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長國
(江西財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大數據農業的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
譚長國
(江西財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大數據農業是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農業產業布局調整、結構優化升級的具體體現。對我國發展大數據農業目前在網絡基礎服務設施、大數據人才、大數據共享及法律保障機制等方面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加快完善網絡配套服務設施,不斷提高農民大數據意識,大力推進農業大數據共享開放,全面健全法律保障機制的對策,以進一步推進我國大數據農業的發展,為實現我國由農業大國成功轉型為農業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數據;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迎來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以其巨量、高速、多樣、真實等特征為人類解決各種發展問題帶來了新的視角與途徑,大數據農業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與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完美結合,催生出大數據農業。它通過對農業資源所產生的海量數據信息進行收集、保存、分析、挖掘、預測、呈現,為農業管理者決策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提升決策質量,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增加收益。目前我國的大數據農業發展仍舊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過程中遇到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分析了大數據農業發展的現狀以及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嘗試提出相應解決方案。
大數據農業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課題,這種技術廣泛應用在多個領域。通過運用大數據處理技術,科學家已經在農業育種、農業栽培、病蟲害防治、農業環境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一)在農業育種上應用大數據技術
傳統的育種手段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成本與經濟成本。據統計,成功培育出一個新品種并投入商用大約需要10年時間。然而,在SNP分子標記檢測設備的輔助下,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基因組測序數據處理,科學家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成功檢測出大量基因型,快速篩選出目標基因片段,大幅度地提高了優良性狀的識別速度與效率。
(二)大數據技術與農業栽培相結合
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是大數據技術與農業栽培技術的完美結合。它是一種基于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系統(RS)的大數據信息傳輸技術的現代化農業管理系統。大數據技術能夠對作物生長過程中的時空變動給予監測與反饋,系統地評估作物生長狀態、合理地優化施肥配方,全面地調動土壤生產力,高效地調控各類農業資源,大幅地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運用大數據處理技術防治病蟲害
農業技術人員根據設在田間地頭的監測站提供的海量數據,運用大數據處理技術,對氣候、菌源基數和害蟲越冬基數、種植業結構等病蟲害監測系統主要因素進行綜合統計與分析,預測本季發生病蟲害的概率與區域,及時提供病蟲害預報,并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案,最大程度降低農業自然災害損失。
(四)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農業環境監測
農業環境監測的對象包括大氣、水、土壤和生態狀態等環境要素。大數據通過對海量信息進行相關性分析,計算特定要素之間存在的關聯性,最終為農業發展提供準確的預測與判斷。例如,農業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傳感器更加詳細地監測土壤中的農作物需肥量,指導農民掌握施肥的最佳時機,節省肥料資源,避免過量施肥引起的環境污染。
雖然大數據技術已經應用到農業生產的多個方面,但是在普及大數據農業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許多問題。我們必須認清現實:我國大數據農業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未來任重而道遠。
(一)網絡基礎服務設施不完善
網絡基礎設施是實現大數據農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只有高速暢通的網絡環境才能將實時采集的海量農業數據信息及時有效地匯總至農業大數據處理中心,從而為
數據統計篩選與分析預測贏得寶貴時間。數據的時效性決定了大數據農業精準與高效。然而,由于我國農村尤其是偏遠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地質條件相對復雜、人口分布大多分散,這導致了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的成本收益比不合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場失靈,網絡數字鴻溝呈現擴大趨勢。據統計,目前我國仍有5萬多個行政村未能接通寬帶,這一短板極大地阻礙了大數據農業的發展進程。發展大數據農業先完善網絡服務設施成為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大數據人才匱乏
