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玉霞
?
從審計視角談科研創新能力與財務管理的提高方法
文/馬玉霞
摘要:科研事業單位為科學研究的主要基地。國家對科研事業單位經費投入逐漸增加,如何讓這些科研經費得到科學合理管理日趨緊迫。本文主要從審計視角就當前科研事業單位在科研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進行簡單闡述。
關鍵詞:審計視角;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經費管理
改革開放后,我國科技創新體系日益增強,科研事業單位每年在科研上的經費投入逐年增加。科研經費是科研事業單位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技進步的一個重要保障[1]。但當前科研事業單位科研經費使用效率差,存在很多問題,亟需改進。
(一) 經費濫用嚴重
目前,盡管一些單位界定了科研經費收支使用范疇,但經費使用者挖空心思多報經費,一些項目負責人甚至虛增參加人員,經費使用者混報、濫報,套取科研經費現象仍很嚴重。
(二)預算編制浮夸
很多科研工作者對預算編制流程不了解,經費預算編制反映不出項目實際進展情況。一些人基于多報銷考慮,經費預算編制沒有節約,經費預算同最初的預算間存在很大差距。
(三) 固定資產管理不善
儀器設備等最初設備為企業固定資產,但這些支出沒有入賬,有些盡管入賬,但科研人員多據為己有,使得科研經費管理不善,造成可很多浪費。
(四)監督管理不善
在科研經費使用上沒有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沒有相關績效考核體系,不能對經費開支狀況績效綜合考核評價,使得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一)完善經費管理制度
對科研經費,各科研事業單位需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經費管理制度,明確經費支出標準,確定審批權限,對科研人員進行法治教育,對弄虛作假,亂支濫用人員嚴格懲罰。這樣各科研事業單位科研人員的科研經費申請才有章可循,才能對科研經費進行有效管理。
(二)建立經費內審機構
要加強科研經費財務管理能力,各科研事業單位還需建立經費內審機構。內審機構對本單位的高層直接負責,獨立行使審計職能,需對單位科研經費的使用全程把關[2]。內審人員需要向本單位的負責人定期匯報審計的狀況,最大限度違規行為發生的幾率。內審機構人員需定崗定員,責任落實到個人,嚴格遵守審計機制,避免審計風險。審計部門還需設立舉報熱線,審計部門一旦接到舉報,需及時成立審查小組,派專人對案件調查處理,并將調查結果及時反饋給相關人員,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防止科研經費浪費。
(三) 完善經費審計報告
當前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在科研課題審計報告驗收時不負責任,因此科研事業單位科研項目驗收審計不能完全依賴會計師事務所,需讓本單位內審人員援用自身專業技能對科研經費嚴格把關,將經費真實狀況反映給領導;對單位重大科研課題需參與到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驗收工作中,監督鑒定質量,對經費審計報告不斷完善。
(四) 提高績效審計意識
績效審計同領導科學決策及資金合理使用直接相關,要做好對科研經費的創新管理必須提高單位人員的績效審計意識,創建“績效優先”的評價機制。具體應做到:
1.項目立項階段需強化預算績效目標,對科研經費預算不但要從項目可行性進行評價,還要對績效目標進行細化及量化,確保經費預算科學合理[3];
2.項目執行階段需注重經濟效益間的統一,確保項目能正常運行情況下優先考慮項目投資是否經濟,對投資規模進行監控。條件允許下需重視項目合理性,如果項目沒有明顯經濟效益,需重視項目社會效益;
3.項目完成階段需制定并完善財務的支出約束機制,對績效進行強化追蹤,將審計結果同年度考核有機結合,從實踐中不斷增強人員的績效審計意識,從而在單位內部形成績效審計管理的全面文化氛圍,不斷提高單位科研經費的配置及使用績效。
(五)增強內審人員素質
內審人員需具備宏觀經濟知識及透視能力,實踐經驗豐富,對審計工作需由高度責任感及敬業精神,擁有敏銳判斷力。內審人員素質高低同審計效果及審計質量直接相關。要提高科研經費管理水平,企業單位需做到:
1.對內審人員進行科學合理配置,確保內審人員既擁有財務、審計能力,又熟悉計算機應用。
2.在審計過程中還要不斷挖掘內審人員的工作潛力,對內審人員進行嚴格崗位培訓,確保內審隊伍穩定有序。
3.企業單位還要同社會審計組織、審計機關保持密切聯系,要同這些組織機關對審計方法、審計經驗進行交流,促進本單位審計能力及審計質量的提高。
4.強化各個科研業務部門間的聯系交流,讓科研部門了解彼此工作流程,在工作中互相監督,借此增進各部門對內審部門的支持及理解。
總之,各科研事業單位只有正視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制定針對性性改進措施,才能提高單位科研創新能力與財務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郝鳳林, 管華宇.審計視角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3(2):115-117.
[2] 方竺乾.基于民間審計視角下高校財務管理研究[J].江蘇商論, 2014(5):227.
[3] 李傳奎.基于財務分析視角的銀行信貸風險識別和防范研究[J].金融經濟:理論版, 2014(22):85-86.
(作者單位:吉林省琿春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