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文君
淺議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改進探究
文/戚文君
固定資產管理既是行政事業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也是一門相當復雜的管理技術。管理的好可以有效的提高資產利用率,減少資產無謂的損失,管理不善,不僅會造成資產利用率低下,滋生腐敗現象,甚至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面對著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固定資產所潛在的風險越來越多,其管理面臨著愈加嚴峻的形勢,若要確保固定資產的完整和安全,就必須樹立管理意識,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
固定資產;制度建立;日常管理
(一)基本工作薄弱,賬實不符,少記、漏記固定資產
所說的固定資產指的是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符合或者超過規定的標準,其原有的物質形態在使用過程中并沒有遭受過度損毀的資產。比如:專用設備(單位價值超過800元)、一般設備(單位價值超過500元)、房屋及建筑物、文物和陳列品、圖書等等。某些資產的單位價值即使達不到規定的標準,但其使用時間超過一年的大批同類資產,仍然按照固定資產進行管理。
會計人員將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概念混淆不清,將本應記入固定資產的未記入固定資產,或將單位價值不足但大批次購入的資產故意不記入固定資產,發生少記、漏記現象。
上級主管部門無償配置或劃撥、捐贈給下級單位的固定資產,比如:汽車、計算機或者其他某些特殊設備,依照財務的相關規定應計入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但很多單位不入賬;
固定資產的更新與擴張,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大修理應予以資本化卻費用化。在建工程已完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可以轉入固定資產,卻一直掛在在建工程科目,造成少記、漏記固定資產成本。
(二)沒有制定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導致資產嚴重流失
行政事業單位在購買資產的過程中,不依靠政府進行采購,不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論證,或者雖然通過政府采購方式,但由于有些地方政府采購審批、監管部門形同虛設,并未實際參與單位的詢價、招標過程,只是走形式簽字、蓋章,可能導致中標的單位是關系戶,往往購買的資產質次價高;
在資產的使用過程中,固定資產管理職能部門分工不明確,管理不到位,或職能部門職權交叉、重疊,相互推諉,導致固定資產維修、檢查、監督等事無人問津。無固定資產維修制度、維修檔案。造成日常維護工作不到位或操作人員未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正確使用設備,運行中發現異常不及時處理,超負荷使用,造成固定資產嚴重磨損或出現責任事故,單位不予以追究責任人,不能引起固定資產使用人或管理人的高度重視,久而久之造成固定資產提前報廢,國家資產流失,或提前更新仍然可以使用的固定資產,致使資產閑置,浪費現象嚴重。
固定資產長期不對賬不盤點,缺乏有效監督,造成固定資產與實物不匹配,“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的現象比較多。不相容崗位不分離,資產清查工作只有使用人、保管人或有會計人員進行,沒有第三方參與聯合清查資產;報廢的審批人同時是資產報廢通知單的編制人等。
在處理資產的過程中,不按照流程通過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不進行科學合理的資產評估,致使對固定資產出借、低價出售、免費處置等問題層出不窮;面對暫時不用或者已經過時的固定資產,單位領導人覺得它們已經沒有利用價值,所以根本不對它們加以重視,經常會隨意處理掉價格昂貴的固定資產。資產處置的收入和出租收入沒有及時、完整的入賬,被直接用來填補賬外的福利費支出和單位招待費。缺乏租賃固定資產租金收入往來的賬目記錄和有效的會計監督。某些單位的部分固定資產被用來賬外出借租、出租,很容易產生“小金庫”、滋生腐敗。單位資產的法定代表人、使用人、管理人員免去其職務,其管理或者使用的資產沒有及時出手轉讓,使固定資產白白流失。
(一)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財務控制。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實行全過程、動態化的管理,規范管理流程,用制度來保證固定資產管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的秩序化、規范化、高效化,疏導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保障固定資產的完整、安全,入賬準確及時。從制度入手,根據各個單位的內部環境,有針對性的制定主動、靈活的操作流程,使內部控制容易理解和便于操作。
對低價易耗品、固定資產核算管理范圍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定,對改造、大修理或在建項目已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及時驗收入賬或暫估入賬。上級主管部門無償配置或劃撥、捐贈給下級單位一些固定資產根據調撥單或發票及時入賬。保證單位固定資產在銷售、出借、出租等方面的公開、透明;處置收入納入財務決算管理,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建立固定資產預算管理機制,合理保證內部控制目標的順利實施
由于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一旦增加固定資產不帶來收益,會造成資源浪費,不正確使用資金。所以要強化固定資產的預算管理。對單位的資產存量進行審核,根據單位自身的預算和發展計劃,制作年度計劃。分析項目的可行性,科學、合理地編制固定資產的投資預算。并根據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批,使用部門列出清單,上報給財務部門,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審核備案,單位領導批準后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經批準后再申請相關程序。通過建立固定資產預算管理機制,才能將新的資產配置在部門預算年度進行專項審計。
(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劃分職權范圍
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劃分職能
下接(第1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