中有51.2%的人被初次配置到鄉村學校,但在二次配置中有56.9%的教師調進了縣城;在縣域教師流動中,有67.3%為“向上流動”,28.2%為“平行流動”,只有4.5%為“向下流動”,有77%的城鎮教師不愿意交流到邊遠艱苦農村學校任教[3]。這一調查結果無疑反映出了當前我國鄉村教師隊伍的不穩定性和城鄉教師流動中的非對等性。農村教師擠破頭往城里調,城里教師費盡力止步鄉村,這種流動格局明顯處在一種非良性的循環當中,站在教師層面看,這種流動無可厚非,但縱觀整個鄉村教師隊伍流失現狀,這又是不公平的。
從全國范圍內看,2007-2008學年,農村學校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分別流失255732人、10087人、10982人,分別占到了農村學校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總人數的7.65%、7.48%、9.33%[4]。西部鄉村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一塊短板,與城市相比,其差距正在逐步拉大;以甘肅省教育廳發布的數據為例,截至2014年底,甘肅省有義務教育學校10517所,其中農村學校8544所,占81.24%;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專任教師225491人,其中,鄉鎮及以下專任教師187000人,占82.93%[5],占據絕對數量的鄉村教師隊伍無疑決定了甘肅省教育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如果鄉村教師隊伍這一塊建設不好,甘肅教育的發展則更是步履維艱。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明遠曾經說過:“教育猶如一座大廈,合格的教師隊伍是教育大廈的支柱,缺乏合格的教師隊伍,教育大廈就會倒塌?!苯處熥鳛椤按髲B”的根基,如果這個層面沒有嚴打基礎,那么其上層建筑則會搖搖欲墜。十余年來,盡管政府也持續出臺了一系列加強農村教育的文件,卻未能真正扭轉鄉村教育的態勢,城鄉差異的擴大,無形中加重了鄉村教師流失的態勢,形成了鄉村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局面,嚴重制約了我國西部鄉村教育的健康均衡發展。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呼吁:“千百所鄉村學校是制約義務教育發展的頑疾。只有解決好鄉村教師的隊伍建設問題,才能真正解決中國的教育問題?!盵6]
教師流失通常被視為不合理的教師流動,是指教師離開后的教職出現空缺,而空缺出現無人填充或者接替者不勝任教職的情況[7]。大量的教師流失,則會影響教育系統的內部穩定。對以甘肅省為代表的西部省份而言,其基礎教育發展水平作為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塊短板,如若大量鄉村教師繼續流失,影響則是持續且深重的??v觀當前鄉村教師流失現狀,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流失教師年齡呈現青年化趨勢
一位政治家曾經說過:“誰掌握了青年,誰就掌握了未來。”誠然一支年輕向上的教師隊伍對鄉村教育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我國目前鄉村教師隊伍來說,大量年輕的鄉村教師流失的趨勢正在愈演愈烈,很多鄉村教師由于職業期待不符正在“逃離”鄉村教師的崗位,以尋求更好的職位。以甘肅高考狀元縣會寧縣為例,在2014警察招錄考試中,大批鄉村教師選擇“棄師從警”。數據顯示,會寧縣此次共招錄189名警察,其中有171人來自教師行業,這些流失教師遍布全縣中小學及幼兒園,年齡30歲左右,大多有著10年基層學校任教經歷,正是在工作中承擔重要教學任務之時,但是由于對教師職業的不滿意亦或是為了尋求比教師更好的職業,使得大量的青年教師外流,這種趨勢如果長期發展下去勢必會造成鄉村教育后勁不足的局面。
(二)男性教師流失數量多于女性
全國范圍內鄉村教師流失情況亦是如此,男性教師相較于女性教師而言,其職業發展動機更為強烈,對于其職業規劃也相較于女教師更為長遠,因此,男性教師即便處于鄉村教師的職位上,但并不安于現狀,若有機會,總是試圖謀求更好的職位。同時西部地區仍保持傳統觀念,男性作為家庭的支柱,承擔著養家糊口的重擔,因此很多人認為鄉村教師這一職位吸引力不強,而女性通常被認為只要有份安穩工作能夠養活自己就行,相比之下也就更易滿足于現狀,因此使得男教師在流失數量高于女教師。另一方面,社會對男性在職業成就上的認可度普遍高于女性,因此在職位晉升中男性的機會明顯多于女性,從而造成男性教師在流動數量上多于女性教師,而且男性教師一旦流出,很難及時有相應的人員來補充,長期以往,使得鄉村教師男性流失數量多于女性。
(三)高學歷、高職稱教師流失率高
現代教育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呈現出一種師資力量的競爭。在全國范圍內來看,越是好的學校,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越高,學校教師隊伍也大多由這些擁有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構成。而在我國廣大西部農村學校,中師學歷的教師仍然是學校教學的中流砥柱,他們由于學歷較低,在教師流動中不具有優越性,使得隊伍結構相對穩定,相反,那些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更趨于向高級別或高質量的學校流動。長期以往,使得鄉村教師隊伍出現“只出不進”的非良性流動,即教師流失。
(四)主干、熱門科目教師流失量大
近年來,我國教育發展模式一直在向素質教育的軌道靠攏,但是應試教育的影響仍是根深蒂固的,主干科目教師仍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最直接的參與,語、數、外等主干科目的教師需求量仍舊很大,同時音、體、美等熱門科目的教師在鄉村學校則異常匱乏。但是面對鄉村教師發展的各項不利因素,很多鄉村學校的教師會通過參加教育系統的招考脫離鄉村教師的崗位,向縣城學校謀職。在與一位甘肅省南部的鄉村教師的訪談中得知:該教師通過參加省特崗教師的考試進入鄉村教師隊伍,所教科目為英語,工作一年后就通過教育系統內部的考試將其工作調動到了縣城中學,這樣的例子在鄉村教師內部屢見不鮮。大量骨干教師的流失,使得鄉村教師隊伍缺乏有能力的引領者,而熱門科目教師的流失,更加使西部鄉村教育雪上加霜,呈現出教師隊伍不完整的局面,使得鄉村學校的全面發展遭受到了重重阻礙。
