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安勇
?
淺談業績評價中的非財務指標
文/羅安勇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愈演愈烈,企業僅僅掌握傳統的財務信息已經不能滿足了解市場經營成果的需要了,掌握與經營過程和成果相關的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鑒于此,企業急需在績效評價中引入非財務指標評價,以驅動企業績效的快速增長。因此,本文通過詳細介紹目前主要的非財務指標進而分析非財務指標引入業績評價的動因,最后在此基礎上闡述非財務指標在業績評價中的應用,以期對企業靈活有效的應用非財務指標有所啟示。
關鍵詞:業績評價;非財務指標;動因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性質和活動的復雜性日益增加,除投資者以外,與企業利益相關者越來越多,企業只有使各利益相關者利益得到均衡發展,才能保證企業持續穩定的經營。因此在評價企業業績時引入“顧客滿意度”、“人力資源指標”等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隨著技術在企業經營效益中發揮的作用比例越來越大,企業將無形資源視作企業資產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傳統會計體系不能將無形資源的價值反映出來。鑒于此,急需引入非財務指標對業績進行全面評價。
本文在總結歸納了Norton和Kaplan的平衡積分卡以及Mcnair和Lynch等人的業績金字塔模型基礎上,得出以下幾類非財務指標。
(一)人力資源指標
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如果將企業比作是“樹”,那么人就應該是“根”。人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發展速度與發展前景及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企業將人力資源指標納入業績評價體系當中。人力資源指標的評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員工保持率,即員工的組織承諾或者是員工的離職傾向。該指標主要是一方面反映了員工對組織的忠實度,另一方面則反映了員工的可雇傭性大小,主要由該時期期末未離職員工數量占該時期期初員工數量的比例確定。2.員工能力,該指標主要是用量化的方法進行評價,即員工為企業創造了多少收入,用企業總收入對員工數量進行分攤得出。3.員工素質,這往往是決定企業競爭力強弱的重要因素,完全符合巴尼的資源基礎理論。員工素質高低一方面取決于員工本身的素質,例如用學歷、工作經驗、知識結構等衡量,另一方面取決于員工在企業工作期間的360度評價。4.員工滿意度,該指標的評價主要是量化,利用李克特5點或者是7點量表進行問卷調查,進而進行分析得出,分析維度主要有工作晉升、員工薪酬等。
(二)市場親和力
市場親和力主要是指企業在社會及市場中的地位,企業的績效主要是來自消費者,因此本指標的評價方法主要有:1.顧客滿意度,在目前企業內對顧客滿意度的衡量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以顧客的投訴數量在總量的水平來決定顧客滿意度;另一種是顧客以自評的方式填寫問卷,然后進行統計分析。總體來講,第二種方法更加科學。2.社會責任履行度,本指標的測評主要有三種方法,分別是多重指標和單項指標評價法、專家評估法、CRS計量法。
(三)市場份額
市場份額是評價企業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指標,對市場份額的評價方法主要以下幾方面:1.相對市場份額,企業為了對市場進行更準確的市場定位,往往都會計算相對市場份額,主要是針對于細分市場上的份額。2.絕對市場份額,這一指標主要是針對于整個市場而言,由企業銷售額占市場銷售總額的比例決定。
(四)質量指標
質量指標通常是根據國家的頒布或者下發的質量標準而定的,主要是根據產品的合格率得出的。質量是企業獲得績效提升的硬實力,目前為止,西方國家對于合格率的制定非常嚴格,在技術行業不合格率要達到百萬分之一,甚至是更高。企業對該指標的衡量除合格率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指標,例如企業經常會對本企業的產品性能、外觀設計等進行權重計算,然后綜合市場同類產品的權重得分進行對比,進而得出一個相對質量指標百分比。
(五)創新能力
創新是目前各企業發展的不懈動力,是保持企業快速獲得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企業獲得創新能力指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經營方式的創新能力,這個指標主要是由市場銷售網絡創新能力和研發創新能力兩個指標進行衡量。2.產品創新能力,該指標主要是由產品的開發周期(從研發到投入市場的時間)及損益平衡時間(從開發到產生利潤的時間)來衡量的。
(一)財務指標提供信息不全面
財務指標提供信息不全面是將非財務指標引入業績評價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僅僅使用財務指標會出現短視現象,即領導在決策時會傾向于短期獲利,不是長期的戰略利潤,因此領導為了彌補這部分支出,就會節省培訓支出、研發支出等,這種短視行為嚴重影響企業的長期戰略。第二,企業中部分員工無法了解自己的努力工作與企業效益之間的關系,例如售后服務人員,如果僅僅采用財務指標是無法反映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的,因此非財務指標的引入為間接產生企業效益的員工提供了量化指標。第三,目前就我國而言,財務指標的可能性會有修飾成分,在固定資產折舊等方面進行人為操作,這也為引入非財務指標提供了條件;另外,財務指標多是基于歷史成本,這樣使企業問題解決嚴重滯后,因此非財務指標的引入使企業經營問題的發現具有及時性。
(二)企業環境帶來的巨大挑戰
企業環境的復雜性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首先企業技術的進步使企業不能僅僅將競爭優勢聚焦于有形的資源方面,而是轉向無形資源方面,例如產品質量、創新能力及員工滿意度等,而傳統的會計系統已經無法滿足這種無形資源的價值衡量了,急需引入非財務指標進行量化。其次傳統的會計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管理創新信息的需求,在傳統的會計體系下無法評價和指導信息時代中企業對于創新、技術等信息的價值評判,而非財務指標彌補了
下接(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