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鈺
?
淺談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的優勢及局限性
文/張鈺
摘要: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在傳統杜邦分析體系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通過分析與傳統杜邦財務分析體系不同,探討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的優勢,同時思考其在實際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關鍵詞: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權益凈利率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簡稱杜邦體系,是一套綜合分析企業過去及現在的經營成果及財務政策的財務分析工具。杜邦體系通過權益凈利率進一步分解為相關財務指標,進而較為全面的反映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是報表使用者了解企業綜合情況的指南,更是決策者賴以制定企業戰略發展目標不可忽視的指標。然而隨著經濟形式的多樣性,企業經濟活動日益復雜,杜邦體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經無法滿足報表使用人或企業決策者的需求。針對杜邦體系的局限性,管理用財務分析體通過改進其缺陷由此產生了一套更加科學的分析體系。雖然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還未像杜邦體系一樣被廣泛應用,但卻逐漸被更多的學者及管理者所關注。
(一)改進財務報表列報
杜邦體系是基于通用財務報表進行分析,通用財務報表的列報是按照要素進行分類,資產負債表是按照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劃分,利潤表是按照收入、成本、利潤等劃分。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是基于重新劃分后的財務報表即管理用財務報表而進行分析的體系。管理用財務報表不以要素為對象分類,而是根據企業活動性質不同劃分。管理用財務報表中資產負債表按企業的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將項目分為經營資產、金融資產、經營負債、金融負債、利潤表中將損益分為兩類:經營活動損益和金融活動損益。
管理用財務報表將各要素按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區分,相較于通用財務報表,最明顯的優勢在于能夠使報表使用者快速的辨認企業的主營業務和財務政策。其次,有助于報表使用者分別評價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另外,有助于報表使用者獲得信息含量更高更精準的財務指標。
(二)改進財務分析核心公式
杜邦體系和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都是以權益凈利率為核心進行分析。然而,在通用財務報表和管理用財務報表下,權益凈利率有兩種不同的分析結構。
杜邦體系將權益凈利率分解為總資產凈利率和權益乘數兩個部分,進一步分解后由三個主要驅動因素組成,即: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次數和權益乘數。三者關系為:權益凈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次數*權益乘數。銷售凈利率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總資產周轉次數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但僅從銷售凈利率或總資產周轉次數的單項指標不足以判斷企業經營成果的優劣,而應該將兩者相互結合共同分析才能夠反映出企業的經營戰略。權益乘數作為判斷企業財務杠桿的指標還可以轉換為資產負債率等指標,也可以進一步分析長期債務、短期債務在總資產中的配比,更加詳細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同樣權益凈利率為核心,由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和杠桿貢獻率兩部分組成。進一步分解后的三個主要趨動因素分別是: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利息率和凈財務杠桿組成,其公式關系為: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利息率)*凈財務杠桿。其中,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反映企業經營成果,杠桿貢獻率反映企業財務政策。管理財務分析體系公式中各項指標以加減乘數相連,相較于杜邦體系的指標相乘關系更加復雜,但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關系通過相加更容易判斷,結果也相對精準。
(一)凈經營資產凈利率比較優勢
杜邦體系中總資產凈利率=凈利潤/總資產,其中“凈利潤”為全體股東擁有,但“總資產”不僅僅屬于全體股東,還屬于其他資產所有者。這就造成了總資產凈利率的分子分母不匹配問題。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用凈經營資產凈利率解決了這個問題,用稅后經營凈利潤代替凈利潤,凈經營資產代替總資產,這就克服了“投入與產出不匹配”的局限。另外,企業的經營資產更能充分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總資產凈利率不僅造成項目配比的不匹配,還會因為包括金融資產導致財務指標不準確。凈經營資產凈利率也可以進一步分解為銷售凈利率和凈經營資產周轉次數,與傳統杜邦分析體系類似,只是數據更合理準確。
(二)凈財務杠桿的比較優勢
杜邦體系中財務杠桿由權益乘數繼續分解后,可以通過長期債務、短期債務等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報表使用者判斷企業財務狀況的標準相對簡單。管理用財務報表將通用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分為金融負債與經營負債。經營負債不產生利息,而利息是金融負債的成本。因此,將金融負債與經營負債區分使得利息與金融負債相除,剔除經營負債的因素,才是真正的平均利息率。此外,金融負債與股東權益相除,可以得到更符合實際的財務杠桿。
杜邦體系中財務杠桿即“總資產/股東權益”,財務杠桿包括了經營負債,但是經營負債沒有固定成本,不能起到杠桿作用。杜邦體系未將經營負債從財務杠桿中剔除將會歪曲杠桿的實際效應。在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中,凈財務杠桿即“凈負債/股東權益”,凈負債為金融負債與金融資產之差,凈負債剔除了無息負債,與股東權益相除能夠得到更加真實的財務杠桿。
(三)杠桿貢獻率的比較優勢
管理用分析體系中,杠桿貢獻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利息率)*凈財務杠桿。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和稅后利息率的差額即經營差異率,它表示企業投入凈經營資本所得收益與償還稅后利息后的剩余部分,這部分歸股東享有。經營差異率是企業借款是否合理的衡量標準之一,也是企業可以負擔借款稅后利息率的上限。凈財務杠桿和經營差異率共同決定杠桿貢獻率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衡量企業的財務風險,相比杜邦體系更為綜合全面。三、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的局限性
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與杜邦體系相比有很多優勢,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但是在實際情況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主觀因素不利于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的實用性
管理用財務報表的重新編制涉及到對
下接(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