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遼寧省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天舒
(遼寧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沈陽 110031)
裝備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分析
——以遼寧省為例
李天舒
(遼寧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沈陽 110031)
遼寧裝備制造業區域集中度較高,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十年來,裝備制造業作為遼寧的優勢產業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快速穩定增長的勢頭。但2015年以來,裝備制造業發展困難比較突出,面臨市場需求不足,效益大幅下降等嚴峻形勢,也表明裝備制造業處于增長動力重構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要按照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的發展方向,著力發展體現遼寧優勢和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高端成套裝備等,致力于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
裝備制造業;發展特征;智能轉型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提供生產技術裝備的制造業,支撐著各類工業品和消費品的加工制造過程,決定著制造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發展后勁,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裝備制造業作為遼寧的優勢產業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快速穩定增長的態勢。但2014年第三季度以來,在市場低迷等因素的影響下,遼寧裝備制造業出現增速放緩、效益回落的情況,處于增長動力重構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如何運用市場化手段推動裝備制造業智能化和高端化轉型升級,建設世界級裝備制造業產業基地,仍然是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中面臨的重大課題。
遼寧是我國制造裝備的核心產業區域,裝備制造業區域集中度較高。2015年,遼寧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三項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分別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的31.7%、31.9%、47.9%。遼寧裝備制造業以重型裝備為主,涵蓋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多個子行業。在市場倒逼機制和政策推動下,遼寧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成果漸顯。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通過實施跨區域兼并重組等,逐漸向系統集成和制造服務化轉型,初步實現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和進口產品的國產化替代。
1.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不斷實現突破。充分利用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政策,支持沈鼓、沈陽機床、北方重工、特變電工等骨干企業依托國家重大工程,研制一批世界級裝備制造產品,逐步改變關鍵零部件和核心元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制造出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設備,如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已經可以提供自升式和半潛式鉆井、鉆井船等海工設備。沈陽機床圍繞機床產品全生命周期向集金融工具、加工解決方案、新機銷售、機床租賃、機床再制造等于一身的工業服務商轉型。已啟動建設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對接的重要載體——中德高端裝備制造園,重點發展智能制造、先進機械制造、汽車制造、工業服務等。
2.發展國際產能合作成為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結構的一個新的動力。遼寧確定了高檔數控機床、輸變電成套裝備、海洋工程與高技術船舶等十大具備走出去優勢的行業,裝備制造企業加速開拓優勢產品國際市場,充分釋放遼寧先進裝備的產能。如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2014年簽訂出口南非機車合同近10億美元,實現從單純整車出口,向產品配件、運營服務、屬地化維修、海外建廠、技術輸出等領域拓展。2015年,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實現出口交貨值5.2億元,同比上升777%。2015年6月,特變電工沈變公司作為工程總承包為印度網公司建設的220KV變電站實現全站帶電運行。
3.遼寧裝備制造業重點產業聯盟相繼成立。裝備制造業重點產業聯盟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打造全產業鏈為目標,致力于通過多層次合作共同突破技術瓶頸,形成和優化產業供應鏈,形成穩定的利益共同體。2015年以來,由特變電工沈變集團牽頭的輸變電產業聯盟、沈鼓集團牽頭的核電裝備產業聯盟、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沈陽機床牽頭的數控機床產業聯盟、華晨汽車集團牽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等裝備制造業重點產業聯盟相繼成立。將有利于提高重點產業鏈相關企業競爭力,促進裝備產業整體水平提升。如遼寧核電裝備產業聯盟由沈陽鼓風機集團核電泵業有限公司聯合沈陽遠大科技電工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20余家核電裝備優勢企業、科研院所組建,著力打造核電裝備全產業鏈,形成一系列行業和企業的技術標準。
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增長趨緩、創新投入不足、產業層次不高、中低端裝備產品占比較大等問題。裝備制造業組織結構、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和品牌,均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較為迫切。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相關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建設有待加強和完善。
1.工業增加值增幅放緩,行業下行壓力較大。2015年,遼寧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3%,低于全省工業增加值增幅0.5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作為遼寧工業的第一支柱產業,出現了由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高速增長轉為負增長的轉折性變化,對全省工業整體運行影響較大。2015年,裝備制造業大部分重點產品產銷明顯下降,如金屬切削機床產量98 582臺,同比下降14.5%。市場因素對裝備制造業影響較大,裝備制造業中工程機械、機床及冶金、煤炭、石化等專用設備領域受市場訂單不足影響均較為明顯。2015年,沈鼓集團、北方重工、大連機床、瓦軸集團等重點企業累計訂單金額同比降幅均在15%以上。
2.行業盈利水平下降,部分骨干企業虧損嚴重。訂單不足、產品價格走低,加上勞動力等各類成本上升,擠壓企業市場利潤,直接導致裝備制造業效益水平降低。2015年,遼寧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18.9%、-28.3%、-33.2%,處于歷史低位。2015年,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8%,較上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主要子行業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均降幅較大。2015年,裝備制造業4 959戶規模以上企業中,虧損企業742戶,占全行業比重15%,虧損面比上年同期增加5.2個百分點。
