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冬旭 呂丹鳳
?
農村會計與生物資產核算
文/楊冬旭呂丹鳳
摘要:研究生豬資產的成本核算方式,對于企業和投資者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在規范生豬資產成本核算的基礎上,投資者更能準確獲取生豬行業披露的相關財務信息,從而對生豬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斷和準確的分析。本文結合生豬資產生長過程中不同階段,具體闡述其相關的成本核算。
關鍵詞:生長階段;成本核算
步入21世紀,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飲食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肉類食品在人們的飲食中逐漸占據重大比例,這也帶動了國內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如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大約是1/3。目前我國的肉類和禽蛋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肉類的消費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畜產品的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立足于中國會計界的發展現狀,從總體上來看,中國對各行業的會計核算體系伴隨著時代發展在逐步完善,2007年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筑起對中國各領域會計核算的大框架,大大提高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度;2014年財政部對企業會計準則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又修訂或新增了7項會計準則、一項準則解釋,進一步完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提高企業財務報表列報質量和會計信息透明度,以保持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這更進一步體現了未來中國的會計核算體系與國際日漸趨同的趨勢是勢不可擋的。在農業會計核算這一方面,《國際會計準則第41號-農業》早在2000年就已經被正式發布,并于2003年生效。此后,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地區先后頒布了關于農業會計核算的相關準則,而我國頒布的關于農業會計核算比較全面的準則,就是在2007年正式實施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第5號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5 號-生物資產》,在生物資產的會計核算上,國際上主張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因為生物資產是活的關于農業生產的動植物資產,其資產價值會隨著自身的生長和市場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一味的采用歷史成本,將不能隨著市場的變化反映出生物資產的真實成本,但由于中國農業生物資產的公開市場還不成熟,還不能便捷的獲取到相關生物資產公允價值,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存在一定困難性,因此我國選擇采用歷史成本的計量模式。考慮到中國目前正處于由傳統農業過渡到現代畜牧業的階段,應在一開始便重視并引導好企業對于生物資產從入賬到最后結轉的賬務處理,規范好每家個體企業對于生物資產各階段的會計核算,進而有利于總體對于生物資產財務信息的匯總和比較,有利于生物資產公開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為我國生物資產的計量基礎由歷史成本向公允價值的轉變奠定基礎,從而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
生物資產一共有三大類,分別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其中,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企業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其持有目的與存貨有相似之處;而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企業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公益性生物資產也是生物資產的一種,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
生物資產既屬生物,又屬資產,這就決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資產,其核算方式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這一特殊性會使生物資產會計成本核算更加復雜,主要體現為三點:生物資產的自然增殖屬性,生物資產的多樣性和生物資產的生長周期性。
在中國經濟已經不斷融入到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一體化的背景下,無疑現在中國各行業都已逐漸站到了世界市場這一平臺,這一點間接要求各行業規范其會計核算,追上國際會計發展的步伐,從而增強信息的可比性和相關性,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精準和有用的財務信息。然而從目前來看,生豬企業會計核算仍存在混亂局面,這種混亂不僅僅存在于中小企業,我國現有農(林)企業上市公司對生物資產的成本核算和會計信息披露也依然存在缺陷。有些企業還無法正確使用“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農業生產成本”等會計科目,因此在核算成本過程中,不能清晰的體現出生物資產各階段的具體成本數據;有些企業不能正確的劃分生豬資產的成本和費用,對于成熟后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相關支出,沒有計入到相關生產成本中,而是籠統的計入銷售費用中,從而不能體現出生豬的真正成本和利潤,此外,還有一些如成本核算對象不夠精細,成本核算階段不夠全面等問題,這也表明了對企業生豬資產成本核算分析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
要想對生豬進行正確的成本核算,首先得了解生豬具體的生長階段,生豬資產按其生長階段可分為哺乳仔豬、保育仔豬、育成豬、育肥豬、后備豬、種豬。根據企業持有的目的可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其中哺乳仔豬、保育仔豬、育成豬、育肥豬在消耗性生物資產中核算,經過育成豬階段后,企業仍然持有,不準備出售的生豬資產將進入后備豬階段,在未成熟性生產性生物資產中核算,成熟的后備豬將轉入種豬進入生產性生物資產中核算。
在實務中,企業生豬資產的獲取方式一般分為兩種:外購和自行繁殖。當為外購時,將外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保險費以及可以歸屬于購買該資產的其他支出,例如場地整理費、裝欄費、裝卸費、專業人員服務費、計入借:消耗性生物資產-哺乳仔豬/借:生產性生物資產-種豬,貸記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當為自行繁殖獲取時,則可以將繁殖前的發生的飼料費用、人工費用、藥品費用、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費用以及其他相關的費用結轉至-消耗性生物資產-哺乳仔豬,再貸記相關發生費用。
當外購或自行繁殖的哺乳仔豬生長到保育仔豬階段時,則可以將哺乳仔豬成長為保育仔豬的之間發生的飼料費用、人工費用、藥品費用、其他的制造費用結轉至農業生產成本-哺乳仔豬,再將哺乳仔豬的初始入賬成本以及農業生產成本-
下接(第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