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愛愛
關于“營改增”征收管理問題的探討
文/趙愛愛
2015年我國全面范圍內推行的“營改增”稅收新政,從而實現了國家結構性減稅的目標,給予了企業發展更多的支持,推動了我國建筑業、房地產業、服務業、金融業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基本實現了國家稅收改革“稅負只減不增”的初衷。本文從稅收征稅管理的內涵入手,對當前我國“營改增”征收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提升的對策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給相關的工作人員以參考啟示,推動我國“營改增”稅收征收管理的進一步發展。
營改增;稅收制度;征收管理
稅收征收管理,簡稱為稅收征管。國家稅務機關是稅收征管的主體,該機關作為國家的代表,在符合國家稅收政策、法律制度的前提下,為了保障稅收分配關系的正常化運轉,確保征收納稅的雙方主體能夠切實的依照稅法政策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讓征稅主體能夠合法合理的行使自身的征稅權和管理權,讓納稅主體能夠依法的履行納稅義務,享受到相應的納稅人權益。國家稅務機關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在日常的征收管理工作中進行的預測、組織、控制、執行、監督等管理活動總稱為稅收征收管理。
(一)稅源家底不清執行較困難
對于征管部門來說,稅源管理的有序進行,是保障征管工作能夠高效開展的有效基礎,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因為試點行業的增多,同時許多企業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為了適應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速度,進行了的相應的股份轉變、合并重組、破產轉賣等,讓我國的稅源結構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稅源家底不清,給我“營改增”稅收增管工作的執行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二)稅率層級多不易區分管理
增值稅與營業稅相比,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區別就是稅率的層級較多,不容易進行區分管理。當前我國較常使用的增值稅的適用稅率就有五檔(即0%、6%、11%、13%、17%),同時不同行業與不統計項目之間稅率差額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給“營改增”征收管理工作的高效運轉帶來了困難。納稅主體的同一銷售行為可能會對應多個不同的征稅稅率,因此如何有效的針對納稅主體的銷售行為進行拆分與劃分,成為了稅收征管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稅收管理的執行難度較大
“營改增”之后,國家稅務機關的稅收征管難度加大,雖然此次“營改增”新政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與預警性,它對“營改增”的應稅服務范圍進行了相應的注釋,給國家的征收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但是受時間與經驗的限制,此次的范圍注釋依舊存在一定的固有問題,無法對“營改增”的應稅范圍進行全面性的梳理與總結,增加了國家稅務機關在對納稅主體應稅服務進行稅率核定的工作難度。
(四)發票環節的違規現象不止
“營改增”以后,增值稅專用發票對于納稅主體的重要性作用得到了突顯,許多企業希望盡可能多的從外部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來提高自身的增值稅進項稅抵扣額度,以此減少自身的稅費負擔,實現減少自身的實際納稅額度,達到稅收籌劃的目的。因此增值稅專用發票環節的出現了許多的違規違紀現象,而“以票控稅”一直是我國稅務機關進行稅收征管的重要模式,增值稅發票環節的違規違紀現象,例如代開發票、虛受發票、轉借發票等都會給稅收征管的實際操作造成負面的影響。
(一)摸清稅源家底 落實征管執行
稅源管理工作加強的第一步是摸清我國的現有的“營改增”稅源家底,該項工作可以從戶籍管理的精細化操作和申報納稅程序的強化兩個方面著手進行提升。首先,國家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應該要對自己負責區域內的稅戶情況進行實時性的監督和管理,減少漏征漏管稅戶的存在;其次,國家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要定期的跟進稅戶的基本情況,對納稅主體的生產運營和財務情況有一個準確的了解,確保征管執行的有效落實。
(二)區分經營業務 明晰應稅范圍
對于國家稅務機關來說,應該及時的總結部門日常的征管經驗,結合現有的稅目注釋,進行經營業務的區分,對應稅服務項目進行確定,對各個行業和各個企業的應稅經營項目進行較為詳細的劃分與界定。讓“營改增”在全國范圍內的開展有效的解決營業稅重復征稅的問題,讓更多的納稅主體可以享受到國家改革的福利。
(三)展開宣傳培訓 優化稅收征管
針對“營改增”稅改后,稅收征管任務難度的加大,國家稅務部門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對相應的稅收征管人員展開宣傳培訓,讓“營改增”的稅收征管工作得以優化。首先,國家的政府部門可以通過現代化的網絡宣傳的方式,利用稅務網站來進行“營改增”稅制的宣傳,同時線下的辦稅服務廳也可以定期的組織專場的現場咨詢會,來進行線上宣傳的有力補充;其次,國家的政府部門還要對在崗的稅收征管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讓其對基本的試點范圍、稅收政策、發票開具等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提高稅務人員的工作能力。
(四)加強發票管理 減少征管漏洞
在“營改增”的征管過程中,相關的國家稅務機構要有意識的加強對增值稅專業發票的管控工作,形成預警意識,對可能發生的發票濫用和違規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規避。國家稅務機關要對納稅主體進行的發票開具申請進行嚴格的審核,保證申請資料的真實完整。同時國家稅務機關還要定期對納稅主體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及時的回收、撤銷與作廢。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基本建成了人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穩健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新格局。“營改增”稅制的推出是黨和政府在把握國家經濟形態和改革現狀的基礎上,進行了稅制方面的調整與革新,以期能夠維持國家經濟的持穩發展,保障國家的改革成效,在上層稅制進行調整的基礎上,基層各個地區的稅收征管工作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優化,以更好的應對新的征管挑戰,保障國家稅收收入的正常有序。
[1]謝芳.試論營改增作用下會計信息質量對稅收征管的影響[J].審計與理財,2016(07).
[2]賀李根.我國稅收征收管理風險與控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0).
[3]謝波峰.“互聯網+”時代的稅收風險管理[J].中國稅務,2015(08).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地方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