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建榕
“營改增”稅制對我國制造業的影響分析及對策
文/韓建榕
宏觀層面的制度創新和戰略實施,需要在涓滴效應下逐漸惠及我國制造業,而當前則需要對稅制改革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在企業內控層面來實現企業與稅制改革目標之間的契合。通過分析,對策可從:圍繞技術創新展開輿論動員、提升制造業內人力資本存量、使企業重視應用精益化會計等三個方面來構建。
制造業; 營改增; 影響; 對策
隨著“營改增”稅制的全面推廣,這將為我國制造業創造出良性的納稅環境。眾所周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形成了深刻的沖擊,這種沖擊直接導致決策層做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決策。作為與之一脈相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是從實施手段上為我國制造業指明了改革方向。在“營改增”稅制安排與供給側改革所形成的疊加效應下,從邏輯上將顯著促進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但在最近的調研中卻讓筆者感知到,宏觀層面的制度創新和戰略實施,需要在涓滴效應下逐漸惠及我國制造業,而當前則需要對稅制改革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在企業內控層面來實現企業與稅制改革目標之間的契合。為了更好的討論主題,這里以鑄造業作為我國制造業的代表來進行論述。
具體而言,對我國制造業的影響可從以下三個層面來進行分析:
(一)宏觀層面
我國在實施創新型大國戰略時,需要由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入手來進行推動。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存在著較大的風險性,而且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時,需要企業開展諸多基礎性的技術研究工作,而且都需要大量的專項資金作為支持。隨著“營改增”稅制的全面推廣,便能使我國制造業在保留更多利潤的同時,能有更多的資金用于技術創新范疇。
(二)中觀層面
中觀層面主要從產業發展的視角來分析,我國鑄造產業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國防裝備和整機生產的水平。但在目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鑄造業又面臨著去除落后產能和優化產能結構的重任。那么就中觀層面的影響而言,“營改增”所釋放的制度紅利,將能激發產業內在固定資產重置上的意愿,并在整體上從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變到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特征上來。
(三)微觀層面
從制造企業的生產經營為研究視角,便構成了微觀層面的影響分析路徑。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包括鑄造企業在內的制造業都面臨著利潤嚴重下滑的態勢,特別對于那些能源企業更是如此。在“營改增”稅制全面推廣后,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業利潤下滑的態勢。
為了使我國制造業能更好的適應“營改增”稅制改革,以及能最大化的獲取稅制改革所帶來的制度紅利,這里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對策:
(一)圍繞技術創新展開輿論動員
前面已經指出,制造業承擔著支撐我國步入創新型大國的行列,所以在當前的稅制改革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在輿論上對企業管理層進行思想動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輿論動員的對象主要是國企管理層,而實施輿論動員的主體則是發改委的相關職能部門。為此,當前需要多方位的推動國企技術創新能力的構建。
(二)提升制造業內人力資本存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任通過下放到區域范疇和產業范疇來具體實施,而供給側改革在實施過程中卻面臨著諸多難題,特別對于那些分流人員的安置問題,在問題的解決上不可能再像上世紀90年代的做法。為此,我國制造產業內部需要利用稅制改革中的制度紅利,加強職工隊伍業務培養和崗位能力培訓。
(三)使企業重視應用精益化會計
在企業層面,稅制改革所帶來的紅利在短時間內還不會顯著的呈現出來,所以當前仍需要加強全面預算管理。這里筆者提出,需要使企業重視應用精益化會計,通過降低價值形成成本來內生性的提升利潤空間。
最后再次強調,“營改增”全面推開后使得生產崗位員工的存在價值得到了體現,從而也為企業的崗位結構調整提供了思路。從經濟學原理中可知,崗位結構調整在于建立起更加合理的技術系數,但這種基于工具理性的邏輯推論,卻需要解決分流員工的安置問題。特別對于制造企業的國企身份而言,不能再像上世紀90年代那樣將分流人員交給市場一推了之。為此,在制造企業獲取了稅制改革所帶來的制度紅利后,企業還應合理劃分這些紅利的用途,一部分應作為對在崗員工的培訓基金,另一部分則在于對分流人員的利益補償,而這是配合失業保障而給予的人文關懷。
在“營改增”稅制安排與供給側改革所形成的疊加效應下,從邏輯上將顯著促進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但在宏觀層面的制度創新和戰略實施,需要在涓滴效應下逐漸惠及我國制造業,而當前則需要對稅制改革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在企業內控層面來實現企業與稅制改革目標之間的契合。本文通過分析認為,對策可從:圍繞技術創新展開輿論動員、提升制造業內人力資本存量、使企業重視應用精益化會計等三個方面來構建。
[1]黃梅.論營改增對制造業服務化發展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3(23):124-124.
[2]李傳霞,王愛玉,萬梅.“營改增”對加工制造業的影響[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4):15-18.
[3]賀永祥.“營改增”對國企制造業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5(10):2-3.
[4]劉怡,耿純.金融業“營改增”對制造業企業影響估算[J].稅務研究,2015 (11):29-36.
[5]繆桂英.“營改增”對我國裝備制造業增值稅稅負影響的分析[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16,20(1).
(作者單位: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