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霜梅
?
淺議原增值稅納稅人如何應對“營改增”稅制改革
文/劉霜梅
摘要:隨著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原增值稅納稅人應充分認識稅制改革對自身企業的有利影響,合理進行納稅籌劃 ,加強各項可抵扣業務的管理,并進行準確的會計核算,真正使企業稅負降到最低。
關鍵詞:營改增稅制改革;抵扣鏈條;納稅籌劃;稅負降低
隨著2015年5月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很多原增值稅納稅人感到很茫然,認為企業已經是增值稅納稅人了,營改增稅制改革與我企業沒有多大關系。到底營改增對原增值稅納稅人有沒有關系呢?以下從營改增稅制改革、對原增值稅納稅人的影響及原增值稅納稅人的應對措施三方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現行的流轉稅制度始于1993年,為了適應現代商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對流轉稅改革勢在必行。李克強總理在營改增稅制改革座談會上說:“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增值稅有利于一個國家現代經濟的發展、工業化的提升和服務經濟的發展,很多國家因此而實現了產業升級。我們要看到,當前是減,未來更利國利民。這為下一步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稅收制度打下基礎。”
財稅〔2016〕36號,《財務部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全面推開了營改增試點,征稅范圍擴大到銷售服務、交通運輸服務、郵政服務、電信服務、建筑服務、金融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
增值稅、營業稅都屬于流轉稅稅種。增值稅,是指對在境內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提供營改增應稅服務的單位和個人,就其銷售額計算稅款,并實行稅款抵扣制的一種流轉稅。其特點是按全部銷售額計稅,但只對其中的增值征稅,實行稅款抵扣制,稅款隨貨物銷售逐環節轉移,最終消費者承擔全部稅款。其性質為以全部流轉額為計稅銷售額,稅負具有轉嫁性,按產品、服務實行比例稅率。
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抵扣鏈條全部打通,進項稅額可抵扣范圍擴大,原增值稅納稅人的總體稅負會有所降低。
(一)營改增稅制改革對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影響
對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來說,稅負的增減主要是由外購成本決定的。外購項目越多、進項稅額抵扣就越多,稅負也就越低。外購成本可抵扣范圍的變化對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影響主要列舉以下幾方面的例子:
1.購入不動產及不動產在建工程的進項稅額抵扣。一直以來,構成不動產實體的材料和設備,包括建筑裝飾材料和給排水、采暖、衛生、通風、照明、通訊、煤氣、消防、中央空調、電梯、電氣、智能化樓宇設備及配套設施等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能否抵扣是稅企兩家爭議的焦點。在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15號《不動產進項稅額、分期抵扣暫行辦法》的公告中明確規定用于以上設施、設備等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平息了原稅企兩家的爭戰。
2.收到提供交通運輸服務的進項稅額抵扣。營改增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購進原材料等發生運輸費用,如果取得運輸企業開來的專業發票,可以按照7%的稅率抵扣進項稅額。其中:專業發票可以是普通發票,也可以是增值稅專用發票。由于普通發票未納入防偽稅控,所以存在無法聯網識別票款是否一致、是否虛開發票等的弊端。營改增后,運輸服務業的增值稅稅率改為11%,并須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才可以抵扣,這就很大程度地堵塞了在沒有真實交易情況下票款不一致及虛開發票等的漏洞。
3.取得住宿服務、培訓服務、物業管理、保險服務、不動產租賃服務等服務費用的進項稅額抵扣。營改增后,住宿費、培訓費、物業管理費、保險服務費、不動產租賃費這些服務費用都納入了增值稅抵扣范圍,原來按含稅金額計入成本費用,現在改為按不含稅金額計入成本費用,不僅減少了增值稅,還降低了成本費用。
(二)營改增稅制改革對原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影響
營改增后,原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從5%降到了3%,以年收入80萬元為例,原年應納稅額為4萬元,現降為2.4萬元,降了1.6萬元,稅負降了40%,這也是李克強總理強調的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一個特例。
營改增后,原增值稅納稅人能否順利做到稅負只減不增,還需要取決于企業自身的籌劃。原增值稅納稅人應全方位剖析營改增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及時制定應對措施,防范和化解涉稅風險。納稅籌劃到位,稅負會降低,如果籌劃不到位,稅負反而會上升。企業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管理,及時制定應對措施:
(一)業務管理
對現有取得營業稅發票源的業務進行梳理,設計出適合自身企業特色的最佳業務組合,制定出合理的流程制度,加強對抵扣鏈條業務的管理。
(二)合同管理
對原合同進行逐項梳理, 如工程項目,其他服務項目,哪些是續建項目,哪些是新建項目,審閱上述項目的合同版本,及時修訂和規范營改增后的合同文本,重點關注合同中提供發票類型,提供發票時間,價稅分離,甲供材料清單等條款。
(三)招標管理
在工程項目招標時,要求投標人按工程項目清單報價,報價包括人工費、設備租賃費、材料費、機械費、間接費、利潤等項目,各項費用應不含投標人可以抵扣的增值稅。
若工程項目含較多可由甲方采購的設備、材料、應分開招標,由建設方單獨采購,并在發包時判斷是否是甲供工程。
(四)發票管理
1.對目前正在實施的工程項目不動產租賃項目、保險項目等進行梳理。哪些已取得發票,哪些未取得發票,建立備查登記薄,5月1日前完成付款的應取得營業稅發票,于5月1日后原則上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財務部門應將未開票信息傳達給各業務部門。
