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茂松
?
淺析“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文/侯茂松
摘要:2016年5月1日起,營業稅全部改征為增值稅,從此營業稅宣告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這就是“營改增”。本文對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這一改革實施的歷史背景、以及實施后對企業、地方政府的稅負的影響,作一次簡單的初步分析,并提出一些膚淺的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增值稅;營業稅
營業稅是對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屬于我國現行三大流轉稅之一。增值稅是對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勞務等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增值稅具有價外計稅、多環節不重復征稅等特點,是目前各國普遍征收的一種稅收。
(一)減少了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
增值稅和營業稅作為我國兩大主要稅種,也是我國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增值稅的分配方案是中央與地方按比例分配,但絕大部分收入要上交中央,是國稅第一大稅種,而營業稅是地方稅第一大稅種。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變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這樣就直接降低了地方的財政收入。今后如何彌補因稅務改革后導致地方稅收的減少,這將是有關部門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對企業的影響
增值稅納稅人按照經營規模和會計核算是否健全等標準,一般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一般納稅人,是指年應納增值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且會計核算健全的企業和企業性單位。小規模納稅人是指經營規較小,年應稅銷售額在規定標準以下而且會計核算不健全的單位和個人。但是,如果小規納稅人會計核算健全,能提正確計算出進項稅額、銷項稅額以及應納稅額,并且按照稅務機關有關規定,報送有關稅務資料的,也可以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不規模納稅人一旦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后,除非有特殊情況,不能再轉化為小規模納稅人。“營改增”后到底對企業稅負有多大影響?下面本人簡單對兩種不同的納稅人的稅負影響作一下簡單的分析。
1.對小規模納稅人稅負影響
“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是按照銷售額和3%的征收率的乘積的簡易方法來計算應納稅額。由于增值稅是價外稅,所以小規納稅人的銷售額如果是含稅也要通過公式轉換為不含稅的銷售額,并且不得抵扣進項稅額。具體各行業稅收負擔到底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主要看改革后的增值稅的征收率與原來營業稅時的稅率進行比較。“營改增”之前,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和文化體育業為3%;金融保險業、服務業、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均為5%,稅負降低了40%。娛樂業為5-20%,更是遠遠高于小規模納稅人3%的增值稅的征收率。因此,不考慮其他價外因素,單單從簡單的稅稅上作比較,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負都會比“營改增”前繳納營業稅時的稅負要低得多。盡管交通運輸業等3個行業的“營改增”后的增值稅征收率保持3%未變,但都知道,增值稅是價外稅,當小規模納稅人采取含稅方式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時,應將含稅銷售額換算為不含稅銷售額。其計算公式: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征收率)
因此,無論是哪個行業的小規模納稅人,“營改增”后,稅負都比征收營業稅時低。
2.改革后對一般納稅人稅負擔的影響
因為一般納稅人,進項稅額可以抵扣銷項稅額,所以進項稅額比重的大小,就決定了不同企業稅負輕重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種類型企業之間的抵扣差異較大,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以服務型企業為例,人力成本占的比重很高,沒有進項稅額或者進項稅額很少,也就抵扣得少,對這些行業來說,不但達不到減負的效果,甚致稅負還有所增加,這就需要稅務部門和納稅人雙方共同努力,政策制定者要從政策面給予政策傾斜,而納稅人可以通過多購進固定資產增加進項稅額來規避風險。對于制造型企業來說,其本身就存在著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營改增”之后,企業稅負減少較為明顯。還是通過對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和文化體育業,金融保險業、服務業等行業“營改增”前后的對比,一般納稅人各行業稅負的增減情況大致可以得到初步的反映。
稅收改革后,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在一般納稅人中的增值稅率各自為11%和6%,兩行業企業在沒有進項稅額抵扣可抵扣的情況時,稅率明顯高于原來征收營業稅時的稅率,從而導致他們的稅負會比“營改增”前高很多。假如有一現代服務業某月的銷售額分別為100萬元,則“營改增”前,該企業繳納的營業稅為:100×5%=5萬元,“營改增”后,繳納的增值稅分別為公式:100/(100 + 6%)×6%=5.66元,增加了13.2%的稅負。 然而,正是因為一般納稅人都可以以進項稅額抵扣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而這些企業均有進項稅額的外購項目,包括外購的機器設備等所含的進項稅額。最終,一般納稅人的稅負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最關鍵的因素要看可抵扣的進項金額與其銷項金額比例。當這個比重達到一定水平時,企業的稅負與改革前可能持平,比重高于此水平時稅負減少,比重越高,稅負減少的幅度越大。
綜上所述,“營改增”有利于我國稅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最終消除了重復征稅的現象,企業整體稅負普通有所下降,特別是第三產業稅收負擔將下降明顯。這對小微企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的規范發展,鼓勵大眾創業都有幫助。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短期內享受的減稅較多,但長期看,對其開拓下游客戶也有一定的制約作用。但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對有些行業(主要如服務行業,沒有進項可抵扣或者進項很少的行業)不但起不到減負的效果,反而會使稅負不減反增,這就需要稅務部門和納稅人雙方共同努力,政策制定者要從政策面給予政策傾斜,而納稅人可以通過多購進固定資產增加進項稅額來規避風險。
(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學院財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