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楚君
傳統企業參與共享經濟的途徑研究
文/蔡楚君
共享經濟通過對閑置資源的稀缺性的開發、再造和整合實現資源利用水平的提高、共享型消費習慣的培育和產業融合發展的機遇。本文從共享經濟的背景出發,分析了共享經濟迅速發展的資源條件、市場條件和技術條件。而傳統企業在享受共享經濟帶來的發展的新機遇時,主要通過借助共享平臺轉型、應用共享資源融資和發揮共享優勢進行業務拓展。本文分別列舉了傳統企業參與共享經濟的實例,更有力的得到了傳統企業參與共享經濟的途徑選擇和模式特點。
共享經濟;傳統企業;模式轉型
共享經濟是借助分享的平臺對閑置資源的稀缺性進行價值的發現、交易和再造的經濟創新模式。在現有的資源水平下,通過共享的方式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和閑置資源的“價值開發”,為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經濟結構轉型提供了新思路。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而帶來的產能盲目擴張使得很多行業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不增加對生產資料新的需求,而是挖掘閑置資源的經濟價值為共享經濟創造了資源條件;從占有式消費到體驗式消費觀念的變革,讓“輕資產”的生活狀態得到很多消費者的認可,減少過度消費,培育消費需求,提高資源利用水平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條件;互聯網使用的普及、大數據及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共享經濟的交易提供了平臺,在提高信息匹配率的同時,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奠定了共享經濟的技術條件。
共享經濟催生了一種新的產權觀,將所有權劃分為歸屬權和使用權。在共享的過程中,閑置資源的使用權發生了轉移,而歸屬權不變,由此產生的可持續可循環的交易機制,可以在實現交易成本低、資源利用率高的情況下,不斷為共享資源的提供者帶來源源不斷的價值回報。利用共享平臺和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共享經濟形成了一個外延性很強的生態機制,由于需求的變化和消費關系的轉變,每個市場主體都可能成為閑置資源的提供者,也可能成為共享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者。由此產生的新型交易方式、商業模式和資源整合途徑為市場經濟提供了巨大的創新活力,也吸引著一批批傳統企業投入到共享經濟模式的開發中,用共享思維助力傳統業務的發展。
對于共享型的企業來說,他們的業務模式、交易機制和市場反饋是完全基于共享思維搭建的,他們從一開始就關注的是閑置資源的創新開發,通過對空間、資金、交通方式等閑置資源的價值發現,形成了如Airbnb、京東眾籌和滴滴打車等類型的共享平臺。而對于傳統企業來說,他們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生產方式和主營業務,單單為了參與共享經濟而放棄自己的優勢并不可行,因此他們通常采用利用共享資源轉型、應用共享平臺融資和借助共享思維業務拓展的創新途徑積極參與共享經濟。
(一)轉型
應用共享資源轉型,擴大商品和服務通過共享輻射的人群,實現企業潛在市場消費者的發掘,增強品牌的影響力和認可度,增加優勢業務的盈利水平。作為傳統的汽車制造商,德國戴姆勒(奔馳)集團在2009年就開始探索汽車租賃的共享經濟模式,并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戴姆勒智能交通服務集團,將其開發為奔馳smart車型的汽車共享平臺,開展基于共享模式的“以租代售”模式,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獲得不同的乘駕體驗,這一平臺目前已經形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共享品牌。
(二)融資
傳統企業利用共享經濟平臺,根據消費者的新型消費需求設計產品方案并以眾籌的方式獲得對此產品及服務有需求的消費者的資金支持,分享自己的生產能力,創造新型的共享商業模式。京東眾籌通過開放共享平臺的企業入口,幫助企業完善眾籌方案的設計,匹配目標的消費群體。傳統企業通過眾籌完成的融資,不僅保證了資金成本的經濟性,同時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產品需求,更好的支持企業完成自身業務的發展。
(三)業務拓展
借助共享經濟思維,傳統企業在原有業務模式的水平下構建新型產品和服務的內容,實現企業的業務創新。2010年,家居企業宜家在瑞典啟動了一個在線平臺,供顧客出售使用過的宜家產品。瑞典的宜家會員可以免費發布和出售自己的二手宜家商品,而且宜家會員沒有會員費。一些人認為這樣的銷售策略會長期影響宜家自身的銷售,但實際上,二手家具交易市場卻通過消費者對舊家具的替代,增加了對新家具的需求,而環保型的理念也深得環保主義者和社會的認可。
傳統企業通過以上三種創新途徑在不改變現有業務結構水平的前提下,通過參與共享經濟開發更大的市場潛力、獲得低風險的資金保障并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傳統企業進行的共享經濟改革,以多連接的方式接觸消費者,低成本的資金開發產品服務,可持續的模式完成業務拓展,獲得了“共享經濟紅利”。
[1]湯天波,吳曉雋. 共享經濟:“互聯網+”下的顛覆性經濟模式[J]. 科學發展,2015,12:78-84.
[2]鄭志來. 共享經濟的成因、內涵與商業模式研究[J]. 現代經濟探討,2016,03:32-36.
[3]呂本富,周軍蘭. 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和創新前景分析[J].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07:88-95.
[4]楊帥. 共享經濟類型、要素與影響:文獻研究的視角[J]. 產業經濟評論,2016,02:35-45.
[5]齊永智,張夢霞. 共享經濟與零售企業:演進、影響與啟示[J]. 中國流通經濟,2016,07:66-72.
[6]周陽. 共享經濟的發展與創新[J].全國商情,2016,11:93-95.
(作者單位:青島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