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論探索》編委會主任 陳尊厚
?
探索金融理論要求真、求實、求用
《金融理論探索》編委會主任陳尊厚
本刊自1985年5月創刊以來已歷30個春秋,并深深植根于廣大讀者和作者的心中,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為充分體現本刊的傳統特色,將其打造成更為專業的金融學術交流平臺,從今年第一期開始刊名由《金融教學與研究》改為《金融理論探索》。更名后本刊將繼續保持科學嚴謹、開放包容的辦刊傳統,以“求真、求實、求用”的學術原則積極推動金融理論建設,以促進我國金融事業的健康發展。
求真:探求金融真理,建設金融理論
真理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理論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系統性結論,只有認識和掌握真理才能形成正確的理論,才能正確指導實踐。在高度金融化的現代經濟中,金融是絕大部分經濟活動的第一推動力和持續推動力,也是調控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為了保障金融對經濟的有效推動和正確調控,面對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我們必須不斷創新和完善金融理論,為指導金融實踐提供正確可靠的理論依據。因此,探索金融理論必須求真,即求得對研究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并使之系統化,形成正確的理論。
求真,一是要唯真,即只追求和服從真理,敢于堅持真理,勇于批判和抵制錯誤;堅持理性思維,既不盲目跟風,又不固執己見,使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受任何非理性因素的干擾。二是要堅持實事求是這一符合認識規律的基本研究方法,要堅持辯證思維,善于從各種復雜現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質,要堅持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并注重方法創新。三是要積極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以減少彎路,縮短試錯過程,提高研究效率。四是要創造海納百川、寬松自由的學術環境,以利于不同學術觀點的相互啟發和相互砥礪,為獲得更接近客觀真理的認識創造條件。
求實: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必先求實
真理性認識只能以事實即事物的真實情況為依據,只能從研究事實中求得。缺乏對事實的了解或對事實了解得不清楚、不全面就不可能獲得對該事物的正確認識;依據錯誤的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必然導致錯誤的認識。進行金融理論探索必須做足、做好求實的功夫,盡最大可能了解研究對象的真實情況,以求實來奠定求真的基礎。
求實,一是要唯實,只相信事實,千方百計追求和掌握事實真相。二是要全面、深入了解研究對象,防止片面性和表面化。三是要善于抓住反映事物主流和本質的事實。在現實中,盡管有些情況是真實的,但并不是主流,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這些事實就不能作為對事物進行整體判斷的依據,否則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如不能將我國改革開放中產生的一些消極現象作為否定改革開放的依據。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求實是求真的前提和基礎,是避免形成錯誤的認識和理論而誤導社會、危害實踐的第一道關口,也是科學研究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職業道德。
求用:金融理論探索要為金融實踐服務
金融理論探索活動之所以是必要的,是因為社會需要用正確的理論指導金融實踐,只有為金融實踐服務才會對社會有用,即才有社會價值。理論探索活動的價值直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其研究成果對創建或完善正確理論的貢獻,即它的學術價值;二是對正確指導實踐的貢獻,即它的應用價值。其中學術價值是產生應用價值的基礎,而應用價值則直接體現理論探索活動的社會價值。要發揮好金融理論探索活動的社會功能,就必須求用,即追求它的社會價值,也就是它的應用價值。
求用應在保障理論正確的前提下堅持以下幾點:第一,既要重視學術價值,又要重視應用價值。學術價值是產生應用價值的基礎,只注重應用價值是舍本求末,不可能實現理論探索活動的社會價值;只注重學術價值而忽視應用價值,理論探索就容易脫離實際,創建的理論就可能缺乏發揮作用的條件和環境,無用武之地,也不能產生社會價值。因此,求用必須把尊重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高度統一起來,努力創造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第二,既要重視基礎理論研究,也要重視應用理論研究。基礎理論研究側重于揭示事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其成果的價值主要是學術價值;應用理論研究主要是利用已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來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路徑和方法,其成果的價值主要是應用價值。基礎理論研究是應用理論研究的基礎,應用理論研究是對基礎理論研究的延續和深化,它們只是處于不同的研究階段,對實現理論研究的社會價值都是必需的,都必須同樣重視。第三,既要研究中國金融,也要研究世界金融。我們進行金融理論探索必須立足于研究解決中國的金融問題,但隨著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和我國對外聯系的日益緊密,國內外的金融經濟問題往往互成因果,需要通盤考慮。另外,為了學習借鑒,為了與世界各國建立和諧共贏的金融經濟關系,也必須研究各國金融和國際金融。第四,要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理論指導實踐,必須在決策者和執行者對該理論已經認識并接受的條件下進行,沒有這個條件再好的理論也只能束之高閣。因此,我們的理論研究成果,不僅必須是正確的,而且應容易被他人理解和接受,正確的理論被越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產生的社會價值就越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道理講準確,講清楚,講明白;在不影響準確性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言;要深入淺出,大道至簡,力求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不僅要自己明白、讓專業研究人員明白,還要讓一般人明白。第五,要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金融理論研究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是建設金融理論為指導金融實踐提供正確的理論依據,以推動金融及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們應以主人翁的姿態自覺履行我們的職責和使命,密切關注金融領域各個方面的實際運行狀況及其變化,密切關注金融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及其變化,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和隱患,搞清原因,及時提出解決和預防方案,當好各層次金融決策者的參謀,為金融事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為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助力。
金融領域許多未知世界等待我們去探索,金融實踐中許多重要問題亟待我們去研究,原來的金融理論需要我們不斷修正和完善,金融實踐的發展變化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創新理論。探索金融理論的使命偉大而艱巨,廣大金融理論工作者和金融實務工作者必須共同努力,積極求索,只有把每個人的智慧匯集轉化為社會共同的智慧,方能從容應對金融發展中面臨的各種挑戰。《金融理論探索》將認真遵循學術研究的客觀規律,以對國家和社會、對讀者和作者高度負責的精神,為探求金融真理、建設金融理論搭臺鋪路,以共同推動我國金融事業的健康發展。
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