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中共蘭州市委黨校,蘭州 730070)
加快形成引領新常態的發展方式
——以蘭州市為例
徐寧
(中共蘭州市委黨校,蘭州 730070)
轉方式,是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動力源。蘭州市現有發展方式難以適應引領新常態,因此需要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產業結構、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等手段,加快形成引領新常態的發展方式。
新常態;轉方式;引領;創新驅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在進入新常態,如何順應新常態下的變化和要求,加快形成引領新常態的發展方式,既至關重要又非常緊迫。本文以蘭州市為例進行分析,以期對其他同類地區提供借鑒。
我國經濟要進入穩定的新常態,需要轉方式來引領。筆者認為,經濟新常態意味著轉方式正在進行中,是轉方式取得的現有的成績和結果;同時轉方式也是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主要推手,是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動力源。但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中的很多方面與這個要求不相適應,甚至還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和沖突(徐寧,2015)。蘭州市經濟發展基礎弱、總量小、結構層次低、創新不足等問題由于新常態帶來的轉變和變化會更加凸顯,蘭州市現有的經濟發展方式尚不能適應和引領新常態表現得更加突出(徐寧,2015)。以下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經濟速度:現有的發展方式尚不能為經濟的相對高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雖然蘭州市近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總量不大、發展不足仍然是困擾蘭州的主要問題,蘭州要實現轉型跨越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只有維持相對的高速度才有可能縮小差距實現趕超。蘭州市“十三五”規劃綱要設定了目標:“十三五”期間蘭州市經濟年均增長8%,8%的年均增速比全國高出1.5個百分點,比甘肅省高出0.5個百分點,體現了努力縮小差距的決心。在現有的發展方式下,三大需求都出現衰退或減弱的趨向,尚沒有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能夠為蘭州經濟的相對高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多年來,蘭州市推動經濟發展主要思路還是依靠需求側的“三駕馬車”,尤其側重依靠投資拉動。新常態下受多重因素影響,2011—2015年蘭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31.77%、42.34%、27.42%、22.31%、11.99%連年回落,投資的拉動作用逐步減弱。2015年,蘭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較上年回落10.32個百分點,其中2015年工業投資增速為-10.05%,較上年同期回落20.09個百分點,工業投資持續低迷。近年來,蘭州市的經濟增長主要由高的固定資產投資沖鋒陷陣,而目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乏力,投資如折翼將軍,已經難以披掛上陣了。
在蘭州的經濟發展中,外需的貢獻一直不高。近兩年來,蘭州積極融入絲綢治理經濟帶建設,全力打造絲綢之路核心節點城市,實現了對外開放的新跨越。從2011—2015年來看,蘭州市出口總額增速分別為62.09%、83.35%、19.63%、12.2%、6%,從2012年起逐年下滑。凈出口總額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在1/10左右。當前國際需求連年低迷復蘇乏力的情況下,可以初步判斷,在推動蘭州市的中高經濟增長的這場戰役中,出口這駕馬車依舊缺席。
從消費看,2015年蘭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9%,增幅較上年回落3.7個百分點;由于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仍然乏力、網購崛起導致購買力分流、社會集團購買力下降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蘭州市各類消費主體動力明顯不足,尤其是傳統消費市場持續低迷。近年來,蘭州市消費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未來在消費領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也不能指望消費成為蘭州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二)經濟結構:工業結構不合理,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
當前,蘭州市的產業結構表現為“三二一”結構,表面上看已經達到了產業結構高級化狀態,但產業內部結構還存在不夠合理的問題(徐寧,2015)。
首要的突出問題就是工業結構不合理,對重工業依賴性過強。由于歷史和現實原因,蘭州現有的工業仍然是“一五”“二五”和“三線”時期發展形成的,以能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重工業為主;本來就底子薄弱的輕工業企業在改革開放后在市場競爭中大都破產、沒落,這就形成了當今蘭州輕重工業比重失衡的工業結構(徐寧,2014)。2011—2014年蘭州市輕重工業比重中重工業占比分別為79.08%、73.83%、74.13%、72.55%,2015年受國際國內大環境的影響,重工業發展緩慢,產值下降,輕工業比重首次超過三成,達到32.78%。而新興產業尚在起步階段,雖然新興產業發展令人欣喜,但新興產業比重低,規模小,支撐蘭州市經濟發展尚顯弱小和稚嫩。
工業結構不合理導致蘭州經濟發展比較脆弱,缺乏強力穩健支撐。打個比方,就像一個人前行時只靠一條腿走路,當這條腿出現不適或者病變時沒有新的支撐力和推動力及時補上去,這個人只能是步履維艱了。蘭州的經濟發展主要依賴的重化工產業和資源型產業,也是目前我國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的領域。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6個百分點,特別是黑色金屬加工業、采礦業等產能過剩矛盾突出,行業利潤大幅下降。當前,傳統行業、重化工業、原材料行業面臨著去產能問題,未來工業經濟回升壓力較大,這對蘭州市這個嚴重依賴重化工和資源型產業的城市來說,未來確實面臨嚴峻的考驗。
存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2015年,蘭州市第三產業發展步伐加快,增長快于整體經濟。2015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提升為59.98%,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我們要看到的是蘭州第三產業比重高,主要是因為二產產值下滑造成的相對虛高,另外,這個比重和發達地區相比仍然是存在較大差距的。其實,蘭州第三產業內部也存在不穩定因素:一是目前金融業、房地產業成為第三產業中的支柱行業。2015年金融業、房地產業分別增長19.8%和11.6%,金融業拉動第三產業增長2.7個百分點。大家知道,金融業的發展和高杠桿聯系密切,而房地產業也存在去產能、去庫存的較大壓力。調查顯示,2015年全市已竣工、未出售的房屋面積達460萬平方米,占全市銷售面積的比重達67.99%。可見,這兩大產業以后不可能成為經濟支柱,反而有可能成為風險之源。二是物流、電子商務、社區服務和文化旅游服務等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落后。例如,蘭州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有豐富的資源,但由于沒有做好從資源到產品的開發工作,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與周邊城市相比仍然落后。
