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暉
(榮成市社會管理服務研判中心,山東 榮成 264300)
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踐和啟示
——以榮成為例
黃春暉
(榮成市社會管理服務研判中心,山東 榮成 264300)
以榮成市為例,系統地介紹該市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全面總結在信用建設推進過程中的經驗做法,以期對其他區域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具有較現實的參考與借鑒意義。
信用;征信;管理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重要方針。“郡縣治,天下安。”作為國家社會治理體系的基層樞紐,縣域信用體系的成熟運行,將為建設省域乃至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奠定基礎。作為經濟強縣,榮成一直是山東省縣域發展的“領頭雁”。但近年來,受不良社會風氣和利益多元化的影響,轄區內也出現了一些誠信缺失、道德滑坡、信任危機等社會問題,成為影響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制約因素。為此,榮成市把誠信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自2012年起連續四年開展誠信建設活動,2013年底在山東省率先啟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樹立起“守信得激勵、失信受懲戒”的社會導向。2016年4月份,榮成市獲批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是山東省唯一、全國僅有的3個縣級創建示范城市之一。
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榮成市把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堅持自上而下推進作為一條重要原則加以遵循,做到了“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科學規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新生事物,全社會普遍關注。圍繞保證工作有序推進,榮成市先后組織召開14次專家論證會、專題研討會、現場交流會,就建設信用體系進行規劃設計,建成了國內最為完備的榮成市社會征信管理系統,創新探索出覆蓋全市各個層面的信用管理運作體系。組建了由市長任組長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成立社會信用信息征集管理辦公室,負責社會性信用信息的征集和管理;出臺了市級征信管理規范性文件25件,行業信用監管文件260多件,為榮成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堅持政府帶頭。為增強信用體系建設的嚴肅性和影響力,榮成市委、市政府堅持從自身做起,帶頭運用信用評價。凡是市里出臺的獎勵性政策文件,全部注明適用的信用等級;凡是資金扶持、項目申報、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等公共資源分配活動,優先考慮誠信度高的企業和個人;凡是崗位招考、評定職稱、政府資金補助等社會管理活動,都必須進行信用審查,信用等級為C、D級的個人,取消相應資格。目前,已出具使用信用報告1萬多份,提供公務查詢7萬人次。
三是堅持信息平臺共建共享。過去各部門都有自己的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但僅限于行業內部管理,彼此不連通、不共享。為此,榮成市建立了以“兩網四庫”為載體的征信管理系統。“兩網”,就是利用電子政務網建立“公共征信網”,與142個部門單位進行聯網;依托互聯網建立“信用榮成網”,對外提供信用查詢和信用公示。“四庫”,就是以居民身份證號碼和社會統一信用代碼為基礎建立自然人、社會法人、黨政機關、村居組織信用信息數據庫。黨政機關、村居組織數據庫屬全國首創,是征信管理在黨員干部群體中的創新性實踐。依托“四庫”,將全市80多萬社會成員全部納入征信系統,實現了征信對象全覆蓋。目前,共征集基礎信息800多萬條,各類信用信息40多萬條,其中守信信息37萬條、失信信息4萬多條。
四是堅持兌現信用懲戒與獎勵。榮成市在開展經濟社會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強化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產品,先后為社會法人和自然人開具信用報告9 500份,向行政執法機關提供信用查詢46 086人次,部門共享信用信息超過69.8萬條;依托“信用榮成網”、微信公眾平臺、公眾查詢機等發布窗口,公開信息7.8萬多條,社會查詢量達65萬人次。同時,榮成市鼓勵金融機構以信用管理為平臺,創新誠信貸款產品。榮成農村商業銀行推出“個人榮譽貸”業務,對誠信個人放寬授信額度和還款期限,并給予30%的利率優惠,目前已有284名市民申請到個人榮譽貸,授信金額8 600萬元。
回顧三年來的探索實踐,榮成市首先通過開展誠信建設活動,在全社會營造氛圍、形成共識;然后建立征信體系,搭建管理平臺,把誠信建設由道德引導層面提升到制度保障層面;接著又在信用評價結果應用上下功夫、做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果。全市社會矛盾糾紛減少了22.8%,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下降了26%,政府公信力和干群互信度大幅提升,群眾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6%以上,被確定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山東省投資環境最佳縣市。
榮成市積極作為、不等不靠、以我為主,加快建設信用體系的生動實踐,符合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符合推動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社會治理的實際。同時,榮成的做法帶來了一些有益的啟示:
第一,要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政府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對其他社會主體誠信建設發揮著重要的表率和導向作用。必須以政府重信守諾為重點,加強公務員誠信管理和教育,全面推行依法行政、陽光行政,樹立“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政府形象,以黨政公信增進干群互信、帶動社會守信。
第二,要營造良好的輿論生態。要大力培育誠信文化和法治觀念,將誠信教育貫穿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弘揚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傳統文化和現代市場經濟的契約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良好風尚。
第三,要營造良好的制度生態。要堅持市場導向、群眾導向、問題導向,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制定信用信息采集使用、信用評價和分類管理等標準,建立誠信“紅黑榜”發布制度,形成揚善抑惡的制度機制和社會環境。
第四,要營造良好的應用生態。政府部門要加強信用信息公開和共享,帶頭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充分運用信用激勵和約束手段,加大對誠信主體激勵和對嚴重失信主體懲戒力度,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和社會治理體制。
[責任編輯吳明宇]
F832.4
A
1673-291X(2016)22-0121-02
2016-07-08
黃春暉(1969-),男,山東榮成人,主任,經濟師,從事社會信用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