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銀靈
?
基于河南省高職高專類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研究
文/張銀靈
摘要:當前,河南省高職高專類院校對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提高更加重視,實踐教學也越來越受青睞,會計專業也不例外,因此對會計實踐教學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根據對河南省高職高專類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情況的調查分析,找出問題所在,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職高專;會計實踐;實踐教學近年來我省高職高專類院校大幅度提高,自2004年的52所上升到77所,高職高專院校占全省普通高等學校總數的比例由原來的45.1%上升到59.7%,在這些高職高專院校中大多都設有會計類專業,
然而要想提高會計專業的教育水平,需要重點關注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但是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在我省高職高專院校中進行的并不理想,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基于對我省高職高專院校會計類專業實踐教學的調查發現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一)會計實踐教學所需配套設施過于陳舊落后,教學資金過于匱乏。
會計實踐教學和其他專業實踐教學一樣需要一定的配套設施,如安裝實訓軟件所需的電腦,各種實訓所需財務軟件,還有手工做賬所需的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等,由于從事會計實踐教學所需資金是非營利性的,因此大多高職高專類院校對這部分資金的投入嚴重不足,從而導致會計實訓所需配套設施陳舊過時的現象。這也極大的影響了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在實踐教學中往往會因為缺乏某些設備或者設備過于陳舊而導致中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實訓的效果和進行實訓的積極性。
(二)從事會計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質量不高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在各大高職高專類院校中,從事會計實踐教學的教師,大多是沒有實踐經驗的,因為他們都是畢業后直接就從事教學工作,本身在實際工作經驗方面就比較匱乏,從而導致在實訓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不能很好的給學生解答。因此學生也只能稀里糊涂的把實訓應付過去,這樣即浪費了時間,也抹煞了學生參加實訓的積極性,導致實踐教學收效甚微。另外,大多院校對實踐教學課時的計算上不足,比如將實踐教學的一節課按理論教學的半節課來算工作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專門從事會計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使很多教師不愿意專門從事會計實踐教學的工作,因此大多數教師也不愿意利用假期時間下企業實習以增加工作經驗,抱著理論教學夠用就行的心態。由此教育出來的學生,也只會有理論知識,畢業后很難勝任會計工作。
(三)缺乏真實有效的校外實習基地,缺乏對實習基地的有效管理
據調查,發現大多學校對校外實習基地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實習基地的匱乏和對實習基地的管理。高職高專類院校會計專業學生進行校外實習一般在大三進行,因學生過多,學校不能一一給學生安排實習單位,有一部分學生只能自己去找實習單位,但多數學生為了應付學校交給的實習任務,而偽造假的實習材料,來蒙混過關。因企業會計本身業務比較繁忙,會計又涉及到企業的商業機密,所以企業不會重視學生的會計實習狀況,而且也不會專門為學生進行業務操作指導。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學生進行了校外實習,也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學生進行校外實習的指導老師,也多流于形式,無法很好把握在外地實習學生的情況。
4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我們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四)會計實訓過程設計不規范,會計實訓內容設計不科學,所用教材不符合實際需要。
據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對會計實訓課的參與積極性并不高,在實訓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遲到早退現象,有些學生甚至不去上課,最后直接抄襲了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會計實訓一般都是在實驗室,有些實驗室匱乏的學校甚至直接就在普通教室進行實訓,這種不規范的實訓環境,很難讓學生融入其中,而且實訓室不能像現實中的企業那樣設置不同的部門以及與外部的業務關系,因此學生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實訓的積極性也不高。會計實訓課程的設計也不科學,課程內容不靈活,過于強調操作技能和步驟,實訓教材所涉及企業的業務資料與實際業務差別較大,并且所涉及企業不具有代表性,會計資料比較少,許多業務存在重復現象,因此很難讓學生學以致用,這也極大的影響了實訓效果。
基于以上有關河南省高職高專類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我課題組提出以下幾點解決措施:
(一)更新完善會計實踐所需配套設施,加大會計實踐所需資金的投入
高職高職類院校要想進一步提高會計實踐教學效果,必須首先著手更新完善會計實踐所需配套設施,加大對會計實踐教學方面的資金投入,使手工模擬實驗室和電算化實驗室都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對于電算化實驗室,必須從軟硬件的建設方面入手,安裝實驗所需電腦設備和配套的財務軟件。同時要完善手工模擬實驗室所需配套設施。除此之外還需要拓展手工模擬實驗室的空間,多增加一些手工模擬實驗室,完善手工模擬實驗室的環境。然而要想完善手工實驗室和電算化實驗室,必須增加實踐教學專項經費,盡快改變實踐教學經費不足的狀況。
(二)著力培養“雙師型”會計專業實訓教師隊伍,提高會計實踐教學質量
