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黑龍江綏化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黑龍江省鄉村旅游開發研究
周婷婷
(黑龍江綏化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的農村地區在產業結構上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特別是發展鄉村旅游方面變成了解決好三農問題的主要渠道。鄉村旅游在我國是有很大的發展市場與空間的。黑龍江省是我國的農業強省,在鄉村旅游的開展上時間是很早的,不過因為受到歷史和環境這些條件的制約,近年來黑龍江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上處于全國的較低水平。黑龍江省政府應通過挖掘鄉村旅游文化靈魂,突出鄉村旅游產品特色;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開發,規劃先行;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結合農業發展與回歸自然,提高居民參與性;承辦特色節事,加大宣傳力度等措施,以此推動黑龍江省整體旅游的進步和發展,同時幫助廣大農民改善生活、發家致富。
黑龍江??;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問題及方法
我國眾多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鄉村旅游的概念做出了詮釋。其中非常典型的觀點有下面幾個:馬波的觀點是鄉村旅游主要以鄉村的社區為主要的活動地點,以鄉村特殊的生產、生活還有田園風光為主的一種旅游類型;鄭江從鄉村旅游對游客的吸引力方面,進行了歸納與總結: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的自然風光和活動為吸引點,滿足游客的娛樂、回歸自然等方面需求的旅游形式;陳文君認為鄉村旅游是鄉村文化的景觀,鄉村的生態環境還有民俗風情,以這些作為資源的基礎,結合觀光,參與,娛樂,休閑的旅游觀光活動。
從上面這些專家學者對鄉村旅游的不同理解我們可以看到,專家們大部分是從不同的角度、層面對鄉村旅游做出研究的。一部分專家是從旅游主體做出分析的,但是忽視了旅游的客體,也就是農村旅游相關資源。還有學者特別重視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與創新的活動。
筆者對以上專家學者的觀點進行總結,大致得出了鄉村旅游的概念:鄉村旅游主要發生在鄉村地區,以鄉村一些特點為主要的旅游資源,以鄉村風光、傳統文化、民俗特色等為旅游的吸引點,以城市的市民為重要的目標受眾群,與鄉村居民發生聯系的一種旅游。
(一)黑龍江省鄉村旅游開發現狀
1.鄉村旅游市場情況。我國城市居民近些年來收入增加了很多,同時休息的時間也比以前更多了,因此市民期待可以脫離城市的生活,通過旅游來放松自己的身心。相比與普通旅游,鄉村旅游以幽靜的田園風光吸引了很多的城市市民,然而普通的旅游就不一定滿足這樣的要求了。
2015年十一黃金周,黑龍江省75%的游客選擇在本省進行旅游休閑,在省內旅游不但可以節省時間與成本,還可以很好的放松身心。自駕游的群體規模也比往年增加了很多。各個景區的接待自駕游的人數整體比去年增長了12%。像哈爾濱太陽島,二龍山日接待自駕車游的人數超過千人。全省旅游總體呈現出增加的趨勢,2015年黑龍江省旅游的接待人數超過675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45億元。在旅游經濟的總量上達到歷史性增長。鄉村旅游的壯大與發展,對本省旅游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鄉村旅游資源情況。黑龍江鄉村旅游的資源豐富,而且特色明顯:林區滑雪漂流和生態游,特別是鄉村生態游,占有絕佳的優勢,黑龍江鄉村旅游資源與國內其他的省份相比是占有很多優勢的。黑龍江省是少數民族居多的省,它們的民俗文化很豐富,每個都有自己的特色,這些農業的旅游資源都為黑龍江鄉村旅游的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黑龍江省的面積有四十六萬平方公里,旅游的特色是自然,神奇。相當多的自然湖泊,濕地分布在廣闊的農村地區,這些自然資源為省內的鄉村旅游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而且黑龍江有很多的機械化農場與農業自然的村屯,民風獨特自然,除了漢族還有滿、朝鮮、蒙古、赫哲、鄂倫春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
