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玲,沈萬根
(1.延邊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2.延邊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安圖縣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的對策
趙玲玲1,沈萬根2
(1.延邊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2.延邊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近幾年安圖縣按照國家農村扶貧政策要求,整村推進工作成效顯著,制定并完善了扶貧資金跟著貧困人口走的政策,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聯動體系,扶貧成績顯著。但仍存在制約脫貧的因素,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落后,農業仍以傳統經營方式為主,產業結構單一,農村基礎設施有待于進一步建設等諸多問題。安圖縣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的解決方案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強集體經濟建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善就醫條件;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加強村民素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采取政策性扶貧,減少貧困人口。
安圖縣;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對策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用這句通俗質樸的話語,明確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民群眾。針對“十三五”規劃提出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要切實做到精準扶貧,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安圖縣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下轄縣,也是吉林省八個貧困縣之一。近幾年來,安圖縣按照國家的脫貧要求從強化責任落實、抓好重點工作、落實保障措施三個方面入手,全力推動實施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安圖縣脫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第一,整村推進工作成效顯著,圓滿完成既定任務。積極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共同扶貧的良好氛圍初步形成。安圖縣著力加強脫貧攻堅人才隊伍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第二,安圖縣制定并完善了扶貧資金跟著貧困人口走的政策,拓寬了扶貧資金來源渠道。除了依托傳統產業項目外,安圖縣還緊跟國家、省、州新政策,結合實際積極謀劃脫貧攻堅新模式。并在年初確定了包保任務,確保駐村幫扶精準到位。第三,安圖縣實行建檔立卡,入戶調查、村民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信息錄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精準舉措,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聯動體系,精準識別了全縣貧困人口11219戶、21048人,并錄入到了全國扶貧開發業務子系統中。第四,安圖縣全力調動貧困人口脫貧積極性。開設了創業培訓班,對有脫貧創業夢想的貧困人口進行培訓。同時,進一步暢通扶貧信息公開渠道,及時宣傳扶貧工作動態、典型經驗、好的做法,為安圖縣的扶貧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近年來,盡管安圖縣總體上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脫貧成績顯著,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脫貧任務依然嚴峻。
(一)安圖縣居住環境惡劣,危房、無房的居多
絕大部分貧困戶居住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里,相當一部分已成危房,有的甚至沒有住房。因房屋修葺需要資金,許多貧困戶因拿不出錢而選擇受苦。安圖縣地廣人稀,村屯分布零散且大小不一。這樣的村屯布局,造成了交通、教育、衛生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投入分散,成本過高,有限資金難以發揮最大效應。由此造成很多居住在交通不便,土地貧瘠、資源匱乏的地方的貧困人口,他們收入微薄、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弱,生活極為貧困。
(二)外出務工現象嚴重,缺少年輕勞動力
留守村中的患重大疾病的獨居或喪偶老人及傷殘人員多。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經濟上的壓力、安圖縣朝鮮族人口眾多等原因,村里年輕人選擇出國務工或到城里打工。另外,安圖縣的貧困人口中,有重大疾病患者、傷殘人員7000多人,沒有傷殘人員的家庭大部分都是老的老、小的小家庭。每年獲得的低保、養老保險、子女的贍養費都用來吃藥,沒有太多剩余的錢用來生活。福林村的甄子貴與妻子都患有殘疾,兒子正在上大學。由于家中嚴重缺少勞動力,房屋不能及時修理,農田不能按時耕種,生活頗為貧困。在有關方面幫扶下,房屋得到了維修改造,吃穿得到了補助,兒子學費政府給了幫助,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與正常普通人家生活相比,生活仍為貧困艱難。