3.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不健全,系統集成能力較低。裝備制造業產業生態不完善,產業鏈上下游尚未完全打通,導致企業主體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無法更好地發揮。裝備制造業面臨產業鏈縱向發展不均衡和橫向資源不共享問題,制約產業向高端升級。裝備制造業的主要子行業產業鏈現狀是:擁有一批龍頭主機企業,其中不乏百億、千億級企業,有的甚至具有世界級品牌地位和話語權。但相關配套的中小企業處于產業鏈底部,規模較小、技術較弱、裝備較差,缺乏自我升級能力,難以支撐產業向高端突破。造成本地基礎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產業不發達,大量關鍵材料和基礎部件需要外購或進口。同時,專業化服務企業難以嵌入生產制造企業供應鏈,無法形成生產性服務業與裝備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格局。
4.裝備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裝備制造業存在產品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滯后、產品附加值偏低等問題。裝備制造業價值鏈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最終裝配環節,總體處于裝備產品加工基地階段,而非裝備產品制造基地。裝備制造業單項技術世界領先,成套裝備卻處于中低端水平。對裝備制造業來說,材料、機械、電氣、液壓等都屬于行業基礎共性技術,但因長期以來形成的條塊分工,缺乏對共性技術的聯合研發和成果共享。附加值較高為主機配套的核心關鍵零部件,多數要從歐美企業采購,成為制約產業向高端升級的瓶頸。核心元器件、材料及制造工藝、系統設計等方面的缺乏,最終導致裝備制造產品性能及可靠性方面的不足。
先進裝備制造是新一輪產業發展的核心,未來五至十年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應依托遼寧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基礎和科技人才優勢條件,推動電力裝備、航空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汽車等加快發展。加強產業聯動和資源整合,推動質量提升和品牌創建,切實增強遼寧裝備制造業競爭力,加快推進由裝備制造大省向裝備制造強省轉變。
1.以集成化和增量優質為突破口,構建裝備制造業全產業鏈。裝備制造業技術構成復雜,配套零部件多樣化,處于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和供應商、客戶等利益相關者都對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因此,高度靈活的專業化生產網絡是裝備制造業結構升級的必要條件。應圍繞“補鏈、強鏈”,進一步理清裝備制造業細分行業的上下游配套、延伸和協作的產業鏈條。打造集設計、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鏈,針對裝備軟件、創新設計等產業鏈短板開展針對性的招商強鏈。支持和引導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由單一產品制造向集工程設計、設備選購、安裝調試、維修檢測、售后服務等總承包的服務型制造企業發展,從制造商轉型為技術服務商、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探索裝備制造業協同創新和集成開發的有效方式和路徑,推進協同研發、協同制造、協同服務等,支持整機集成制造企業聯合零部件生產企業、工業工程總承包公司聯合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制造與服務相結合的協同制造模式。
2.瞄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拓展裝備制造業的市場規模。重視“互聯網+”營銷的各種實現方式,找準需求和強化營銷。注重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裝備需求升級結合,對高端數控機床、自動化控制系統、機器人等智能化裝備產品提供就近便捷服務。注重與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最具潛力的新的裝備需求結合,如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不斷提高裝備制造業對外開放度,推動軌道交通、重型機械和數控機床等骨干企業利用全球市場資源謀求發展。鼓勵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的企業通過并購境外科技企業、投資建廠、建立境外研發平臺和營銷體系等,打造跨國企業集團。以資本輸出帶動產能輸出,實現遼寧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優勢與對方市場空間和資源優勢的有機結合,在國際產能合作中彰顯裝備產品性價比好的優勢。
3.構建開放式創新平臺,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整合行業、企業等方面的資源,推進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加快突破制約高端裝備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逐步具備國際水準產品與技術研發能力。統籌政府資源,完善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在產業鏈關鍵點上精準發力。構建裝備制造業共性技術研發創新平臺和測試檢測平臺,裝備制造領域的平臺企業或自主,或通過牽頭協會、聯盟等形式,組織提供一般裝備制造所必需的全方位生產性服務。加強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在智能制造、先進機器人等領域開展重大產業技術專項攻關,力爭突破智能控制、關鍵零部件、何服系統等重大產業技術瓶頸。重點培育一批精、專、特型中小企業,逐步解決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上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的難題。完善裝備制造業研究成果共享的政策機制設計,支持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組建跨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聯盟,從橫向打通產業鏈。
4.扶持智能裝備的“互聯網+”,推動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制造裝備的發展方向是低能耗、精密和高速的裝備,把信息技術應用到裝備的創新研發中,推進裝備制造綠色智能轉型。利用信息化工具優化裝備制造企業管理流程和運營流程,發展工業軟件,應用到裝備制造業行業的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生產管理等各個環節。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和自動控制、循環再造等技術手段對存量裝備制造企業的機器設備和生產流程等進行自動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裝備制造產品、工藝、流程等設計和開發水平,在整個裝備制造產品生命周期中實現對環境影響最小化,降低能耗物耗。
[1]黃群慧,李曉華.中國工業發展“十二五”評估及“十三五”戰略[J].中國工業經濟,2015,(9).
[2]李昂,劉翰澤.推動工業設計產業化發展 加速制造業轉型升級[N].中國經濟時報,2015-11-11.
[3]郭航.中國制造2025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業崛起[N].中國產經新聞,2015-08-25.
[4]李乾韜.打造廣東裝備制造業核心競爭力[N].南方日報,2015-08-21.
[5]李景錄.裝備制造業結構優化效果顯著[N].經濟日報,2010-07-31.
[責任編輯吳高君]
F276
A
1673-291X(2016)22-0030-03
2016-06-08
李天舒(1964-),女,湖南雙峰人,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從事區域經濟、產業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