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凌燕
勘察設計行業在營改增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分析
文/王凌燕
2016年5月1日,“營改增”全面推向全國,自此“營改增”涉及的國內經濟各個領域,而勘察設計行業也被納入了“營改增”中,營業稅從此退出稅收歷史舞臺。而稅制的改革,從結構上實際上促進了稅負的降低,有效規避了重復征稅現象,促進企業分工明確,工作進一步細化,企業發展的稅收限制進一步弱化。此外,稅制的改革實現了第二、三產業的融洽發展,對國內的出口環境進行了有效改善。稅制的改革對于促進國家經濟增長、產業鏈的升級具有極大的積極作用??辈煸O計行業實行稅制改革之后,對自身稅收負擔的降低非常有利,但是必然面對諸多挑戰。
勘察設計行業;營改增;問題;解決;措施
國家為轉變過去不合理的經濟結構、產業缺陷的狀況,努力促進經濟結構以及產業的調整以及升級[1]。自2016年5月1日全面實行“營改增”之后,促進國家稅制結構的優化。稅制的改革很好的規避重復繳稅等問題,企業實現稅收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國家全面稅制改革,勘察設計行業也被全面納入“營改增”之中。本文針對“營改增”實行之后勘察設計企業面對各項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為了更好的幫助勘察設計行業更好的應對“營改增”,推動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結合稅收制度發展分析,營業稅、增值稅分開繳納是具有較大的問題。營業稅的實行,阻斷了增值稅鏈條,嚴重制約了增值稅價值和作用的有效發揮,使其自身的效益無法充分體現。雙稅制并存必然會對稅收形成嚴重的影響。站在產業以及結構發展調整的角度進行分析,“營改增”稅制的實行,有利于勘察設計行業的發展。服務業自身具備產業融合化、業務國際化、分工精細化等多項特點[2]。稅改之后,有效規避了之前的重復納稅的弊端,實現了行業稅負的降低,導致稅負缺乏一定的公平性。稅負對于企業來說是一項重大的事務,企業必須對此給予充分的重視。
(一)原材料供貨方的問題
“營改增”實行之前,勘察設計單位只需嚴格控制原材料、設備器材的購置、租賃、管理所需的費用支出,而設備和材料的購置相關稅收的繳納無需考慮,因為稅收的繳納只同營業額存在相應的聯系,和購置支出不存在任何關系。但是稅制改革之后,原材料、設備器材購置成本和費用同時是計稅的根據。假如在購置過程中,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會為企業贏得更多的稅收優惠。
(二)分包方的問題
稅改之前,勘察設計單元單純需要結合工程項目需求對分包方進行選擇,但是在“營改增”實行之后,勘察設計方對分包方的繳稅資質進行調查,假如該分包方沒有繳稅資質,那么會為勘察設計企業造成負面影響。
(三)關于合同方面的問題
稅制改革之后,勘察設計單位根據合同內容履行稅收繳納義務,假如符合退稅條款,需要進行相應的退稅和免稅處理。各個勘察設計單位需要結合相關合同,進行稅額的申報和繳納工作。此外,必須關注勘察設計合同以及建筑安裝合同二者之間的差別。在勘察設計單位組織日?;顒拥倪^程中,需要結合項目工程訂立各項勘察設計合同,稅制改革之后,勘察設計合同和建筑項目合同因為性質以及合同踐行方法存在差別,導致二者的需要繳納的增值稅也有很大的不同,勘察設計合同需要繳納的增值稅相對較小,需要將其重點選出來,針對稅收的繳納工作進行科學、合理額的規劃,防止出現重復征稅的情況,為企業的發展引起嚴重的經濟損失。
(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問題
勘察設計單位需要對自身的收入利潤進行科學、準確的核算,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利用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為對勘察設計單位自身的收入利潤進行更加科學的核算,保障利潤核算的結果正確性不會猶豫財務核算周期而遭受影響。“營改增”實行之后,經濟環境出現的很多的改變,勘察設計單位自身的制度發生了變革,假如單位的材料和設備供應方存在生產規模等資質不足的情況,無法給勘察設計單位出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加重了勘察設計單位稅收繳納成本。所以,勘察設計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對具有效用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科學的規劃、合理的分配,幫助單位科學管理納稅工作。
(一)強化對“營改增”制度的認識和理解
勘察設計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正確的認識“營改增”相關政策內容。國家實行“營改增”的主要目的在于對勘察設計行業繳稅行為的調整和優化??辈煸O計單位相關負責人需要從思想上清楚的認識“營改增”相關內容,同時給予“營改增”政策改革工作給企業經營工作造成的影響給予足夠的重視[3]??辈煸O計人員必須積極組織財務管理人員參與“營改增”的相關培訓,努力學習相關稅改法律法規及其相關政策,成員之間加強經驗的總結和分享,充分分析和掌握“營改增”實行之后給企業經濟利潤形成的具體影響,增強財務項目核算管理能力提高。
(二)注重合同訂立相關稅收風險
對于合同訂立過程中相關的稅收風險,對勘察設計單位自身存在的混合經營業務進行明確的區分和理順。勘察設計單位自身的業務范圍一方面涉及勘察設計服務應稅項目,另一方面也設計建筑安裝增值稅應稅勞務,必須對不同的適用稅率進行正確的區分和核算。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因為項目技術自身的銜接性以及合同訂立形式約定俗成,常常出現勘察設計以及建筑安裝對應的合同混合訂立的情況。
下接(第1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