(三)耕地面積小,以傳統生產方式為主、生產力水平低、經濟效益差
安圖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成分較重,農民觀念比較落后。普遍以玉米和大豆生產為主,經濟作物種植比較少,部分農村集體經濟較少,干部帶頭發展能力有限,村民觀念保守不愿意配合,集體經濟發展不起來,依靠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附加值高的產業,農民苦于沒有技術,只能采用簡單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安圖縣農民每戶耕地均在20畝以下,且農具陳舊損壞嚴重,效率低下。年復一年,農民收入無增長,有時因收成不好而經濟困難,吃飯都成問題。
(四)基礎設施依然薄弱
安圖縣公路總里程為近800公里,公路密度僅為10.3公里,路面硬化率僅達到55%,尚有58個村未通水泥路。盡管在政策的扶持下,安圖縣基礎設施有所改進,但仍有許多不足。尤其在水利基礎設施維修、改造和新建工程方面存在蓄、引、排、灌能力弱,抗旱、防澇能力不強等問題。若不及早改善,極易造成水患災害,農戶的極貧、返貧的發生。
(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落后
首先,安圖縣地處高寒山區,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地勢復雜,土地瘠薄零散,洪澇、干旱、低溫、霜凍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由于自然環境惡劣,因此遭到水災或凍害后,均有部分農戶返貧。其次,安圖縣農業仍以傳統經營方式為主,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成分較重,二、三產業發展緩慢。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少,規模偏小、效益不高、帶戶能力不強,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安圖縣農村依靠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嚴重制約安圖縣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
目前,安圖縣農村的醫療保險制度落實情況相對較好的,但是部分地區還是存在一些醫療保險的缺失和不完善狀況,部分農村地區缺少醫療衛生場所和醫療衛生人員,大部分的村級醫療場所缺醫少藥,無法滿足村民日常就醫的需要,再加上部分農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就醫已經成為村民的一大阻礙。普遍存在因病、因殘致貧較多,并且脫貧難度大。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實方面,存在不同地區落實金額差異的問題,而且申請低保的條件較高,低保的硬性條件規定過于死板,不符合實際扶貧的需要,這就影響了扶貧計劃的進行。
(三)生產方式的調整阻礙了經濟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家實施四大主體功能區劃分,地處長白山腹地的安圖縣部分鄉鎮被劃定為限制開發區域,再加上長白山管委會的成立,劃走了安圖縣很大一部分旅游、礦泉水、地熱等可開發資源,導致安圖縣謀劃的一些資源類大項目無法實施,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經濟效益。安圖縣地區占有豐富的經濟發展資源卻由于國家政策的限制無法利用,嚴重影響了安圖縣脫貧的前進步伐。
(五)基礎設施薄弱也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另一因素
安圖縣路面硬化率低,交通不便。這一道路建設狀況不利于農村人口出行運輸的進行,影響村民日常出行和就醫,更加不利于農村實行生產方式的改進;且水利基礎設施維修、改造和新建工程滯后,蓄、引、排、灌能力弱,抗旱、防澇能力不強,極易造成水患災害的發生,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
(六)扶貧合力尚未形成
扶貧資金投入與脫貧攻堅戰不適應,扶貧資金投入雖然總量不小,但仍然無法滿足脫貧攻堅戰的需求。各部門對扶貧投入呈現碎片化,資金使用分散,整合難度很大。財政扶貧資金分配和使用效率也有待提高。扶貧同農村低保、新保村、醫療救助、危房改造、教育救助等政策尚未有效銜接。
(一)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強集體經濟建設
安圖縣要實行產業化扶貧,使廣大貧困地區農民的收入重心從傳統產業向新型產業轉移,整合優化原有的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吸引外流務工人員進行回流,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改變傳統的農業種植,根據土地情況進行經濟作物的發展,提高本地區農業生產方式,改變粗放型的生產方式,依托原有的山林和水體優勢,創造性的進行發展致富。建設蔬菜大棚,集約化養殖,和食用菌栽培,促進農業產業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積極引導農戶順應市場抓調整、立足優勢強特色,調優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化發展。探索產業扶貧的新模式,重點考慮具有產業基礎的村屯,采取資金補助與群眾自籌相結合的方式,做大做強現有產業。
(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善就醫條件
