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柱
【摘 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現今的《品德與生活》小學教育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過去的課堂需求。既為素質化教育,理應將品德教育與生活真正聯系起來,建議以教材為輔,以實際體驗為主的創造性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起學生的參與欲,從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品德與生活;生活化教學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提出構建理論主義,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應該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資料,在其他人的幫助下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即學生在走進課堂學習前,應當基于生活體驗對所學事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然后在教材和教師的引導下,構建及豐富個人觀念。尤其是《品德與生活》這樣的課程,更需要學生貼近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
1《品德與生活》教學生活化的含義
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普通的教學活動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通過調用學生的參與欲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二者相輔相成,從而達到陶冶情操、享受生活的最終目的。對于《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來說,教材只能作為引導,并不能從根本上為學生建立正確的生活觀念。將《品德與生活》教學生活化,就是將課堂帶入到生活中,用真實的生活體驗教導學生明辨是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不僅僅把它當作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從內心深處認可品德教學。
2開展《品德與生活》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2.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實踐證實了,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教師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君”與“師”的地位,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古代私塾中,學生拜師還要向私塾老師行三拜九叩之禮,但這在新時代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雖然教師在課堂上仍為主導者,但學生也應成為課堂的主人,發揮其主體地位。教師應當做學生的朋友,拋棄之前“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會聆聽學生的想法,并用鼓勵取代責罵,拉近師生距離,從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2.2創設生活教學情境,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是運用現代教學媒體,通過模擬生活實際,將學生帶入到某種特定情境下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令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可以達到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目的。
比如在開展《消除安全隱患》這一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利用ppt或其它技術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媽媽出門去買菜,臨走前叮囑小美記得關掉煤氣灶上正在燒的水,小美當時正在看動畫片,就隨口應了下來,但沒過幾分鐘就將這件事情拋到腦后了。過了一會,水燒開了,從水壺中溢了出來,將煤氣灶的火澆滅了。在這種情景設定下,學生都會開始為小美著急,與此同時就將此情境記住了,加強了對安全隱患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豐富了情感體驗,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這種教學方式同樣可以適用于公交車讓座(令學生扮演老年人或孕婦)、尊重殘疾人(令學生扮演盲人進行活動)等課程,利用學生的切身體會達到教學目的,增強教學的生活性和多樣性。
2.3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品德與生活》這門課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素質,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想要真正實現這個目標,單純的課堂教學方式是不夠的,需要教師或學校定期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比如在進行《助人為樂》這一節課程的學習時,首先應該是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然后教師將學生帶出教室,在各種真實的環境中考驗學生,讓學生明白,助人為樂不僅僅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應付出實際行動,將美德常記心中。又或者在對學生進行祖國文化教育時,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帶學生由長城、去天安門看升旗,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祖國的偉大,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2.4挖掘生活資源,整合教學資源
生活中藏有巨大的寶藏,作為教師,應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資源,與教材結合,更好的進行教學活動。同樣在為學生講解“春節”的由來及習俗時,就可以使用日歷教學生區分農歷和公歷,也可以嘗試使用紅色彩紙、剪刀等工具,教學生簡單的剪紙藝術,還可以將品德課與語文課結合起來,教學生區分對聯的上下聯等方式,整合教學資源,更好地輔助教學。
3結語
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度在不斷提高。《品德與生活》課雖不是像語文、數學等學科一樣,能夠通過期末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學期考核,卻會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漸體現。品德課不應作為一門簡單的課程進行教學,而更應把它看作是對小學生道德品質的全方位建立。教師應當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課下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方式,實現生活化教學,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劉榮連.簡析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與對策[J].課程與教學,2015(11).
[2]陳孫義.試析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與對策[J].教法研究,2013(11).
[3]湯學松.回歸生活,讓小學品德課堂煥發別樣精彩[J].讀寫與雜志,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