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晶晶
?
“營改增”后稅務風險管理探析
文/戴晶晶
摘要:“十二五”期間國家稅務總局將“營改增”稅收制度作為一個主旋律搬到稅收體質改革的舞臺。解決了我國多年存在的雙重稅收政策問題,同時也對增值稅進行了完善。但是,由于“營改增”政策的推進,由此引發的相關問題也逐步顯現,主要包括應納稅款的減少和新政策理解不全面帶來的多交稅款等導致的稅務風險。這便要求國家稅務機關和相關涉稅企業針對不同情況提出相應解決對策,使稅收過程更加透明,稅務風險更低。本文針對“營改增”帶來的稅務風險及相關管理對策進行簡要探析。
關鍵詞:營改增;稅務風險;風險管理
全面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更像是一把雙刃劍握在眾多涉稅企業手中。全面征收增值稅,可以借此機會開具虛假發票進行逃稅避稅,也可借此機會整頓公司內部的稅收體系。前者必然會引起稅務風險,但是對于改革的理解不透徹也會不可避免的造成稅務風險。這就要求企業在控制自身行為的同時,加大對風險管理的控制。
(一)稅收政策風險及現狀
稅收政策風險是指納稅人在營業稅轉交增值稅的過程中,由于對新政策的理解不全面或者是稅收機關操作不規范等因素造成多交誤交納稅額等涉稅風險。在全面“營改增”之前該項稅收只是在部分試點進行測試,當全面普及之后,大部分企業并沒有迅速從征收營業稅中脫離出來適應新的稅收政策,而新的稅收制度及其便民之處著手在許多新的方面進行稅收優惠,包括針對于殘障人士進行的專項涉稅,新科技及新能源開發項目的優惠,個人學術成果處置方式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也未能被很好的利用,這就直接導致相關納稅企業在對新政策了解不太通透的情況下多交誤交稅金,即使后續扳正,那也會造成不必要的物力財力人力的投入,使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稅收政策風險。
(二)稅務會計核算風險
1.發票管理風險
“營改增”之后,由于增值稅的專項發票涉及抵扣納稅額。因此,有關發票的稅務風險明顯增多。原有繳納營業稅的納稅人在營改增實施后繳納增值稅,這就有可能導致發票管理風險。增值稅稅種發票有可以抵扣的專項要求,很多企業便伺機多開代開增值稅發票進行抵扣,減少納稅額,這種虛開發票的行為將導致國家稅收大規模減少,引發稅務風險,而上述風險只是發票管理風險的一種。其次便是增值稅發票填寫的不規范造成的稅務風險,缺少相關信息例如稅務登記號,賬號等重要信息便會導致發票無法順利傳遞到下一方,從而影響報稅。同時,有的企業不能很好的了解營改增之后的相關條例,僅取得收據和普通發票,導致錯失從上一層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機會,這樣不僅會使增值稅稅收鏈條斷掉也會使企業多交稅款,從而引起稅務風險。
2.隱瞞銷售收入的偷稅風險
在面對全面繳納增值稅的情況,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企業往往會在銷售收入方面做一些手腳,為了減少納稅額,實現利潤最大化,通常會少計收入或者通過不在賬面上反應相關交易來進行不記收入,類似于通過銀行卡或者現金進行交易的逃稅行為給國家稅收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一)實時跟進形式,全面掌握營改增稅收制度
面對全面營改增稅收管理政策,企業要將降低稅收風險與改善政策等相關工作作為首要前提。在公司內部,要組織員工學習相關政策,實時更新內部稅務體系,建立健全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使其與營改增同步,并能及時發現公司內部相關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公司自身原因沒能及時發現漏洞造成的稅務風險問題。對于公司外部大環境而言,在這種制度更新輪換之時,企業應該及時關注當地稅收部門出臺的各種相關政策,并保持高效適時的溝通以便快速得知有關營改增的政策以及通透的掌握改革后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通過這樣互動的反饋溝通最大限度的降低稅負,減少稅務風險。
(二)重視發票管理,防范相關風險
由于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用于抵扣進項稅額,所以很多企業會采用虛開增值稅發票的方式逃稅避稅,導致由此種原因引起的稅務風險也相對增多。因此,加強對發票的控制是減少稅務風險的有力手段。大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要培養納稅人對專用發票的了解,掌握其的出具要求,將關鍵信息詳細的反映出來。同時,對相關的扣稅憑證要具有甄別的能力以獲取有效憑證,以免由于憑證瑕疵導致不能在規定時間內上交上級稅務機關,造成無法抵扣增加稅負。其次,針對開具虛假發票的納稅人必須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并補繳稅費。
(三)加快稅務專業化人才培養,建立健全稅務體制
全面實行營改增對于稅務機關也是極大的考驗,要及時對所轄地區相關企業傳達稅收信息相關政策,以免造成由于稅務機關工作疏忽而引起的稅務風險。對于參與工作人員一定要加強風險意識不能存在理解上的錯誤,使其構建清晰的稅務體系制度。很多的公司在面對新的稅收政策的同時不能很好的調控公司內部的稅收管理體制,這時專業化的稅務人員就能很好的統籌企業各個層級的稅收管理問題。加快培養專業化的稅務人才,既可以緩解新策帶來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可以為企業今后的稅務發展做出合理的規劃。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處在起步階段,國家和涉稅企業都面對這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是要面對稅務風險的管理控制,另一方面,也要逐步適應調控內部稅收體系以適應的新的發展要求。面對國家針對稅務風險管理強硬的管理手段和決心,企業要大力研發新技術,降低成本,開源節流以增加利潤。不能依靠偷稅漏稅等行為節約企業成本。同時,也要依靠企業自身力量完善稅務體系,降低稅務風險。
參考文獻:
[1]王化敏.“營改增”前后融資租賃企業的困惑與漏稅風險控制[J].當代經濟,2013(5).
[2]張德志.稅務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M].中國稅務出版社,2013(9).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