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琴,康鐵強
(渤海大學 管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公立養老機構的財務信息披露研究
吳雅琴,康鐵強
(渤海大學 管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公立養老機構在承擔城市養老服務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由于公立養老機構資金大部分來源于財政,因此需要完善公立養老機構的財務信息披露。但是公立養老機構財務信息披露存在著信息過于籠統,缺乏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收支結構不合理和缺乏有效的監督體系等問題。政府應該構建完善的會計規范體系,建立統一標準的財務信息披露機制,建立公立養老機構績效評估機制,強化內部控制機制和完善財務信息披露監督體系。
公立;養老機構;財務;信息披露
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經到達2.2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6%。我國的老齡化發展速度比較快,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人數的不斷增加,構建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完善養老體系建設是社會穩定發展、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和基石。任何個人都會面臨老的問題,傳統的以家庭或者政府養老的模式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以政府和慈善機構為依托的養老模式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歡迎。公立養老機構資金大部分來源于財政,因此公立養老機構成為老年人養老的首選,但是公立養老機構存在管理效益低、信息不透明的問題,因此必須要通過完善的信息披露實現公立養老機構的健康發展。
(一)公立養老機構服務與管理的基礎理論
基于我國特殊的國情,我國養老機構按照創辦主體可以分為公立養老機構和民辦養老機構。公立養老機構是由國家或者單位集資開辦并且運營、管理的具有事業單位性質的養老機構。養老機構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城市低收入以及弱勢群體,因此公立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具有準公共產品性質。結合實踐我國公立養老機構所提供服務的人群主要包括:一是為社會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群,例如老紅軍、科學家等;二是弱勢群體,需要特殊照顧的人,老人屬于弱勢群體,他們難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獲取服務,因此需要依靠財政資金的支持;三是那些符合社會保障的人群。
公立養老機構的財務特征主要包括:一是籌資模式的多元化。從本質上講公立養老機構屬于非營利機構,其主要目的是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服務,而提供養老服務的同時會消耗大量的資源,因此對于養老機構而言,爭取財務盈余是機構生存的前提。我國公立養老機構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服務收費以及社會募捐。其中政府撥款是主要渠道。二是預算管理的精細化。由于公立養老機構屬于稀缺性資源,因此要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就必須要對預算進行科學的管理,通過對預算的科學化管理實現公立養老機構服務目的。三是財務信息溝通與預算控制一體化。
(二)績效管理理論
由于我國公立養老機構的資金大部分來源于財政收入,因此對公立養老機構進行績效管理是實現其準公共產品性質的必然要求。通過引入績效管理可以通過績效信息協助設定目標,從而全面了解機構運行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有目的的改進,以促進公立養老機構的健康發展。同時由于公立養老機構具有事業單位的性質,因此基于財務預算等方面的局限,導致公立養老機構的信息披露不透明,因此要通過績效管理實現公立養老機構的盈利,以降低財政資金的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我國養老事業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很多規范還不健全,以《養老機構管理辦法》(2013)為例,該辦法規定養老機構要在醒目的位置公示各類服務項目的收費標準和依據,但是對于財務信息披露缺少硬性的約束性條款,進而導致公立養老機構主動披露財務信息的積極性不高。另外由于公立養老機構屬于公益性質,因此其在經營中往往不會考慮盈利因素,因此也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提高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所以它們在財務信息披露上缺乏主動性。本文通過對我省10家公立養老機構的財務信息披露情況的調查發現以下問題:
(一)披露的信息過于籠統
財務信息披露是外界對公立養老機構運營情況的基本判斷依據,然而我們對公立養老機構的信息披露發現其存在較大的籠統性和模糊性:一是財務信息沒有準確的表述公立養老機構業務活動費用的產生過程。通過對信息披露的分析很難了解到這個數字是怎么產生的以及產生的原因。二是公立養老機構披露的財務信息不能準
確的反映服務質量。我們通過對公立養老機構披露的財務信息很難獲得該機構的服務質量,例如對于公立養老機構的建設進度問題很難通過某項資金結余分析清楚。三是披露的財務信息難以與公立養老機構的業務活動相聯系。
(二)缺乏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
公立養老機構不同于企業,不能簡單的以利潤作為評價養老機構的指標,而是要強化公立養老機構的公益性,分析養老機構是否實現了其特定的目標和使命,因此需要借助績效考核評價指標對公立養老服務進行評價。但是我們對公立養老機構的財務信息披露分析,更多的是反映養老機構業務的經濟花費情況,而對于該業務的經濟性、效益性以及目標性我們無法進行判斷。
(三)收支結構不合理
由于公立養老機構屬于事業單位性質,因此在很多時候公立養老機構所披露的信息存在細化程度不夠的問題。在實踐中很多公立養老機構認為其資金來源于財政,因此只需要將有關的財務信息向上級有關部門進行披露,而不需要對外界信息披露,通過對公立養老機構的網站信息查詢,95%的機構沒有對財務信息進行披露,即使進行披露的也存在信息不完善的問題。總體看存在收支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一是收入支出的分類單一,沒有全面的反映收入支出的詳細信息;二是公立養老機構的收入結構不合理。養老機構的收入來源于收費,因此將機構定位于自收自支存在不合理性。
(四)缺乏有效的監督體系
目前我國公立養老機構的會計核算和管理目標僅僅是以服務政府預算的目的,這樣以來導致公立養老機構借助政府保密單位的借口,對財務信息不主動進行披露:一是公立養老機構缺乏完善的會計審計制度。由于公立養老機構具有公益性質,其資金一部分來源于財政撥款,一部分來源于企業募捐,因此很多公立養老機構的管理者借助資金渠道的豐富性,隨意使用資金。例如公立養老機構存在資金隨意使用的現象,很多進入養老機構的老齡人往往是借助“人情”關系進入,導致財政資金的浪費。二是沒有強制性的財務信息公開制度。由于公立養老機構的資金既有財政撥款,也有收費,因此在財務信息上就存在一定的認為可操作性,因此需要借助外界的監督,但是很多時候由于沒有硬性的規定導致公立養老機構不愿意主動披露信息。