(三)經濟動力: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驅動,驅動方式還基本沒有轉變
蘭州市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多年來主要靠投資驅動。新常態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年回落工業投資持續低迷,與此同時,蘭州經濟增速也逐年下滑,可見目前蘭州還沒有找到能夠替代投資的驅動方式。當前,蘭州市驅動方式轉變面臨的困難和障礙較多,一是研發經費投入相對不足。由于蘭州當前較低的經濟總量和發展水平限制了蘭州對創新方面的投入,雖然蘭州市被列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之一,但R&D投入強度指標連年回落,可見是民生或其他方面的支出擠占了研發經費。目前蘭州市的水平還處在引進消化和吸收階段。二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實際舉措和平臺搭建不夠完善,產學研融合不夠,沒有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比較優勢,企業創新能力低下(徐寧,2015)。這些因素導致創新還沒有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驅動方式還基本沒有轉變。
(四)經濟發展形態:經濟發展方式仍處在較低層次
近年來,蘭州市轉變發展方式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目前仍然沒有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這里用投入彈性系數來初步判斷經濟增長方式的類型。若投入彈性系數≥1,則為完全粗放型(李聲明,2011)。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代替生產要素投入增長率,計算出蘭州市2011—2015年期間投入彈性系數分別為2.12、3.16、2.05、2.15、1.32。2011—2015年蘭州市投入彈性系數都大于1,可見蘭州市的增長方式仍然粗放,發展方式仍處在較低層次。
在我國經濟正在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蘭州和全國一樣,必須要清醒認識到,新常態創造了新的戰略機遇,提供了新飛躍的要素、條件、方法和環境,但機遇要變成現實,還必須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積極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才能切實完成轉方式的歷史任務(李文,2015)。當前,蘭州市要順應新常態的變化和要求,需要通過以下手段,才能形成引領新常態的發展方式。
(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努力實現驅動方式轉換
蘭州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還是有一定的基礎和優勢的。蘭州的人才密度和綜合科技實力長期居于比較靠前的位置。首先,要把孵化器作為產學研融合的突破口,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上,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配套政策,著力把新區產業孵化中心打造成為蘭州、甘肅乃至輻射西北的科技孵化“航空母艦”,使科技人才優勢發揮出來。其次,要著力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要通過各種扶持措施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主體、技術創新主體和成果運用轉化主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要鼓勵和支持全市骨干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重點產品。
(二)壯大培育新興產業,提升產業結構
蘭州要提升產業結構,一方面,加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質增效,通過一些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傳統產業集聚、升級。鋼鐵、有色、建材、煤炭等行業是“僵尸企業”較多的行業,也是蘭州市化解過剩產能的重點行業,在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化解產能過剩的同時,通過蘭州石化、蘭州電機搬遷改造、建設蘭石高端裝備產業制造園、蘭州聯合鑄造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建材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另一方面,要壯大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前,蘭州市經濟發展仍處在投資拉動階段,充分利用國家開發西部的政策和資金,引導資金投向新常態下發展前景看好的電子信息、文化旅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三)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尋找新的支撐力和推動力
蘭州經濟發展比較脆弱,缺乏強力穩健支撐,主要原因在于長期依賴重化工業,沒有新的支撐力和推動力,沒有多個新的增長點。要實現發展動力升級,就要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尋找新的支撐力和推動力。首先要結合當地實際,利用自己的優勢項目,重點圍繞電子信息、文化旅游、健康養生、新材料以及城市投資開發等新興產業,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靠鼓勵和支持是不夠的,政府需要做很多具體的工作,一方面要簡政放權,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讓市場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靠市場和制度的力量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還要利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在一些核心技術和核心產業領域實施趕超戰略,積極提供公共產品,打造創新發展的新亮點,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發展平臺和空間。①根據相關年份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計算而得。
[1]徐寧.加快形成引領新常態的發展方式[N].蘭州日報,2015-12-23
[2]徐寧.新常態下蘭州經濟發展的挑戰和應對[J].生產力研究,2015,(5):81-84.
[3]徐寧.蘭州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分析[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2014,(5):47-51.
[4]李聲明.民族自治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100-103.
[5]李文.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N].人民日報,2015-06-02.
[6]蘭州市統計局.2015年蘭州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及2016年展望[EB/OL].蘭州政府門戶網站,2016-02-15.
[7]蘭州市政府.2015年蘭州政府工作報告[R].2016-03-22.
[責任編輯吳明宇]
F124
A
1673-291X(2016)22-0110-03
2016-07-08
徐寧(1969-),女,山西運城人,教授,從事區域經濟、民族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