(五)鄉村教師流失趨勢尚未改善
位于甘肅省東部的甘谷縣,2011-2014年間,共補充教師1114名,每年自然減員200人左右,4年來補充教師300多名,但亟需補充教師的問題仍舊沒有解決[8]。這一現狀不是特例,對于很多偏遠落后地區的山區學校而言,由于辦學質量和辦學條件不理想,對教師缺乏吸引力,雖然每年都會有新教師補充進來,但教師流失的趨勢和局面并未得到改善。有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間,全國鄉村教師數量由472.95萬降為330.45萬,鄉村教師流失率達竟高達30%[9]。時至今日,鄉村教師流失的現狀仍在持續,有國外記者曾這樣描述中國的農村教育和農村教師:“幾匹瘦骨嶙峋的馬拉著農村教育的車子,吃力地行駛在曲曲折折的鄉村小道上”,雖然馬異常吃力,但仍舊在堅持前進的步伐。
在我國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的征程中,農村是最為薄弱的地方,也是最易被忽略的底部。放眼我國西部落后省份,鄉村教師流失現狀仍舊十分嚴峻,并為之擔憂,為什么會出現大規模的教師跳槽,相比之下鄉村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又弱在哪里?針對上述問題,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對影響鄉村教師流失的因素進行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工資水平是影響鄉村教師工作穩定性的最大因素,其次是社會地位、職稱評定、子女教育等。結合上述因素,筆者認為當前鄉村教師的流失,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圖1 當前鄉村教師流失原因示意圖
(一)鄉村教師薪資待遇不高
近日網上一名教師的辭職信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教師職業生存狀態的高度關注,寥寥數十字:“才疏不能勝任,薪酬不能持家”卻道出了當下教師工資待遇的不足以及潛在生存危機。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曾對上萬名中小學教師和師范生就薪資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月薪達到4000元時會有79.4%的師范生愿意直接去農村任教,月薪達到5000元時會有88.1%的師范生愿意直接到農村任教[10]。更有研究人員對全國11省23縣185所學校的5900名農村教師開展調研,其中認為工作待遇偏低的高達74.2%[11]。這種現狀在經濟發展較為遲緩的甘肅更為常見。有一位甘肅南部山區鄉村教師說到:“在他們那里,一個鄉村教師年收入才三萬多元,而一個在外打工的泥瓦工可能四五個月就賺六七萬元。”[12]雖然近幾年政府相關部門逐漸提高教師收入,可是與其他行業從業人員相比,教師收入尤其是鄉村教師的收入相對處于較低水平,現階段我國教師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特優津貼三部分構成,很多鄉村教師的工資收入難以維持其工作和學習需要,偏遠山區的鄉村教師,雖有一定程度的經費補助,但實施成效不大。
(二)教師編制和職稱評定缺乏機會
在我國廣大偏遠農村地區,代課教師撐起了鄉村教育的半邊天,具有正式編制的教師長期以來處于匱乏狀態,很多老教師一輩子兢兢業業奉獻崗位,也仍舊處在無編狀態。就我國目前實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的比例分布來看:示范性高中的高級職稱比例是35%,一般高中是25%;初中的高級職稱10%,中級40%,初級50%;小學教師沒有高級職稱,最高才達到中級職稱[13]。對于鄉村教師而言,他們大多工作在偏遠落后的教學點,所教對象以義務教育階段的低年級學生為主體,因此在職稱評定方面并不具有優勢。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晉升渠道和機會,鄉村教師面對同級的職稱評定時,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有數據顯示;在晉升“小學高級”職稱時,鄉村教師要比城鎮教師多花4.43年,比縣城教師多花5.17年[14]。兩方面的原因使得鄉村教師缺乏職業發展的動力,大量鄉村教師向其他職業或地域流失。
(三)鄉村教師工作量大
雖然每年有新的鄉村教師進行補充,但就目前來看,教師缺編現狀仍然嚴重。師資的緊缺使得學校不得不將大量教學任務壓到現任教師身上,由此造成鄉村教師多頭代課現象十分普遍。在與甘肅省隴南市成縣鐔壩學區的一位小學教師交談時說到:“我們學校一共有9個年級,學生有200多人,由于教師緊缺,我上小學四年級的語文外還兼上幼兒園的部分課程,一周課時量超大?!边@種現象并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普遍存在于廣大的鄉村教師身上。21世紀教育研究院通過對1032名農村教師進行調研發現:32%的農村教師要承擔3-4門的教學任務,28.9%的農村老師要承擔4門以上的教學任務;同時農村教師平均一天工作達12小時[15]。北京師范大學袁桂林教授在參加圓桌峰會時說到:“農村學校教師的周課時很大,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調查發現,農村學校老師周課時超過25課時的非常普遍,而在城市學校超過20課時的都很少?!盵16]這種差距和對比毋庸置疑成為了鄉村教師流失的一大誘因。
(四)鄉村教師物質和精神生活貧乏
