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海燕
(云和縣山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浙江 麗水 323600)
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探索與思考
梅海燕
(云和縣山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浙江 麗水 323600)
云和實施“小縣大城”發展戰略以來,走出了一條協調推進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跨越發展之路。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現行的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在不斷的實踐中,云和初步建立了扶貧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同步推進的體制機制。
扶貧改革;城鄉二元結構;城鄉一體化
云和縣地處浙西南山區,居甌江上游、麗水市腹地。總面積989.62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3個鎮、3個鄉,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國家級生態縣”“全國文明縣城”。云和實施“小縣大城”發展戰略以來,走出了一條協調推進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跨越發展之路,90%的工業集聚在縣城,80%的學生在縣城就讀,70%的人口居住在縣城,城市化率達63%。2011年,全縣戶籍人口11.2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54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 570元,分別為全省平均水平的72.8%、57.9%。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的加快推進,現行的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扶貧開發的需要。因此,探索建立扶貧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同步推進的體制機制,顯得十分必要。
2014年云和縣作為全國扶貧改革試驗重點縣,承擔著全省改革試點的重任。這項改革情況復雜、敏感性強、關注度高,難度很大、風險也很大。云和縣抓住上下重視改革的機遇,爭取上級政策層面的支持,找準了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最大程度地釋放改革紅利,有力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
一是深化異地搬遷安置方式創新。立足“小縣大城”發展戰略的內生需要,以農村人口向縣城集中為重點,以下山移民、內聚外遷為載體,持續深化農民異地搬遷安置方式創新,不斷加快人口集聚步伐。
二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造,逐步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產權制度和城鄉統籌的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進一步促進資產合理流動、優化組合和保值增值。
三是啟動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逐步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建立以合法穩定住所或者合法穩定職業為基本條件,按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的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
四是開展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試點。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跨社流轉試點,進一步激發農村土地潛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為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推進社區管理服務方式創新。以異地搬遷進城人員為對象、以異地搬遷進城人員安置小區為重點,全面推進社區管理服務方式創新,積極開展農民就業培訓服務和“融入社區”服務,讓異地搬遷進城農民不再“邊緣化”。
六是要全面推進中心村鎮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和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全面優化中心村鎮居住條件。實現沿線美麗鄉村創建、村莊環境整治的全覆蓋和現代農業園區的全面推進,推動中心村鎮的串點連線成片發展。
第一,作為一個欠發達的小縣,盆地面積小,城鄉一體化建設所需的資金、土地等要素不能適應發展需求,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已成為影響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瓶頸。
第二,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成了社會協調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農民不是農民、市民不是市民的身份,給進城人口帶來的不僅是尷尬和辦事不便。
第三,行政村的功能開始出現萎縮的傾向。下山移民后,農戶之間居住分散,村級公益事業惠及面變小變散,作為行政村的功能開始出現萎縮的傾向,對黨支部核心作用的發揮、村委會自治職能的履行、村經濟合作社經濟管理的實現都提出了新的命題,老的體制沒有打破,新的機制沒有形成,出現了管理上的漏洞和真空。
一是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村經濟合作社組織建設,推進社會身份和經濟身份相分離,加快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產權制度和城鄉統籌的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進一步促進資產合理流動、優化組合和保值增值,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二是深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劃分,建立以合法穩定住所或者合法穩定職業為基本條件,按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的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賦予農民與市民同等權利,最終改變城鄉居民的身份差別。本縣異地搬遷進城人員,在縣城中心城區規劃用地范圍內擁有合法穩定住所或有固定職業后,戶籍遷入所在社區,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三是全力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試點。在符合“一戶一宅”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允許本縣農村村民在縣域范圍內跨村進行農村宅基地地使用權流轉;允許由農村宅基地所有權人(即村民委員會或經濟合作社)統一有償收回農村空閑宅基地后,通過公開掛牌競標方式有償流轉,進一步激發農村土地房屋潛力,為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加強異地搬遷進城人員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以異地搬遷進城人員為對象、以異地搬遷進城人員安置小區為重點,通過調整社區規劃布局,完善社區組織體系,深化社區民主自治,創新社區管理體制,增強社區服務功能,不斷提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讓異地搬遷進城的農民不再“邊緣化”,真正過上城市市民的生活。
[責任編輯吳明宇]
F291
A
1673-291X(2016)22-0118-02
2016-06-08
梅海燕(1981-),女,浙江云和人,經濟師,從事農村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