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彬
基于價值鏈會計的企業成本核算分析
文/李彬
價值鏈會計成本核算是價值鏈會計領域中的重要研究項目,其中企業間成本核算是基于價值鏈會計企業成本核算的關鍵所在。基于以上,本文從基于價值鏈會計的企業成本提取分析入手,著重探討了利用RCA核算企業間成本的可行性和核算流程,旨在為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價值鏈會計;企業成本核算;RCA
在價值鏈管理模式下,企業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往往共同合作來參與市場競爭,彼此之間目標統一,競爭關系傳遍為了合作聯盟關系,這對于實現價值鏈效益最大化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價值鏈模式下有著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雖然企業間有著協作關系,但從本質上來講,價值鏈上的各個企業還是獨立的經營主體,需要對自身收益和成本進行單獨核算,而在價值鏈上的交易,所發生的成本往往由相互合作的企業共同來承擔,難以衡量交易成本增值,難以合理分配產生的交易成本,一些企業不可避免為了降低自身交易成本損害價值鏈運作,這就需要對價值鏈管理模式下的企業成本進行核算。基于以上,本文簡要分析了基于價值鏈會計的企業成本核算,旨在為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價值鏈會計即價值鏈會計管理,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核心企業為龍頭,旨在實現價值鏈價值增值,提升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是一種對價值鏈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管理活動。
價值鏈會計的實施范圍是整個價值鏈而不是單個企業,涵蓋核心企業、供應商、分銷商、服務商及客戶,是生產環節、流通環節和消費環節之間的企業聯盟,價值鏈會計管理模式能夠提升企業之間信息共享程度,提升資本循環效率,從而實現價值鏈增值的最大化[1]。
價值鏈會計突破了原有成本管理的范圍,只有對價值鏈上所有成本和收益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才能夠準確的計算出價值鏈增值的具體大小。
單個企業資源整合能力有限,規模有限,在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面臨諸多困難,而在價值鏈會計管理模式下,企業可以與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共同對資源進行整合,實現1+1>2的效果[2]。需要注意的是,價值鏈上各個企業之間在交易和協調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相關成本和費用,這就需要對成本和費用進行有效的管理,當前會計體系下的企業成本管理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是對企業內部成本的管理,這種管理方式不利于對價值鏈關系的協調和對企業內部價值活動的優化。
關于價值鏈會計領域的研究眾多,成本核算是最為基礎的一個方面,從核算模式上來看,基于價值鏈會計的企業成本核算不僅包含企業內部成本核算,還包含企業外部成本核算,企業內部成本指的是企業內部成本項目產生的成本,而企業外部成本則指的是價值鏈上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交易及合作中產生的成本,也稱為是企業間成本。傳統的會計體系主要針對企業內部成本核算,相關核算方法和技術較為成熟,而對于企業間成本來說,傳統的會計核算體系有著一定的局限性[3]。
實質上,企業間成本一直備受關注,但其有著隱蔽性強和范圍廣泛的特點,因此關于企業間成本的核算方法一直處于空白。就目前來看,我國會計體系設置了“期間費用”這一項目來對于產品生產不相關的收益性支出進行核算,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是針對企業間成本的核算方法。現代會計體系中并沒有直接對企業間成本核算的方法,在價值鏈管理模式下,企業間成本往往在各種采購費用與期間成本中隱藏起來,因此需要研究一種基于企業間成本核算方法,這是基于價值鏈會計的企業成本核算的關鍵所在。
(一)RCA核算企業間成本的可行性
不同企業在生產經營方式上有著差異性,成本項目千差萬別,用這些成本項目來進行成本核算是不現實的,需要采用一種對接這些成本項目的方法來進行基于價值鏈會計的企業成本核算,這符合RCA的思想。
RCA指的是資源消耗會計,其以資源為中心,將動因分析和資源分析融合在了一起,是作業成本法和彈性邊際成本法的有機結合,有著總括性、能動性和綜合性的特點。RCA能夠將成本追蹤到資源消耗,以資源向成本對象分配成本為主要依據,從資源消耗的角度來看,假設市場環境相同,則不同企業之間交易所消耗的資源也會有著同質性的特點,資源配置比例的差異是交易成本大小差異的具體體現,這就能夠解決基于價值鏈會計企業成本核算中不同企業成本項目不可比性的問題。
(二)用RCA核算企業間成本
1.成本項目細分和資源分析
對于企業間成本核算來說,其涉及到的成本項目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采購費用、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
(1)管理費用細分及資源分析
對于管理費用來說,其反應的內容十分復雜,為了更好的反映出企業之間的成本,將管理費用歸為兩類,第一類是為了內部生產活動發生的費用部分,這部分管理費用與企業之間的交易沒有直接的關系,另一部分是與其他企業交易或協調過程中發生的費用,例如采購部門發生的管理費用與銷售部門發生的管理費用都屬于此類范疇,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部分管理費用的發生超過了企業邊界,在企業間成本核算的過程中需要予以考慮。
管理費用消耗財力資源的情況有三種:第一種與差旅費、中介費等類似,這些費用與特定事件直接相關,如果這些特定事件與其他企業相關聯,則將這部分費用計入到財力資源集結點,如果這些特定事件不與其他企業相關聯,則將這部分費用納入到企業內部成本的范疇中[4];第二種是企業采購部門及銷售部分日常運作消耗的財力資源,例如維修費用、郵電費用等;第三種是為了維持價值鏈穩定關系的費用,例如業務招待費等。對于管理費用來說,其資源消耗能夠追溯到特定的事件、人員和部門,因此相關資源消耗歸集較為簡單。
(2)銷售費用細分及資源分析
對于銷售費用來說,其主要指的是銷售過程中發生的費用,銷售費用子項目以企業之間的交易為依托,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分配其消耗的資源。
(3)采購費用細分及資源分析
