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達珍
(蘇州大學 社會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城市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探究
姜達珍
(蘇州大學 社會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小政府,大社會”是我國社會管理改革的方向,其內在要求是服務社會化、社區化。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利用率低是制約社區服務的主要因素,缺乏整合則是其中主要原因。服務主體整合理念落后、能力不足,主體間缺乏聯系等導致人力資源整合存在問題。更新服務主體管理理念,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構建不同層次的信息及整合平臺等措施,可以有效解決社區服務人力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促進社區服務的有效開展。
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機制;平臺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穩定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國家更是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一個社會的和諧穩定不僅依賴于個人、組織更是依賴于社區的良好建設。社區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服務是社區發展的關鍵。為了社區的良好建設,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問題必須盡快提上日程。
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筆者需對社區服務、社區服務人力資源及整合等概念進行界定,有助于把握研究的方向和內容。
1.社區服務。社區服務是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產生的。對于社區服務的定義,國內學者存在著不同觀點,不過就實質而言并無太大差異。一般而言,社區服務是指在政府的倡導和扶持下,以街道和居委會為依托,發動和組織社區成員,利用和開發社區資源,為滿足社區成員的各種需求而展開的,本質為社會福利性質的社會服務活動。
2.社區服務人力資源。社區服務人力資源,顧名思義,就是指伴隨著社區服務的產生而出現的一群致力于社會服務工作的人員。簡而言之,就是開展社區服務工作的人。
3.整合及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東西通過某種方式而彼此銜接,從而實現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將零散的要素組合在一起,并最終形成有價值、有效率的一個整體。
本文中的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就是將所有存在于社區服務主體中的專職、兼職、志愿者等人力資源通過一定的方法、措施和機制將其整合在一起,使人力資源的使用達到最優配置,從而促成組織和部門革新,提高社區服務效率。
通過深入觀察和了解,發現當前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中存在很多問題,有幾類問題是大部分社區共同存在的,主要可歸為以下幾點。
1.服務主體缺乏整合意識和能力。良好的整合意識和優秀的整合能力是人力資源整合的前提,只有具備這兩者,人力資源整合才能高效地完成。就目前而言,我國大多數的社區服務主體意識不強,整合能力薄弱,導致出現人力資源配置上存在不合理的現象,致使社區服務人力資源出現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不高等問題。
2.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程度低。雖然整合主體對人力資源進行了相應的整合工作,可是依然出現整合程度低的現象。這個問題帶來的后果是,在即將開展一項社會服務時,不能及時找到需要的人才,或者在開展服務的過程中,如若遇到突發事件,很難立即調配到相關行業的替補人員。這樣不僅會給開展服務工作帶來困難,也降低了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3.缺乏人力資源整合機制。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離不開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整合機制,健全的整合機制可以將社區服務主體各部分之間緊密地聯系起來,互相配合,協調發展,對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有很大的意義。現在很多社區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存在諸多問題,缺乏規劃,統籌率低。科學有效的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機制是保證服務開展的必要前提,對社區的發展有重大意義,雜亂無章的人事管理只會給社區服務的開展帶來不必要的困難和障礙。
4.缺乏人力資源整合平臺。合理的整合機制需要依托在整合平臺上才能成功得以落實,整合平臺可以公開收集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力資源信息并將其整合后展現在公眾面前,使需要的人方便快捷地了解獲取信息,解決人力資源方面的問題。目前,大部分社區沒有屬于自己的人力資源整合的平臺,既沒有網絡人力資源整合平臺,也沒有實際生活中的關于人力資源整合的部門窗口。人力資源整合平臺的缺乏,嚴重阻礙了社區服務的順利開展。
在發現了解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存在的問題之后,只有在此基礎上探索問題發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出解決的對策。通過研究,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服務主體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制約且專業性不強。我國社區發展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其社區服務人力資源管理也歷經從傳統到現代的變化,然而現代的社區人力資源管理和整合的研究成果并未全部應用到社區的工作人員身上,還是有大量的管理者或工作人員繼續沿用傳統的管理理念,沒有接觸新的管理方法,此種做法直接影響了社區服務的成效。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社區的飛速發展,在此種新形勢下,傳統的管理理念已經滿足不了當下社區的快速發展和轉型。社區服務主體所持有的老舊的管理理念帶來的弊端,已經嚴重阻礙了社區的穩步前進。