湖南省張家界市教育局師訓中心主任劉協平說:“沒有幸福感的農村教師,是無法肩負起國家農村教育重擔的。”誠然,當物質和精神達不到平衡時,則會產生新的矛盾。與城市教師相比,鄉村教師生存環境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學?;A設施差,精神文化建設缺乏,許多鄉村教師難以忍受較為落后的鄉村生存環境,尤其是青年教師,更是渴望脫離農村,尋求更好的生存環境。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在《鄉村教師的10個愿望》的調研手記中曾描繪到:很多鄉村教師談到愿望時表示:“學校能否有一個洗澡的地方?能否有進城學習的機會?能否給一些交通補貼?能否有一定的文化生活?能否配齊學科教師?”[17]這些問題的提出不是空穴來風,在自然環境和物質環境都相對落后的農村學校,年輕教師不甘于過這樣的生活,如果有機會,他們更傾向于向縣城或更高級別城市流動,而這種流動則會造成鄉村學校優秀師資的流失。
(五)鄉村教師社會地位不高
馬克思·韋伯從經濟、政治、社會三個維度對人進行分層,認為財富、權力和聲望三位一體共同決定了人在社會中的位置[18]。而作為一名鄉村教師,顯然這三方面的因素并沒有得到充分滿足而導致其社會地位不高;另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思想及觀念的影響,“學而優則仕”成為很多年輕人在擇業觀上的導向標,在農村地區,這種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很多人認為大學畢業后回鄉教書是一種沒有“出息”的表現,在這種思想意識的影響下,農村教師在職業評價上缺乏社會認可,他們辛苦地工作沒有換來相應的尊重,農村教師的社會地位沒有得到相應的評價。另一方面,農村教師對自身的認可度較低,對于自己的職業,大多教師并沒有堅定的職業認同及長期的職業規劃,一有機會,大多教師多會選擇逃離農村,尋求更好地職業契機。
(六)撤點并校,“倒逼”教師離開
隨著近幾年“撤點并?!闭叩膶嵤?,使得我國很多鄉村出現了大量“空殼學?!?。截至2014年底,10人以下的學校(含0人和10人學校),在甘肅有3143所,一個學生都沒有的空殼學校有1180所[19]。鄉村學校為跟上城鎮化的步伐不斷在新建校舍和完善學校基礎設施,為的是給鄉村孩子營造一個良好學習環境,但是隨著大量農民工子女進城使得鄉村學校失去了原來的活力。“甘肅省禮縣興隆教學點的劉瑞琴老師看著教室里剩下的10個孩子,她不知道什么時候孩子就走光了,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做什么,在這個教學點,她已將教了15年”[20]。在甘肅乃至西部地區的農村學校,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農村生源的流失,使得大量的鄉村教師處在閑置狀態,在無形中“倒逼”教師離開。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在老少邊窮島地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勵有志青年到農村、到邊遠地區為國家教育事業建功立業?!盵21]因此針對當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為題,制定合理的政策則顯得必要性十足。甘肅作為我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較為薄弱的省份,政府結合具體實際出臺《甘肅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這無疑對甘肅省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意義是重大的,同時也對西部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起著積極影響。鑒于此,本文期望借助于《計劃》的實施,提出幾點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以期培養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的鄉村教師隊伍,以促進甘肅農村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全面提升鄉村教師待遇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生理上的需要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只有當這些低層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后,較高層次的需要才會發生,并發展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見圖2。從目前來看,農村教師工資收入普遍較低,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投入工作的熱情,也削弱了教師自我發展的動機。因此,甘肅省在出臺的《計劃》中將全面對鄉村教師工資給予補助,使鄉村教師待遇總體上高于縣城教師。據數據顯示,2015年甘肅省投入2.8億元為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16.7萬名鄉村教師受益。工資待遇方面,鄉村教師除享受省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鄉鎮工作補貼200~600元外,對某些特困地區和貧困縣的鄉村教師,每月額外補貼不低于300元標準生活補助,除此之外,對獲得榮譽的教師適當提高補貼標準。這一系列惠師政策的實行無疑為鄉村教師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立了制度保障,也為其職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

圖2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與鄉村教師的需求
(二)重新核定鄉村教師位編制和職稱評定
