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心明
新醫院會計制度下醫院績效管理的思考
文/王心明
新醫改的出現對于醫院的經營管理產生一定的沖擊,人們普遍認為醫院工作是“鐵飯碗”,大部分員工都是老員工,他們安于現狀,醫院管理存在漏洞,因此進行績效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過對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一些改善建議。
醫院; 績效管理; 問題; 建議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也越來越重視。在就醫方面,人們也從以前的重視價格轉變為重視醫療服務水平。國家也一直致力于提高國家整體醫療水平,也出臺了相關的醫療政策促進醫院的發展。績效管理是一個提高醫院工作效率的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實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關鍵問題,因此我們要加強對績效管理的改善。
(一)醫院績效管理的意義
績效管理就是指醫院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為了共同的發展目標而參與到績效計劃制定、績效輔導溝通、績效考核評價以及績效結果應用中。績效管理是一個系統循環的過程,其中績效目標的實現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醫院績效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實現醫院各部門、員工的績效,從而實現醫院的發展目標。績效管理的各個環節都十分重要。績效計劃的制定是績效管理的基礎環節,只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計劃才能更好的實施績效管理。績效輔導溝通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上下級的及時溝通。才能將績效管理落到實處。績效考核評價是績效管理的核心環節,通過對員工績效的考核而制定相關的獎勵激勵機制,有利于績效管理的穩定發展。而績效結果的應用則更不能忽視,績效結果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分配醫院的人力資源,協調醫院的工作。
(二)醫院績效管理的目的
面對新醫改的出現。醫院不得不進行一定的管理改革,以適應國家的經濟發展。在績效管理的實施中,醫院要實現一些目標:1.規范醫院人員的工作態度。醫院每一個人員的工作都關乎著病人的利益和健康。通過績效管理規范醫生的服務態度和方式,避免出現收紅包、亂開藥、開貴藥現象。2.樹立醫院一個良好的社會公益形象。醫院的存在不是以收益為第一目標,最重要的還是服務于人民。因此通過績效管理,提高醫院的效率,改善醫患關系,從而改善醫院的社會形象。同時良好的社會形象也會為醫院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好處。3.不斷改進醫院的培訓制度,提高醫院的內部管理。通過績效管理,使醫院升下級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溝通,這樣可以使管理者更加了解醫院的實際情況和員工的工作情況,從而制定更合適的管理方式和培訓制度。4.提高醫院員工的積極性。績效管理中包括對員工工作成績的考核與評價,利用績效管理的結果可以對員工實施一定的獎懲,可以有效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一)管理者和員工對績效管理認識不清,不夠重視
由于醫療形式的不斷更新,先進醫院的發展環境也愈加激烈,雖然很多醫院為了提高醫院的效率引進了績效管理,但是普遍存在認識不清的現象。管理者對于績效管理的認識還存留在表面,認為它只是一個更好的管理工作人員的手段,而沒有對其進行專門的管理,也沒有專業人員進行操作。而員工則更多將其與工資利益掛鉤,因此出現了一些醫務人員私自收紅包的現象。這些都使績效管理只是流于表面,并且浪費了醫院的資源,不利于醫院的發展。
(二)過于重視經濟利益,績效考核因素設置不合理
醫院的經營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的醫院在進行績效管理的時候都過多的重視經濟指標的增長,而忽視其他考核指標的存在。醫院在經營過程中,醫生與患者的交往很是重要,因此在進行績效考核時應該注意對醫生醫德、醫風、工作態度的考查,這些都是直接影響醫院的形象的因素。患者在進行就醫的時候就是希望享受到愉悅的服務態度和有效治療方式,這些才是醫院更應該重視的地方。績效考核的指標太過單一,不利于績效管理的實施。
(三)績效管理中的信息反饋和溝通不及時
績效管理的實施需要醫院全體人員的參與,其中績效管理的信息反饋和溝通也很重要。但是大部分的醫院對于績效管理的信息反饋并不重視,做不到全員參與。在績效考核中,工作人員只能被考核,而不知道自己的考核情況。管理者也沒有進行及時的溝通,這樣使得考核結果并沒有被應用到實處。同時對于績效考核過程中出現錯誤并改正的人員,缺乏信息反饋,使得問題的解決也沒有落到實處。
(四)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不合理
很多醫院都將績效管理的考核結果作為工資發放的標準,但是這存在很大的片面性。醫院業務工作也分輕重。有些職員的工作負擔較重,工作時間長,而有些職員的工作相對就很輕松,如果僅是就考核結果作為唯一標準,就會使醫院不同職位員工的工資差距越來越大。長期下來就會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受到打擊,從而影響醫院的工作效率,不利于醫院的長足發展。
(五)績效考核的監督管理不到位
績效考核的實施是由醫院部分工作人員參與的,而且考核結果的應用直接關系到員工的根本利益。醫院在進行績效管理時缺乏嚴格的監督管理,導致一些員工在進行考核時為了個人利益或者是裙帶關系,就給自己的考核結果作假,導致考核結果不準確,從而規避一些處罰,或是獲得一些獎勵。一些優秀的工作人員卻沒有獲得任何該得的收益,時間久了也不利于醫院收集人心和提高工作效率。
(一)提高醫院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績效管理意識
績效管理離不開管理者和員工的共同參與,在績效管理系統實施前,醫院就應該對管理者和員工進行一個提前的培訓,讓他們了解到關于績效管理的基本知識和運行程序,方便績效管理的有效實施。同時醫院也可定期開辦一些精品培訓課程對員工進行知識補充,或者定期舉行一些績效管理的小比賽,既可以增加知識又可以增加員工的興趣。只有充分了解績效管理,才能更好的實施績效管理。
(二)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系統