2.服務主體各自為政,疏于聯系。在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出現整合程度低、整合不徹底的情況,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各部門、組織、機構、居民和志愿者太過分散,而且不同部門之間缺少聯系,分割嚴重,各自為政。(1)條塊分割嚴重;(2)機構重疊,人浮于事。正如古語云:“三個和尚沒水喝。”所以,必須通過職能改革整合完善。
3.缺乏相關制度。由于在政府部門常常出現人浮于事的現象,存在一些玩忽職守、懈怠工作的人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會為自己增加工作量,對于急需解決的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機制的問題視而不見,更不會耗費精力制定相關制度和政策。甚至,即便已經出臺了相關制度和政策,仍有部分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因為各種利益關系或其他因素未將其傳達下去,使其無法實施。所以,即使人力資源整合主體具備較強的整合意識和能力,但是缺乏權威的制度上的支撐也很難克服眾多不良因素,將其付諸實施,這種現象應被重視。
4.不具備建立資源整合平臺的條件。在社區服務人力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只有科學有效的整合機制是不夠的,再完美的整合機制也必須依靠便捷的平臺才能被付諸實踐準確落實。但是,當前,社區服務資源整合平臺嚴重匱乏,造成了人力資源調配和流動異常困難的問題,間接影響了社區服務的順利展開。主要原因是,服務主體不具備建立資源整合平臺的條件。以上種種問題涉及到太多部門,很難協調,使得平臺建設難以順利開展。
當下社區服務人力資源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社區的發展,整合社區服務人力資源刻不容緩。
1.服務主體應加強更新管理理念的學習,提升自身能力。由于受到傳統管理理念的制約,當前的社區服務人力資源體系紊亂不堪,造成工作人員工作效能急劇下降,導致社區服務質量越來越差,所以必須加強社區服務主體更新管理理念的學習,摒除老舊管理理念帶來的消極影響,內化新思想,提高自己的責任感,增強自己的團隊意識和整合意識。另外,為了能更好地適應當下社區服務的開展和社區的穩定發展,更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素養以及綜合能力,服務主體應當盡可能多地學習新的文化知識和與本職工作相關的專業性理論。
2.加快機構改革步伐,明晰各主體之間的權責。服務主體必須加快機構改革的步伐,理順各主體之間的權利和責任。首先,個主體之間應相互加強聯系,促進人力資源流動。對于同一個地區的社會組織和服務機構可建立屬于自己的聯絡方式,方便人員協調和服務策劃。對于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一個社區服務同盟組織,并規定當地所有的獨立民間社會組織和服務機構的服務站點全部設在同盟區域內。另一方面,服務主體尤其政府等行政部門,應進行正確的職能定位,合理設崗,明確職責,避免職能重疊,權責不清,提高資源利用率。
3.進行制度改革,構建三位一體的整合機制。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整合機制是人力資源整合過程中的關鍵要素,只有具備完整合理的整合機制才能確保資源的有效運用。為了解決大部分社區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缺乏整合機制的問題,整合主體必須制定有效的整合機制加以改善。首先,要進行制度改革,良好的整合機制須有制度的支撐才能得以建立和實施。其次,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組織來承接,各服務主體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的整合機制。為促進社區服務發展,政府應建立健全制度,出臺相關政策,轉變政府職能,加大財政投入,購買社區服務,由社會組織來承接服務,協調其他服務主體共同參與,使整合更加高效。
4.分級整合,建立不同層次的整合及信息平臺。就目前而言,整合平臺可分為網絡平臺和現實生活中實際的人力資源整合部門,此類部門可以依附在任一社區服務組織,或者民政部等相關部門。這類整合平臺并不需要過大的辦公地點,開設一個整合窗口即可。另外,服務主體可從多個角度進行整合,在縱向上,可以實行分級整合,區、鎮、社區等從上而下每個層級都設置網絡或者實際負責人力資源整合的窗口,上傳下達。橫向上可以設立社區服務人事整合平臺、社區服務民主監督平臺、社區信息網絡平臺等等。社區服務人事平臺,可以收集整合關于社區服務有關的各種人力資源的信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充分挖掘社會力量和社區潛在人力資源投身于社區服務,為居民提供更周到更便利的服務。多種平臺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全方位整合,大大增加了人力資源整合的力度和程度。
[1]郭榮茂,楊貴華.城市社區資源整合中的自組織能力建設——上海大寧路街道社區資源整合調查[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14-18.
[2]李力,張國桐.淺析城市社區資源的整合[J].理論界,2007,(8):79-80.
[3]蒲振雷.新時期城市社區資源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8):34-36.
[4]強錦敏.淺論城市社區資源的整合利用[J].實事求是,2003,(5):59-60.
[5]馬海燕.淺析城市社區資源的整合[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09,(2):93-96.
[責任編輯劉瑤]
C916.2
A
1673-291X(2016)22-0136-02
2016-06-08
姜達珍(1991-),女,江蘇鹽城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城市社區服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