長期以來,關于教師事業編制不如公務員行政編制的討論聲不絕于耳,但是鄉村學校存在的代課教師無編制現象卻普遍存在,而且鄉村學校還存在著有編不補的情況。針對上述問題,甘肅省在《計劃》中將鄉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按照城市標準統一核定,力圖縮小城鄉差距;其次,教學點編制按班師比的方式核定,力爭到2020年實現無代課人員的目標,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在職稱評定方面,甘肅省先于創新,為鄉村教師創建一條職稱評定的暢通渠道,具體表現在將分設的中學和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統一為初、中、高級;在晉升高級職稱(職務)時,外語成績(外語教師除外)和發表論文不再作為評定的硬性要求,這一政策的改革,給鄉村教師吃了一顆“定心丸”,使他們辛苦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同時也為其職業發展提供了相對公平的機會,為鑒定鄉村教師的工作信念、提高其工作動機建立了制度上的保障。
(三)有序推進“學區走教”制度
針對目前鄉村學校師資不足、教師工作量大等現實性問題,甘肅省積極探索“大學區”管理體制,通過推行“學區走教”的制度力求實現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在具體實施層面上,則表現為通過制度上的措施促進教師在學校之間、鄉縣之間、城區之間、縣際之間合理流動。這種制度方案的實施,將成為促進城鄉教師合理流動的一種新的嘗試,使得鄉村學校在師資力量上彌補了以往教師流動中常見的“只出不進,教師缺乏”的局面,為緩解鄉村教師壓力找到了有效途徑,也使教師流動在政策層面有了保障,不僅為甘肅省鄉村教育在師資建設方面做出了新的有益探索,也為西部地區鄉村師資建設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四)改善鄉村教師在校生活條件
我國西部農村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發展落后,因此,與城市教師相比,鄉村教師在學校的生活條件不理想。很多青年教師懷著一股沖動之情走上了鄉村教師的職位,但卻因為艱苦的生活條件放棄了這份工作。鑒于此,《計劃》中對此問題高度重視,大力改善鄉村教師住宿、食堂、辦公條件,為鄉村教師建設周轉宿舍,解決其物質環境方面需求;以鄉為單位,建立鄉村教師活動中心,設立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室,解決其精神及心理方面的問題及困惑。這些政策的出臺,為鄉村教師在校生活環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鄉村教師因學校環境不佳而流失的可能性,使得鄉村教師可以在鄉村學校安心從教,為建設一支穩定的鄉村教師隊伍提供了外在環境層面的保障。
(五)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
鄉村教師默默扎根基層,他們工作環境艱苦,數十年如一日奉獻在我國教學最為落后的農村地區,但是長時間以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社會地位不高,生活水平普遍較低。為此《計劃》中從多方面肯定鄉村教師的付出,并為辛苦奉獻基層教育事業的鄉村教師建立了與待遇水平相掛鉤的榮譽制度,由上到下進行實施,從教20年以上的鄉村教師由省級政府予以表彰,從教10年以上的教師分別由市縣級政府給予表彰,除此之外,對在鄉村從教20年以上教師的子女,在省內教師招考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招錄。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得鄉村教師在精神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激勵,使他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國家在鄉村教師政策方面的傾斜,也為鄉村教師扎根農村,奉獻基層、安心從教建立了制度上的保障。
(六)全面落實和加強鄉村教師培訓
在終身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培訓的意義不言而喻。鑒于此,甘肅省制定并實施了以鄉村教師為重點的“國培”“省培”和各類基金會項目,完善教師精準培訓體系。從2015年起,“國培計劃”集中支持鄉村教師校長培訓,《計劃》提出到2020年前,對全體鄉村教師校長進行360學時的培訓,以加強鄉村師資隊伍的專業基礎,從而帶動整個鄉村教師隊伍的發展;從2016年起,“省培計劃”又新增經費傾斜支持鄉村教師培訓,以期提高學歷層次。據甘肅省教育廳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省級教師培訓經費達到2500萬元。在過去的五年中,通過教師培訓“三計劃兩工程”、精準扶貧教師培訓“三行動”等,累計培訓教師55.9萬人次,這些數據不僅顯示出了甘肅省在鄉村教師培訓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同時也為鄉村教師實現更好的職業成長提供了路徑。通過培訓,鄉村教師不僅在專業能力上,亦或是精神建設方面都得到了提升,為建設一支愛崗敬業、教學過關的鄉村教師隊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誠然要想留住鄉村教師,首先要留住鄉村教師的心,因此,在物質層面上,對于鄉村教師待遇的提高、編制和職稱評定的完善、“合理流動”的推行以及在校生活條件的改善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在精神層面上,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加強對鄉村教師的職業培訓,使他們在內心認同并自愿服務于這個職業則顯得尤為重要。鄉村學校如何留住優秀師資,不僅涉及到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也關乎社會的公平。在教育相對落后的西部省份甘肅,解決好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不僅能夠穩固全省義務教育發展,同時也逐步縮小了與全國其他教育強省的差距,同時也為西部地區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了現實依據,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和諧發展。
[1]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Z].2015-6-1.