由于我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在醫療方面的投入較少,因此醫院的發展十分有限。完善的績效管理系統可更好的提高醫院的效益和效率。醫院管理人員應當充分了解:在績效管理后還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系統才能更好的發揮績效管理的作用。醫院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績效管理部門,同時雇傭專業的績效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在績效管理過程中加強管理者與員工的溝通,幫助員工解決關于績效考核中的問題。在制定績效計劃的初期就要和員工保持聯系和溝通,并且考核結果要及時反饋到上級,以便上級及時發現問題并將其解決。適當的監督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醫院需要成立一個單獨的監督小組來加強績效管理的實施。對于監督小組的成員可以是來自醫院的不同部門,這樣可以達到資源的多重利用,監督成員彼此監督,也可以保證監督小組的人員不會徇私舞弊。
(三)建立科學系統的績效考評體系
醫院也要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才能真正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1.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增加考核因素。傳統醫院使用打分的方式來進行員工業績考核,但是這種方式太過簡單,可信度不高。醫院可以采取平衡記分卡的方式進行績效考核。同時醫院在設置考核體系的時候要先考慮醫院各部門的服務特點和工作情況,并且再征集醫院全體員工的意見制定相應的考核指標。這樣會使考核結果更加準確。2.定義合理的績效標準,不同的工作配備不同的考核方式。績效標準的確定是績效考核中的重要環節。工作業務分析明確員工的工作內容,而績效標準必須與其符合才能更好地進行考核,因此必須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根據不同的工作進行科學地搭配績效考核方法。
(四)明確合理的考核周期
不同的工作都會有不同的考核周期,醫院也要根據自己員工的工作情況制定合適的考核周期,例如周度、月度、季度或是年度考核,但是對于工作繁忙的時候最好進行周度或是月度考核,這樣可以確保員工的積極性不會消退,同時也是了解員工工作問題的最好時機。短期的考核頻度可以有效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也適應于醫院這種醫務繁忙的工作狀況。
績效管理是新醫改政策下,醫院探索內部員工激勵機制的一個重要手段。績效管理是一個需要全員參與的系統管理工具,有效的績效管理可以激發醫院各科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還可以改善醫患關系,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最終提高醫院的社會公益形象,從而提高醫院的整體效益。這都是績效管理環環相扣的作用。
[1]彭珺.H醫院績效管理研究[D].云南大學,2015-04-01.
[2]吳悠.H醫院績效管理方法應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06-04.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上接(第191頁)業的工作人員缺乏完善的管理教導和經營技能,具體來說就是無經驗可論,無技能可施。人才的匱乏在很大程度下影響著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專業的風險管理人才和風險管理數據庫的缺失,使得保險經紀公司無法真正實現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協助客戶進行高效風險管理的核心價值。在國內,保險經紀人大都沒有發展自己的業務特色,發展形式單一,忽視了立足于市場的根本職能,降低了自身的專業服務能力。
保險經紀公司的戰略風險管理策略決定了企業風險管理的方向,保險經紀公司在各種戰略風險管理因素的評估為制定經營策略提供必要的依據,隨著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管理現狀的不斷變化,公司應對自身的戰略風險管理策略進行定期的考核和評估,以檢查其科學性和適用性,及時根據實際來進行修訂和完善。
為降低戰略風險發生的概率,減少公司的損失并對風險進行有效利用,依據風險的性質及戰略風險的管理目的,主要有以下的戰略風險管理策略:
(一)“轉移”策略即是把風險進行轉移,例如公司付出一定的代價將風險以某種方式轉嫁給他人承擔,將戰略風險的最終后果轉移到其他地方。代價則一般指的是盈利業務和利息等,轉嫁方式分為再保險轉移和非保險轉移。
(二)“減弱”策略即通過降低戰略風險發生的幾率或者削弱降低后果的嚴重性來控制戰略風險的損失。戰略風險減弱策略不能消除風險的發生的可能性。
(三)“自留”策略前提是公司擁有足夠的實力,能夠承擔風險所帶來的損失。風險自留就是公司用其自身的內部資源來彌補損失,直接將損失沖減利潤計入成本中。
因此,我們對我國保險經紀公司戰略風險管理的建議如下:一是依據提供的風險分析,結合風險的具體情況,積極開發國內壽險市場,實現產壽險發展的平衡;二是針對保險經紀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經營風險問題,積極向監管機構及行業協會反映,促進加快完善保險經紀法規制度;三是適當增強對保險經紀公司的從業限制,積極吸納和培養人才;四是對戰略風險進行模擬虛構,作出應對備案,大力開發增值業務,拓寬自身的服務渠道,最終促進自身的良好建設。
國內保險經紀公司應該堅持“以技術為根本,以客戶為中心”的運作理念,堅定維護投保人的利益,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思考改進。戰略風險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執行,加強風險管理量化技術的落地是保險經紀公司的重中之重。隨著保險業的發展,保險經紀人展業競爭日益尖銳,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實現自身的價值,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勾勒保險經紀行業的美好藍圖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陳鵬.我國財產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研究[J].山東經濟,2007.
[2]黃英君.論我國產險公司分散性業務營銷模式的創新[J].保險研究,2008.
[3]陳曦.論保險經紀公司的信息化發展[J].科技與企業,2015.
(作者單位:英大長安保險經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