通過對我省10家公立養老機構的財務信息披露的現狀調查,構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對促進公立養老機構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著重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構建完善的會計規范體系
對公立養老機構的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構建完善的會計規范體系,只有這這樣才能保證財務信息披露工作有科學的依據。構建以績效評價為導向的財務信息披露體系不僅實現了公立養老機構財務信息的經濟性指標反饋,而且還準確披露了其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因此公立養老機構一是要不斷完善我國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體系,細化相關規則制度,保證規則制度落實到實處。針對關于養老機構信息披露缺乏硬性規定的問題,我國要對會計信息披露進行修改,明確信息披露的硬性規定。二是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制定出《事業單位績效會計準則》建立與公立養老機構相適應的會計準則,以此保證公立養老機構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建立統一標準的財務信息披露機制
針對公立養老機構財務信息披露籠統、模糊的現狀,我國首先要建立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明確財務信息披露的內容,規定公立養老機構應該披露的財務信息內容,可以借鑒國內外的經驗。公立養老機構的財務信息披露主要是績效預算信息,由于公立養老機構的資金來源于財政資金,因此需要通過預算進行資源配置。預算的內容涵蓋籌資活動、籌資活動產出、服務活動、管理活動以及其他活動。其次公立養老機構要構建財務信息披露的平臺,為社會信息需求者提供一個了解公立養老機構財務信息的載體。在很多時候由于公立養老機構的信息披露沒有硬性規定的限制,因此其在信息披露上存在隨意性。我國有關部門要對公立養老機構的財務信息進行集中管理,集中披露相關的財務信息,以此提高透明度,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建立公立養老機構績效評估機制
績效評估機制的建立是落實公立養老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公立養老機構組織績效管理的依據。在我國老齡人口不斷增加以及公益資源短缺的矛盾突出下,公立養老機構要通過建立完善的績效評估機制實現公益資源的最大化。一是要合理劃分公立養老機構績效管理的目的與范疇,清晰認識到績效管理對公立養老機構發展的重要意義。二是要制定科學的績效評估方法,保證各項指標具有較強的實務操作性,同時也要保證設置的指標符合不同公立養老機構績效考核的要求。由于公立養老機構的實際情況不同,因此要保證指標符合實際。例如資源存量績效表和運營績效表就存在多重構設的關系,運營績效表反映的一個時期的增量構成立了資源存量績效表反映的某一時點的存量。三是構建具有指導性的公立養老機構績效指標體系,同時允許各個公立養老機構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補充和調整。由于每個公立養老機構的運營情況不同,因此在對其進行績效考核時也要具有針對性。例如我省的兩所公立養老機構由于其入住人數以及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導致其各項費用的開支情況也就有明顯的差異,因此需要建立具有差別化的績效考核指標,這樣才能兼顧發展。
(四)強化公立養老機構的內部控制機制
內部控制制度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公立養老機構的順利發展,保證組織內部各項業務的最終價值
實現。由于公立養老機構屬于公益性質,因此為了規避各種舞弊行為,公立養老機構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合理分配公共產品資源為社會提供公益性的養老服務。公立養老機構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流程是:目標績效的設定——預算方案的選擇—內部控制作業流程的設計—控制方法—信息反饋—結果評價。通過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可以對公立養老機構的各種財務信息進行準確的披露,保證披露信息的質量,同時還可以及時發現財務問題,提高公立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
(五)完善公立養老機構財務信息披露監督體系
提高公立養老機構財務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與準確度必須要依賴于有效的約束和監督機制。首先公立養老機構要強化內部監管意識。完善的財務信息不僅是公立養老機構發展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財政資金的本質要求。由于財政資金來源于社會,因此必須要向社會提供公開透明的財務信息。財務信息的披露不僅要包括公立養老機構的各種業務活動費用,而且還要包括對業務的社會效益的績效評價的反饋。比如公立養老服務機構的績效管理不僅要包括籌資績效、服務績效,還要包括管理績效。公立機構在設定這些績效考核指標時需要遵循目標導向原則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績效指標用于反映組織運營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實現組織的目標。其次構建完善的審計鑒證制度。對于公立養老機構財務信息的披露需要通過第三方的客觀鑒證,IFM認為財務信息數據的真實必須要通過高質量的數據標準和公立、獨立的監督,因此針對公立養老機構財務信息披露所存在的問題,要積極鼓勵地方審計部門對財務信息進行審計監督,以此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
總之,在我國公共資源與社會利益訴求矛盾增加的環境下,為切實提高城市養老服務質量,必須要進一步完善公立養老機構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以系統的財務信息披露實現對公立養老機構公共準產品資源使用的最大化,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的不斷發展。實踐表明通過績效財務信息披露一方面可以提高公立養老機構管理效益的信息披露質量,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公立養老機構內部形成約束機制,從而提高其管理水平,促進我國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實現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周兆安.家庭養老需求與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張力及其彌合[J].西北人口,2014(2):45-49
[2]丁華,徐永德.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管理[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273-275
[3]劉從平.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基于績效評價“3E”原則[J].會計之友,2012(7):127-128
[4]姜宏青,田然,我國非營利組織建立公信力的會計途徑研究[J].商業會計2013(20):9-11
[5]曾韶華.非營利組織的繼續哦啊評價體系研究[J].技術經濟,2008(5):88-91
[責任編輯:高萌]
F230
B
1009-6043(2016)12-0110-03
201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