[2]楊東平.2005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3]毛莉.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3-2014)[R].中國社會科學網,2014-12-22.
[4]教育部.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9)[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66-167.
[5]趙萬山.《甘肅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出臺 讓鄉村教師安心編織孩子多彩夢[N].蘭州日報,2015-11-11.
[6]鄧暉.越往基層 待遇越高 八大實舉力促鄉村教師隊伍建設[N].光明日報,2015-6-9.
[7]何李方. 農村中小學教師流失問題研究——對安徽省貴池區(縣)幾所被調查學校的現狀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7.
[8]孟剛.托起鄉村教育的希望[J].甘肅教育,2015(21).
[9][14]席梅紅.論鄉村教師流失的合理性——基于公平的理論視角[J].上海教育科研,2016(2).
[10][13]給光輝的職業一個堅實支點——聚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當代廣西.2015(14):46-47.
[11]李新玲.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恰逢其時[J].基礎教育論壇,2015(4):10-11.
[12]申寧,賀迎春.鄉村教育甘肅行之三:鄉村教師的價值在那里 [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524/c1053-28374946.html.
[15]張旭.農村小規模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成效與困境——基于全國1032名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調查[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5-92.
[16]鐘秉林.探索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現實路徑[N].光明日報,2015-6-30.
[17]張志勇.鄉村教師的10個愿望——一位省教育廳副廳長的調研手記[J].云南教育視界,2015(10).
[18]劉敏,石亞兵.鄉村教師流失的動力機制分析與鄉土情懷教師的培養——基于80后“特崗教師”生活史的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6(6).
[19][20]申寧,賀迎春.鄉村教育甘肅行之二:跟不上城鎮化步伐的鄉村學校[EB/OL].http://edu.people.com.cn/ n1/2016/0523/c367001-28371641.htm.
[21]教育部: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N].中國教育報,2015-6-9.
(責任編輯:劉宇)
How to Retain High Quality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Taking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ENG Jiajia
(SchoolofEducation,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China)
At present, there are about 3.3 million rural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ers’ team in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many good teachers don’t want to teach in rural school and even though they do that, they will leave, this is the problem which western rural schools generally face.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ep reason of rural teachers’ loss taking rural teachers in western area loss statu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eek solutions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the help of “Gansu province rural teachers support plan (2015-2020)”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ated policies hope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good teaching who teach well and want to stay in rural school.
rural schools; teaching staff; teachers’ loss; “support plan”
2016-02-23
馮佳佳(1993-),女,甘肅成縣人,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G525
A
1005-5843(2016)11-0123-06
10.13980/j.cnki.xdjykx.2016.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