安圖縣作為貧困地區尤其要加強社會保障制度的落實和完善,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實中,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向上級部門反映,解決低保落實不到位,申請條件條例化的弊端,真正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政府可以在低保實施的同時,出臺相關地方政策,關照幫扶無法領取低保但又實際相當貧困的人民,降低這一部分人群對脫貧計劃的影響,給予相關優惠政策,幫助其改善生活條件。同時改善縣級、鄉級和村級的就醫條件,建設醫療室,配備相關醫療人員,相應配置基本日常藥品和急救藥品,改善就醫條件,避免因病致貧和因殘致貧的情況,經常進行醫療衛生信息的宣傳,提高村民對疾病的認知,定期組織體檢,對殘疾和重大疾病的人員實行部分檢查和藥品減免政策,減少疾病對家庭造成的負擔,加強扶貧工作的進行。
(三)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加強村民素質
由于自然條件、交通狀況、學校布局、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加上教育投入不足,安圖縣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很差,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不足,學校硬件條件跟不上,甚至缺少最起碼的辦學條件,這樣的狀況難以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客觀上造成了學生上學積極性不高,甚至上學又輟學的情況。所以,國家應盡最大力量給予資金支持,幫助貧困地區興建學校,購買設施,不僅從數量上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更要從質量上確保農村孩子受教育權利得以實現。這樣才能為下一代人的多方面發展創造條件,給他們以多方面的脫貧指導。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性扶貧的實施,減少貧困人口
安圖縣政府應根據貧困標準,準確錄入各鄉各村的實際貧困人口,做好貧困人口登記和變更情況的工作,及時了解各村貧困的制約因素和返貧原因,及時根據各村原有的優勢資源進行指導性發展,提高人民的認知水平和綜合素質,利用國家的扶貧政策和方案,根據實際地理情況進行開發,按時匯報當地實際情況,盡可能的利用已有政策,更好的服務當地脫貧工作。政府應主動交流和申請獲得符合實際發展的地方政策,更好的開發地方已有資源。做好定點幫扶和貧困地區貸款項目的工作,大力爭取、充分用好以工代賑、互助資金、科技扶貧、“雨露計劃”、扶貧貸款貼息、“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和“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工作試點縣等專項扶貧政策。另一方面針對扶貧資金種類多、渠道多、投入分散的問題,制定各部門審議通過的扶貧開發規劃,明確牽頭單位,按照統一領導、各司其責的原則,統籌安排項目、捆綁使用資金,充分發揮資金的整合效應。
(五)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扶貧開發工作
做好“十三五”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扶貧開發路徑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制定精準識別貧困戶、貧困人口的實施方案,做到符合精準條件的一戶不漏、不符合的一戶不進。立足實際,探索有針對性、切實管用的脫貧攻堅路徑。注重與農業轉型升級、與促進勞動力就業創業、與旅游業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與環境保護特別是生態移民、與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創新金融服務、與發展教育醫療事業、與社會保障兜底、與民族邊境地區發展的結合,創造性地實施好“七個一批”工程。
總而言之,貧困問題是一個長期的社會現象,要徹底解決安圖縣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1]高吉俊.吉林省延邊州農業勞動力轉移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1
[2]蔣麗萍.我國轉型期農村貧困人口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3]李俊哲.堅持“五字脫貧法”打贏脫貧攻堅戰[J].新長征, 2016(6):24-25
[4]王秋捷.關于在全省脫貧攻堅戰中包保貧困村貧困戶脫貧工作方案吉林農業,2016(3):45-47
[5]鄭秩言.扶貧打好精準牌脫貧按下快進鍵——我省全面拉開脫貧攻堅序幕[J].新長征,2016(2):5-13
[6]管麗君,尹義坤,李之潤.吉林省農村貧困及扶貧問題探析[D].吉林大學軍需科技學院,2012
[7]王秋捷.省農委開展脫貧攻堅主要作法[J].吉林農業,2016(11):28-29
[8]夏炎,金松蘭,沈萬根.關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農村貧困問題的成因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4(10)
[責任編輯:王鳳娟]
F120.4
B
1009-6043(2016)12-0012-02
2016-10-27
趙玲玲(1995-),女,蒙古族,延邊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4級學生;
延邊大學2016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暨第八屆本科生國家級科研項目。
沈萬根
沈萬根(1963-),朝鮮族,延邊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