2.對提供交通運輸服務的業務進行梳理,做好時間節點的過渡,營改增后應索取合法有效的稅率為11%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3.盡量避免出現滯留票
滯留票是指銷售方已開出,并抄稅報稅,而購貨方沒進行認證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1)一般納稅人只要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在180天內都必須認證抵扣,經核實不屬于進項抵扣范圍的,一律做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從而確保增值稅專用發票存根聯與抵扣數據信息比對一致,消除滯留票。
(2)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經濟往來購銷業務都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不應當開具普通發票,因為普通發票未納入防偽稅控。
(3)系統之前不能比對出滯留票數據信息。目前,由于購銷往來業務開具普通發票而造成的滯留票問題一定存在,這方面的信息資料無法查找,勢必給不法納稅人造成可取之機。
(4)已被紅字沖銷的專用發票,在提取滯留票信息資料時,應修改程序將這部分滯留票信息篩選出去。
(五)供應商管理
對供應商信息進行梳理,及時完善營改增范圍內的供應商一般納稅人信息,盡量選擇一般納稅人做供應商,確保扣除進項稅后的采購成本最低。
(六)關聯交易管理
中國人向來講究趨于安定的習慣,而擁有屬于自己的住宅便是這種思想的核心。離婚率提高、復合家庭減少會令居民戶數增加,對住宅需求的顯著增加,成為城市住宅價格上漲的重要推動因素。
梳理現有的內部關聯交易,包括資金借貸管理咨詢服務等。對營改增的新變化,提前做出應對,降低稅務風險。
(七)會計核算管理
針對營改增的會計核算發生變化,應對相關的業務單據格式、業務單據傳遞流程、會計核算辦法和信息系統進行調整。認真研讀有關營改增的財稅政策,進行正確的賬務處理,避免因賬務處理不當造成稅款罰款及滯納金的損失。例如: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15號《不動產進項稅額、分期抵扣暫行辦法》中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以下稱納稅人)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在會計制度上按固定資產核算的不動產,以及2016年5月1日后發生的不動產在建工程,其進項稅額應按照本辦法有關規定分2年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為60%,第二年抵扣比例為40%。企業在會計核算時如果忽略這項規定,就可能對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八)其他管理
企業應盡量減少視同銷售與進項稅額轉出;其他成本費用盡量獲取專票;因增值稅是價外稅,在取得專票時,盡量避免供方虛抬物價,爭取進項抵扣最大化。
綜上所述,營改增稅制改革,為企業打通了抵扣鏈條,原增值稅納稅人應充分認識稅制改革對自身企業的有利影響,合理進行納稅籌劃 ,加強各項可抵扣業務的管理,并進行準確的會計核算,真正使企業稅負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財稅〔2016〕36號,財務部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
[2]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15號《不動產進項稅額、分期抵扣暫行辦法》.
[3]有關營改增的培訓資料.
(作者單位:山西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
上接(第176頁)
作中。當前,大多數工業企業對納稅籌劃有一定認識,也有一定的實踐意識,但是納稅籌劃、核算等具體工作還未得到有效落實。所以,工業企業應把納稅籌劃這項工作納入到日常生產和經營中,納稅會計負責人員應深入掌握企業的產品工藝設計到物料、產品出入庫相關票據的索取等環節,進而結合納稅管理及籌劃的實際需求制定科學有效的對策,予以調整,最大限度的降低稅負。另外,工業企業還應積極做好納稅籌劃的核算工作,通過選擇供應商開展籌劃增值稅工作,如果供應商為一般性納稅人,那么需要開具增值專項發票;如果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那么可在對比產品抵扣增值稅差和產品價格產基礎上選擇供應商,以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
4.集中商議,有效預防風險
當前,工業企業的納稅管理及籌劃工作通常是由自身的納稅會計人員進行研究和制定的,而制定出的納稅管理及籌劃方案會對企業經營、生產等部門帶來不同程度影響。所以,在確定制定好方案后,不但要綜合考慮企業各部門的意見,同時還應請相關專家參與研究和討論,以明確方案的可行性,并要對討論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完善方案,進而提升納稅管理和籌劃方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有效預防和控制納稅籌劃的風險。
總之,納稅管理和籌劃是現代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一項重要的而又嚴謹的工作,是減輕企業稅負,提高經營利潤的重要路徑。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工業企業應積極掌握納稅籌劃技巧,提升認識,將納稅籌劃貫穿到生產經營中,做好納稅管理和籌劃工作,實現企業經營效益最大化。
[1]安小戈.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5,9(12):159-160.
[2]李建軍.淺議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必要性與籌劃技巧[J].商業文化,2011,10(9):507-508.
[3]饒莉.企業財務管理與納稅籌劃相結合的探討[J].財經界,2009,12(7):155-156.
[4]梁金瑩.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企業研究,2011,10(5):377-378.
[5]翟繼光.中小企業稅收籌劃政策與稅收籌劃[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241-242.
(作者單位:福建武夷煙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