黑龍江確定了六個鄉村旅游的主題:民俗體驗、秋季豐收采摘、農業學習、中學生鄉村夏令營、春季賞花、同時推出了黑龍江省鄉村游的具體線路,人們可以在農家的田野里面盡情地去欣賞田園的風光,體驗鄉村獨特的美感。
(一)旅游產品單一,缺乏文化內涵
很多的鄉村旅游區都是單純的以農業的觀光為主的參觀形式,大部分的鄉村旅游服務和產品沒有展現出鄉村旅游的多層面性,一些地區在開發的期間沒有正確的理解鄉村旅游內涵,降低了旅游的服務能力。鄉村旅游在開發的過程存在著自掃門前雪等嚴重的不良現象,資源資金無法形成合力,鄉村旅游通常都是規模小,經營人員的品牌意識缺乏的現象普遍。很多鄉村旅游發展的開始階段,相關的經營人員是比較容易以自己的體驗理解城市市民出游需要的。農村的居民通常向往城市生活,所以經營人把城市化作為鄉村旅游目標。而鄉村的一些獨特音樂、舞蹈以及很多農村的傳統文化卻沒有很好的保護起來。這會使鄉村旅游在產品方面存在相似,嚴重的缺少創新與獨具特色的一些產品。但是城市市民其實是希望自己可以在鄉村進行真正意義上體驗農村的生活,這就和鄉村經營人自己的理解截然相反了,從而嚴重地降低對城市居民的吸引力。
(二)經營水平較低,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雖然各地的鄉村旅游對于旅游基礎設施的發展非常的用心,在資金投入方面的規模也比較大。但是因為鄉村旅游的地點大部分都是在城市的遠郊,或者是一些經濟發展落后的地方,還是有多數基礎設施滿足不了游客需要。像道路,停車區,廁所這些公共設施經常是很簡陋同時數量也很有限??头亢筒蛷d這些設施條件比較差,衛生情況讓城市的游客不能接受,以至于基本上留不住城市游客。還有安全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都直接地影響了當地鄉村旅游進步和發展。除此之外,因為一些主觀條件牽制,很多服務人員沒有接受專業的培訓,沒有基礎管理知識,服務不到位,管理工作也很亂,有時甚至會出現一些消極的現象,如宰客現象等,以上所述的現象都會嚴重的制約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
(三)缺乏統一規劃管理,建設存在盲目性
黑龍江省在鄉村旅游的開發中,軟硬環境不是很完善,幾乎沒有對旅游相關資源做出規劃就盲目地進行了實踐,所以在開發的過程中往往是只重視規模,而忽視了質量,絕大多數的鄉村旅游在開發中有著很大的盲目性,常常是只看到眼前,沒有考慮到長遠,所以導致很多設施都不完備,在一些鄉村旅游區域,客運的通過能力很差,信息通訊力也很落后,這些不利條件都會影響鄉村旅游的發展。
(四)鄉村旅游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現在從事旅游業的工作人員很多是沒有進行專業培訓的,旅游的知識很缺乏。一些工作人員在管理上參差不齊,標準也不規范。在交通、食宿以及地方文娛方面的服務質量偏低,地方特色開發不到位、服務系統不完善,本地生產、加工的原生態食物所占比例低下,提高服務接待重要性更大。這些因素也都影響著鄉村旅游的服務質量,且沒有專業的人員進行有效、科學管理,讓原本就非常松散的鄉村旅游經營人員變得很松散,服務質量不達標。
(一)挖掘鄉村旅游文化靈魂,突出鄉村旅游產品特色
從根本上找原因,以標治本,獲得可持續長久發展。同時還需要提升鄉村旅游的科技含量,盡最大的可能綜合糧、蔬、漁等因素,做好產品組合吸引游客。強化從事旅游工作人員的基本技能,提升綜合的服務意識。而且,黑龍江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完全可以開發利用民族、民俗的特色,挖掘出其文化內涵,做特色旅游產品。鄉村旅游的項目基本上是在農村和郊區,基礎設施通常都很落后。游客基本上都是城市的市民,一定要保證旅游的環境要在衛生和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創新開發工作,真正體現鄉村旅游的優勢。
