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文賢
?
大數據與企業內部審計轉型發展的思考
文/宋文賢
摘要:數據無論在古代還是近代,都在國家和組織的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科技發達,信息快速流通,大數據就是這個高科技時代的智慧結晶。對于國內傳統行業而言,如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利用這些大規模的數據是在競爭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同時大數據的技術與資源對企業內部審計產生新要求,推動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在大數據基礎上做出技術、方法與管理的改革,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
關鍵詞:信息技術;大數據;內部審計轉型
2012年3月美國發布《大數據研究與發展計劃》,我國也在2015年9月,國務院出臺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各行各業均推進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融合與發展,使傳統行業重新煥發出蓬勃朝氣。新的發展給內部審計工作帶來新要求,作為組織單位內部的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的內部審計,作為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的內部審計部門,在大數據時代的浪潮下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將面臨“邊緣化”的困境,必須借助大數據等新技術,謀求新的發展機遇。
21世紀是信息數據不斷快速更迭的時代,各行各業的業務領域每天都在產生海量數據信息,全球著名咨詢機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報告認為:“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此研究機構認為大數據的概念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海量的數據規模:體現在大數據的起始計量單位至少是P(1000個T)、E(100萬個T)或Z(10億個T);快速的數據流轉:要求處理速度快,時效性要求高;多樣的數據類型:體現在不同的數據形式,包括文本、圖像、視頻、機器數據等等;價值密度低是指廣泛存在大量的不相關的信息,信息海量,但價值密度較低,需要更迅速地深度復雜的分析,完成數據的價值“提純”。
從2012年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決策助推奧巴馬贏得連任,到2016年3月圍棋人機大戰中阿爾法狗的精準判斷和快速學習,無不感受到大數據的巨大威力。大數據的技術開發和利用,為人類提供了機會和可能,通過對數據的全面的收集、深入的分析,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探索世界和認識世界的方法。這和最初的“差不多”以及小數據下的樣本和概率是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同時新興技術工具的使用,使得發掘和利用數據中隱藏的大量價值成為可能,雖然數據還沒有被列入各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但仍然成為了公司有價值的資產、重要的經濟投入和新型商業模式的基石。大數據已經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大數據帶來的是對生活對思維方式的巨大變革。在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中也提出了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大數據的應用和管理,大數據醫療、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城市等都在迅速的發展,而相對于信息及業務部門,內部審計部門對于大數據的理解和認識比較少,隨著目前大數據的迅猛發展,傳統的審計理念和審計分析能力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隨著數據獲取及存儲技術的日新月異,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也面臨了巨大的挑戰,如今很多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數據量,不僅包含最基層的微觀數據,而且包含反映整體的宏觀數據,組成越來越龐大復雜的海量數據,審計工作如果不順勢而為、與時俱進地開展大數據分析,將寸步難行。
(一)提高內部審計重視程度
互聯網金融時代,企業會面臨比以前更多的問題和困擾,如果還不重視內部控制和審計,勢必會被時代拋棄。首先,企業的管理層要做到重視企業內控和內控審計,然后才能自上而下的貫徹內控和審計的意識。互聯網金融時代對企業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而管理層首先要明白這樣的挑戰會給企業本身帶來多大的影響。在管理層貫徹了加強企業內控和審計的意識之后,就應迅速將這種意識傳播到廣大員工之中,通過宣導的方式將這種思想傳遞給每一位員工。
(二)建立高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體制
根據國際上的經驗來看,政府審計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權力是平行的,沒有高低之分,政府控制審計只是為了完善和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和審計。為了更好地應對互聯網的沖擊,企業應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完善內部控制審計的制度,使其充分適應互聯網金融的要求,在互聯網金融的環境下也能很好地保障企業順利平穩地運行和發展。
(三)建立大數據審計平臺
大數據審計的發展離不開大數據平臺的建立。在企業內部通過集中調配優勢資源、聯合展開審計活動、內部共享審計經驗等活動建立審計分析平臺;同時在企業內部各個機構部門內加強對大數據、云計算的推行和普及,結合單位IT信息技術和ERP等信息系統的發展,建立大數據平臺,為內部審計大數據審計提供堅實的基礎。相對于內部審計,政府審計率先引入計算機審計技術,啟動“金審工程”,投入大量資源,讓所有政府審計人員學習計算機技術,同時各地陸續的成立了數據中心和數據審計中心。
(四)轉變傳統審計抽樣模式
在傳統審計中,在難以收集和分析全部數據的情況下,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用最少的數據得到最多的信息。大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使得收集和分析所有數據成為可能,這時“樣本=總體”,不再使用隨機抽樣分析這樣的捷徑,而是采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規避抽樣審計風險。同時大數據審計下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更細致地觀察和研究數據的方方面面,開展更深層的分析,不僅能從整體和全局上發現審計信息,還能發現隱藏在細節數據中的審
下接(第1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