增強實訓教師隊伍建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建成一支以專職為主、專兼職相結合,以及學歷、職稱結構等相對合理的“雙師型”會計專業實訓師資隊伍。教師的實踐能力的高低,是提高學生實踐效果的關鍵,建立理實一體、專兼結合的會計專業實訓教學團隊,是應會計實踐教學所需的。從實踐教學角度出發,在會計專業實訓教師隊伍的培養方面,大力倡導教師能改進和豐富課堂教學,并利用假期時間下企業積累經驗,通過校企合作形式,選聘任課教師在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并鼓勵教師從現實會計實務中整合案例。支持教師參與理實一體教師實踐技能培訓。培養一批既精通會計基礎理論的又能夠熟悉企業行業知識,熟悉企業行業業務的“雙師型”會計專業實訓教師。
(三)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
完善的實訓基地是保證實踐教學順利進行所必需的條件,建立多種類的實訓教學基地,可以保證會計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各大院校最基礎,最常見的實踐教學基地有仿真會計模擬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等。為進一步開展新型的仿真或全真實訓教學平臺,可以建立模擬、仿真的校內職業崗位型實訓平臺,以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為主要核心,增強會計專業學生實際崗位職業經驗。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中,還要由會計專業教師創設情景教學氛圍,將專業理論教室轉變成為理實一體實踐教學平臺。另外在校內仿真會計模擬實訓室或由教師創設的情景化的專業理論教室里,應以企業崗位設置進行培訓實踐,而在校內會計電算化實訓室,應以企業崗位的信息化應用進行實訓。為保證校內模擬實訓的達到預期效果,在進行校內模擬實訓時,應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會計職業道德,并且安排學生進行反復實踐,使學生在理實一體的教學中不斷強化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將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對于校外實訓基地方面的建設,要不斷開發其他行業的會計實訓項目,而不單單局限于傳統的工業企業。突破傳統只限于會計核算實訓的局限,不斷開發多層次、多方位的綜合性項目以及與之緊密相關的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方面的實訓內容,進一步加強與校外實訓的緊密結合。
(四)加強對會計實訓過程的監督和對會計實踐教學的考核評估
除了要做好前三項措施外,還需要加強對實訓過程的監督和對會計實踐教學的考核評估。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不斷完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有效的教學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實踐教學標準,加強對實踐教學的評估和考核,完善考核體系。在進行實際操作中,要重點關注對實踐教學的過程評價,實行階段考核、綜合考核、社會實踐考核等相結合的方式,設置明確的評價指標體系,分別為校內外實訓課程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標,并建立監督小組,對各指標的執行進行監督。
參考文獻:
[1]聶慶芝.高職會計專業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
[2]陳輝,劉超群,樊軍.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基于職業教育集團辦學模式[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6(11).
上接(第245頁)
(一)資產證券化會計確認方面建議
當前資產證券化的會計確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發起人會選擇有利于自身的方法實現終比確認,使經濟實質不能反映過程信息,提高會計信息及實務中的可操作性,需要進一步明確相關方法,完善相關要求,減少其選擇隨意性;實行報酬分析法時充分考慮質量因素,運用定性因素分析;金融分析法對發起機構的風險判定需要職業判斷,但是當前由于財務人員對其了解不同,會對信息質量產生影響,需要提高職業判斷能力。
(二)資產證券化會計計量方面建議
我國資本市場不成熟,造成公允價值取得存在困難,而造成資產證券化的資產流動性差,其價值預期的確定存在不確定性,不能準確計量,因此,可以在計量過程中約束貼現年限及貼現率來確定其價值;同時,計量與分析方法缺少恰當的規定,應該在相關規定中加以明確,為公允價值確定提供客觀計量方法,并且考慮活躍市場中的交易價格受不同時點的影響產生波動,對公允價值加以確定。
(三)資產證券化合并建議
以國際標準做為借鑒,需要對資產證券化合并制定協調準則,避免過于強調量化標準,而出現操縱問題,另外,過于注重原則導向也會出現問題,所以必須制定與我國相適應的標準。當前,我國資產證券化處于試點時期,相關程序與國際慣例不相符,因此,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與我國相符合的準則,推動資產證券化發展,盡可能防范損害公眾利益情況的出現,做好過度工作,以推動資本市場發展。
(四)資產證券化信息披露建議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還不夠發達,做為新興的金融工具——資產證券化還沒有一個完善的運行環境,對于相關的信息披露還不夠完整,因此,首先應該不斷完善相關配套法律,使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好的了解資產證券化的實施過程;其次建立信用評級披露、信用增級手段,使風險被相關人員所了解;由于資產證券化沒有專營部門,需要披露發起人單獨核算資產證券化情況,使投資者了解相關信息,保證執行過程被有效監督;全面披露結構設計與資產風險,關注資產證券化結構安排等相關信息;另外,還需要對于相關的稅收、會計理論加以完善,使其可以反映經濟實質。
盡管近年來我國對于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處理的相關規定已經具體化,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如:計量、核算、合并及披露方面存在問題,當前市場環境下人為主觀操作對其會計處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公允價值確定存在一定的難度,相關的會計披露仍然需要進一點提高,才可以使實體經濟不斷發展,進一步促進業務規范化、有序化的高效開展。
[1]何力軍,宋鵬程,鄒震田.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中資產出表問題研究[J].征信,2014(07).
[2]林華,郁冰峰,謝永添.資產證券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會計問題[J].金融會計,2014(07).
[3]左濤.中美資產證券化對比研究[J].財政研究,2014(02).
作者單位:(鄭州城市職業學院) (國藥(大連)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