(二)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在政府部門統一的規劃指導下加大山路、水電等基礎設施改造的力度,充分調動農民集資的積極性。重點加強對鄉村旅游接待戶的客房、洗浴等設施的改造,使更多的游客在鄉村旅游的體驗過程中得到更加舒適的接待環境。旅游基礎設施包括旅游的交通設施、旅游公共信息平臺、旅游導引系統三個部分。旅游的交通設施在旅游基礎設施系統里面屬于中心部分。像公路、鐵路、航空結合的快捷的、綜合性的交通網絡,一定要放在基礎建設的首要位置,從而創造更加舒適整潔的環境條件,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來此旅游。
(三)做好開發,規劃先行
規劃是所有開發的龍頭。規劃先行,可以避免無序開發,重復建設,破壞環境與浪費資源。接待城市居民的客房應該是非農業的生產活動住房,游客所有食物一定要是自己農場的產品,售價一定要低于市場的批發價格,從而讓游客真正體驗鄉村生活的樂趣。開發黑龍江省的鄉村旅游地,必須根據景觀類型和交通條件,有選擇地重點開發和創新開發,避免相互模仿,重復開發;要協調旅游開發中鄉村旅游景點之間、鄉村旅游景點與傳統旅游景點之間的銜接,充分利用傳統旅游景點知名度的優勢,提高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帶動鄉村旅游朝品牌化方向發展。
(四)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尤其是區、鄉政府應該把發展鄉村旅游變成改善產業結構,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大事,做好全局的統籌指導,為鄉村旅游的進步和發展營造優良的氣氛。政府應該頒布一些法規,鼓勵鄉村旅游的發展,建設當地基礎設施。當地政府應積極發揮宏觀管理功能,像當初對待冰雪旅游一樣,起到主導作用、帶頭作用。例如規定鄉村旅游景點必須取得工商、衛生、安全等有關部門的許可,并且接受基礎的旅游知識培訓,規范旅游從業人員的行為及思想教育,從而達到鄉村文化與旅游服務水平的雙提高。
(五)結合農業發展與回歸自然,提高居民參與性
鄉村旅游需要充分的展現出這個地區的鄉村自然風光以及特色,要努力的提升鄉村旅游產品層次,讓每個游客到達鄉村后都會有一種新的感受。需要大力的提升鄉村旅游的參與性。參與性是鄉村旅游的亮點,農活體驗,趣味勞動、采摘園等,游客們可以親自下地干一些基本的農活,除雜草、摘蔬菜瓜果等等,調動游客的興趣,增加旅游的樂趣。
(六)承辦特色節事,加大宣傳力度
例如哈爾濱經常承辦一些哈洽會等國際會議和一些博覽會等事項。黑龍江也可以打特色節事牌,加大宣傳力度。黑龍江省也是一個少數民族居多的省份,因此可以從民族特色的角度著手,做好節事活動策劃,舉辦頗具民族、地域特色的節事活動,從而達到一定的宣傳效果。也可以申請舉辦更大區域的節事活動,打開更廣的宣傳路子,讓黑龍江旅游走向全國各地,甚至是全世界。
[1]馮淑華,方志遠.鄉村部落系統的旅游價值研究開發模式探討[J].江西社會科學,2016(7)
[2]韓振華,周玲強.關于發展現代農家旅館的研究探討[J].旅游科學,2016(1)
[3]何景明.國外鄉村旅游研究評述[J].旅游學刊,2015(1)
[4]李乃英.對開發陜西農業旅游的思考[J].人文地理,2015 (5)
[5]李孝坤.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與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J].重慶師范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8)
[6]趙立增.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及其區位模式選擇[J].經濟論壇,2016(8)
[責任編輯:潘洪志]
F640
B
1009-6043(2016)12-0007-03
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