現行準則中規定,企業原材料采購中的運輸費、合理損耗等采購費用需要計入到原材料價值中,之后逐步分攤計入到產品成本中。而在價值鏈會計管理模式下,生產周期達到縮短,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大大提升,在這樣的基礎上,如果繼續采購費用資本化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應當將采購費用納入到企業間成本中來進行核算。而對于原材料成本來說,其指向性相對較強,因此可以以具體資源消耗情況為根據,在各個資源結點之間來分配原材料成本中分離出來的采購費用。
2.資源集結點成本歸集
在采用RCA進行企業間成本核算的過程中,以是否直接服務與特定交易活動為根據,對各項資源消耗進行歸集。對于人力資源消耗來說,業務人員的交易活動和客戶關系維護相對復雜,要想對不同方面的花費進行具體衡量,難度較大,且初級集結點項目與特定交易有著一定的關系,因此,將人力資源消耗計入到二級集結點中。同樣道理,可以結合具體的消耗方式來分配財力資源消耗和物力資源消耗[5]。
項目分配完成之后,以初級集結點和二級集結點合計數量為基礎,對交易成本和關系成本分別進行計算,在此過程中,能過對資源消耗和價值鏈上下游企業耗費進行有效的區分,對企業與上游企業的業務往來發生成本大小和與下游企業業務往來發生成本的大小分別進行核算,之后通過價值鏈上的信息共享功能來對整條價值鏈成本進行衡量,從而為不同價值鏈之間的競爭決策制定提供依據,這對于提升價值鏈管理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基于價值鏈會計的企業成本核算不僅包含企業內部成本核算,還包含企業外部成本核算,企業內部成本指的是企業內部成本項目產生的成本,而企業外部成本則指的是價值鏈上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交易及合作中產生的成本,也稱為是企業間成本,企業間成本核算是基于價值鏈會計企業成本核算的關鍵。本文以RCA為基礎,著重研究了基于價值鏈會計的企業間成本核算要點和流程,旨在為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1]李廣武. 基于RCA的價值鏈會計企業間成本核算研究[J]. 財會研究,2014,04:34-36+50.
[2]楊小慶. 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的成本核算[J]. 現代企業,2012,03:65-66.
[3]楊振. 基于價值鏈會計的企業成本核算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3.
[4]蔣偉. 基于精益會計體系的企業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3.
[5]閆孜冰. 價值鏈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平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上接(第69頁)
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為管理工作儲備新的力量。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
健全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可以對其經濟活動進行管理約束。一是要求單位要根據自身經濟業務和事項,全面建立財務管理制度。例如,單位要建立規范細致的經費申請、批準和審核制度,對財務報銷進行嚴格要求,使經費的支出更加合理合規。二是要求單位要根據自身的業務狀況和目標不斷更新其制度,使財務管理制度越來越符合單位情況,促進單位健康有序發展。
(三)優化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機制
為了讓行政事業單位更好的發展,就要對其財務管理機制進行優化。單位可以從財政資金這方面入手,根據資金使用性質和類別的不同,分別采取不同的財務管理方法進行專項管理。有非稅收入的單位,要加強對票據的管理,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模式。
(四)強化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工作
首先,強化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要求財務人員在編制預算前對其內部業務情況進行了解、對市場情況進行調查、對項目可行性進行研究、對近年來的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審查和分析,以便于制定出更合理更詳細的預算;其次,編制預算部門要和其他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進而取得更真實的財務需求,使預算管理工作更加真實可靠,減少隨意性;第三,對專項資金要嚴格遵守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進行存儲、撥付、管理和使用;最后,要嚴格按照批復的預算執行,并且注意執行進度,不能隨意更改預算項目、資金用途,不得超預算列支。
(五)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工作
行政事業單位要根據自身人員情況,或成立相應部門,或指定專人,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內部監督。負責內部監督工作的人員要保持獨立性,內部監督崗位與財務崗位要分設,由不同的人來擔任,形成內部的制衡機制。要定期或不定期對財務管理情況開展內部監督檢查,檢查結果納入績效考核的內容,與績效工資掛鉤,形成獎懲和激勵機制,以此防范單位在財務管理中的風險,確保單位財務管理規范有效。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活動越來越復雜和多樣。因此,財務管理在行政事業單位中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受到領導者的關注和重視。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說,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仍然存在問題。為了行政事業單位能夠健康發展,需要加強對其研究與分析,并制定出適宜的方法策略。
[1]程觀清.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財金界,2015(20).
[2]姜枚清.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5(25).
[3]段蕾.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4).
(作者單位:四川省財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