大數據農業的發展離不開雄厚的人力資源保障,不僅需要精通農業的相關人才還需要懂得大數據挖掘處理的計算機人才、農業數據網絡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這些人才集聚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大數據農業技術團隊。但是就目前的農村現狀而言,發展大數據農業的人力資本并不樂觀。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務工,有能力掌握新技術的勞動力不斷流失,造成農村空心化,土地撂荒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由于政治、經濟、社會、自然等多方面的綜合原因,導致廣大農村地區難以引進到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即使幸運地引進到相關技術人,往往也由于沒有完善的配套激勵措施等原因致使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逃離農村,造成大數據農業的實踐主體嚴重缺位。
(三)大數據共享度低
大數據資源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大數據共享是現代科學迅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然而我國在大數據資源共享,尤其是農業大數據資源共享方面與國外的差距很大。例如在美國,政府大力投資建立農業大數據庫共享平臺,并且科研院所可以免費共享這些數據資源。這種方式有效保障了數據資源在科研部門自由流通,顯著降低了科研成本,大幅提升了科研效率。反觀我國,農業大數據的開發利用水平還很低,數據標準不一、規模不大,部分數據仍然處在分散的狀態,無法實現共享。即使部分研究單位擁有相關數據庫,但是由于小農意識嚴重,部門利益沖突等原因,造成了一個個數據部門割據的信息孤島,致使農業大數據資源難以在大數據時代得到共享。
(四)法律保障機制不健全
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完善是農業大數據共享的堅實保障,也是實現大數據高度共享的關鍵性因素。例如,聯邦德國在1977年就已經制定并頒布了數據保護的相關法律。由于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指導規范,國外的數據共享也較為充分,從而使得在大數據到來之前,西方國家早已在金融領域的風控與征信等方面實現數據共享。縱觀我國,數據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較為滯后。雖然近年來我國也加快了對數據信息的保護與立法工作,但是其中大多局限在個人隱私信息保護方面,對大數據分享與利用的法律規定闡述較少、界定不清,導致在這方面形成了相對的“法律真空”,極大地阻礙了我國農業大數據共享的進程。
(一)加快完善網絡配套服務設施
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發展大數據農業的先決條件。首先,增加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中央財政應該撥專項資金大力支持發展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通信管網、增加無線基站、提高各級機房等設施的覆蓋面,保證網絡覆蓋到每一個行政村,為實現大數據農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電信企業需要提高服務能力,實現網絡提速降費。目前,各大網絡運營商的網絡資費相對偏高,這一問題已經成為農民接入網絡的一大顧慮。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協調各方面利益,切實降低網絡資費,打通網絡入戶“最后一公里”。
(二)不斷提高農民大數據意識
農民是大數據農業的實踐者更是受益者,必須使農民在大數據農業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只有腰包鼓了,才能充分調動農民推進大數據農業的積極性。一方面,加大對農民大數據農業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力度,運用農民通俗易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傳授大數據農業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要讓農民“聽得懂,學得會,記得牢,做得好”。另一方面,成立大數據農業技術推廣組,邀請大數據農業技術人員隨時為農民答疑解惑,提供技術咨詢服務,保證大數據農業技術得到有效普及與推廣。
(三)大力推進農業大數據共享開放
國家應該對農業大數據產業進行全面、細致、強力地規劃,減少大數據資源共享的屏障。首先,建立農業大數據共享中心,將原本分散存儲的數據統一匯集到公共數據中心,強力推進數據共建共享。其次,鑒于部門利益割據是阻礙推行農業大數據技術的藩籬,政府有義務通過財政、稅收等手段對相關主體進行必要的經濟補貼,從而引導相關利益部門開放農業大數據共享平臺,實現農業大數據資源無障礙流通。第三,制定大數據使用管理規范,出臺相應的數據版權保護的規定,相關部門簽署數據使用協議,打破不同部門之間的大數據藩籬,做到真正的大數據共享,造福于社會。
(四)全面健全法律保障機制
大數據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保障。大數據農業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農業大數據的開發與利用將涉及數據生產者、數據收集者、數據加工者以及數據使用者等各個農業大數據的相關者。第一,農業大數據共享平臺有保護農業大數據安全的責任和義務;第二,農業大數據的收集途徑和手段必須合法,相關主體充分享有知情權;第三,明確規定農業大數據相關主體隱私泄漏后的法律援助和救濟渠道。只有通過立法厘清各個利益相關方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明晰各方的法律邊界,大數據農業的發展才有法可依,農業大數據的各方利益才能得到全面保護。
目前,大數據浪潮席卷全球,為我國大數據農業發展帶來了嶄新的機遇。盡管我國大數據農業還處在試點階段,農業大數據技術還沒有實現全面推廣,但是只要我們牢牢把握大數據這一時代主題,充分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虛心借鑒各國成功經驗,全面運用各種數據資源和先進技術,不斷加強大數據農業技術的研發與改進,就一定能夠進一步推進我國大數據農業的發展進程,為實現我國由農業大國成功轉型為農業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1]肖湘雄.大數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的機遇、挑戰及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15(11):25-29
[2]張璋.數據共享是實現科學創新的根本保障——農學家暢談農業數據共享問題[J].科學咨詢,2003(3):10-11
[3]王博,韓靜,臧笑磊等.農業信息化在推廣中的問題與對策淺析[J].農業經濟,2016(4):19-20
[責任編輯:史樸]
F303
B
1009-6043(2016)12-0017-02
2016-10-10
譚長國(1989-),山東沂南人,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哲學與經濟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