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移動苗床的結構特點,設計了自動卷覆膜機,實現了塑料薄膜的自動卷收和覆蓋,搭建了自動控溫系統,建立苗床及作物的獨立加熱保溫小環境。薯尖扦插苗的試驗結果表明,降低了勞動強度,育苗成活率提高29%,單株苗加熱成本降低69%以上。試驗為工廠化育苗柔性化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可實現不同種苗培育在同一溫室內的統一管理。
關鍵詞:自動覆膜;控溫;移動苗床;柔性生產
中圖分類號:S6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3-3475-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3.053
隨著中國現代化農業的快速發展,溫室作為設施農業產業中的主體,在生產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在冬季、早春等低溫時節,為了保證溫室移動苗床上作物生長所需的環境溫度,常利用溫室加熱系統對整個溫室內環境進行加溫[2],同時搭蓋塑料薄膜來增加苗床的蓄熱保溫能力。但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溫室采用整體式加熱系統,即對溫室內的空氣、地面、墻壁、屋架、覆蓋材料等整個大環境進行加熱,能耗大、運行成本高[3,4];二是苗床上塑料薄膜的覆蓋、揭開過程依靠人工完成,工作量大且易損傷幼苗;三是溫室大環境溫度只能滿足一種作物育苗溫度條件,造成空間、能源浪費。
為此,本研究提出了構建基于移動苗床的溫室“小環境”解決方案——自動覆膜控溫移動苗床,即通過研發移動苗床拱棚裝置、加熱隔熱系統,建立苗床及作物的獨立加熱保溫小環境,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實現節能降耗。自動覆膜控溫移動苗床作為工廠化育苗過程中的新型裝備,為工廠化育苗柔性化生產提供了便利,可針對不同種苗的農藝要求在同一溫室內實現集群管理。
1 自動覆膜控溫移動苗床的總體設計方案
自動覆膜控溫移動苗床自動卷覆膜機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塑料薄膜安裝示意圖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自動覆膜機卷管安裝在靠近支架頂端的一側,雙層塑料薄膜的一端通過透明膠帶固定在卷管軸線上。纏繞數圈后分別向支架兩側引出左、右單層薄膜,牽引桿用壓膜卡固定在左、右單層薄膜末端,牽引桿兩端安裝滾輪,牽引著塑料薄膜沿著支架斜面上下滾動。
屋脊型支架棚肩的內側安裝與卷管軸線平行的導向桿,對完全覆蓋的塑料薄膜起到張緊作用,使塑料薄膜覆蓋面與支架構形一致。
管狀電機安裝在苗床端部卷管空腔中,固定好卷管和管狀電機輸出軸,每段卷管通過傳動軸連接,使所有卷管同步轉動,通過控制電機正反轉動方向,實現薄膜的卷收和覆蓋,電機行程可以調整,保證卷收薄膜后與空氣接觸面盡可能大,覆蓋薄膜后完全密封。
2 自動覆膜控溫移動苗床主要零部件設計
2.1 支架結構設計
支架由鍍鋅薄鋼板折彎而成,寬度與移動苗床的內寬一致,呈屋脊形結構,以利于塑料薄膜內面的凝聚水珠沿膜面向兩側滑落,避免露滴久留或滴落[5]。支架左右兩側的棚肩用于保證作物生長所需的空間高度。
相對于其材料尺寸而言,支架屬于大跨度柔性結構,因此在設計校核時需重點進行結構剛度分析。以16 m×1.75 m的苗床為例,確定支架的間隔距離為4 050 mm,末端間隔3 580 mm,數量為5個,支架的寬度為1 680 mm,深度140 mm,脊高716 mm,肩高分別為220 mm和240 mm,在Ansys中建立三維模型[5],設定Shell 63單元實常數即支架板厚為1.5 mm,如表1、圖3至圖6所示,加筋支架最大變形量和最大應力均小于未加筋支架,為保證自動覆膜機穩定運行,優先選擇加筋支架。
2.2 牽引桿校核
牽引桿是自動卷覆膜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薄膜起到牽引、張緊作用。為保證在潮濕環境下牽引桿能順利下滑,避免過重造成塑料薄膜的破損或者蠕變,采用了鋼制牽引桿,其截面為圓環形,直徑22 mm,壁厚1.2 mm,每段4 m。
在Ansys中建立三維模型,選擇Shell 63單元類型,設置Q235材料屬性,采用映射網格劃分得到有限元模型[6]。約束兩端面的Y向位移自由度,忽略牽引桿上塑料薄膜的重量,加載重力場后求解,計算得到牽引桿的最大變形量為6.5 mm,小于支架頂面與導向桿間的設計間隙,即覆收薄膜時牽引桿可以順利越過支架的棚肩處,其結構剛度可滿足設計要求。牽引桿X向變形圖見圖7。
3 自動覆膜控溫移動苗床溫控系統設計
3.1 儀器和材料
溫控器采用鑫動8802系列(明裝)旋鈕電子式,型號為8802/16WD,額定電壓220 V,頻率50 Hz,額定電流16 A,額定功率3 kW,溫控容差 ±0.7 ℃,溫控范圍10~60 ℃,溫度傳感器采用外置式。
電熱膜為韓國考利亞遠紅外線電熱膜,功率密度220 W/m2,最高加熱溫度可達50 ℃。交流接觸器型號為CJ-40,適應電壓220 V、電流20 A。
3.2 電熱膜的制作、鋪設和溫控器的安裝
以試驗所用苗床為例,裁剪4塊7.5 m×0.8 m規格的電熱膜,安裝純銅卡子并固定,然后接2.5平方國標電源線,用膠泥和布基膠帶分別做兩次防水處理。溫控器設置在苗床兩端。電熱膜、交流接觸器和溫控器接線原理如圖8所示[7]。
苗床墊層共分為5層,從下至上安裝過程如圖9。首先鋪設厚30 mm的棉墊,并粘貼一面附有錫箔紙的保溫材料,作為隔熱反射層,隔絕內外熱交換,隨后鋪設遠紅外線電熱膜,其上覆蓋防水塑料薄膜,最后鋪設無紡布壓實。隔熱層接口與電熱膜均用錫箔膠帶固定。
4 能耗試驗及分析
4.1 材料與方法
試驗育苗容器選用70孔綠色軟塑料穴盤,育苗基質為90%泥炭與10%珍珠巖混合物[8],試驗農作物為江城薯尖扦插苗,種苗數量為9 660株。
首先用粉碎機粉碎基質,提前1 d噴水備用,對場地進行整理消毒,育苗基質中加入殺菌劑[9],混合均勻,再淋水調節水分含量,直到手輕握成團手指間有滴水,最后將混合好的基質裝入育苗穴盤中,用木板刮平。
試驗方法:將裝好營養基質的穴盤準備好后扦插薯尖扦插苗,并整體移至苗床上,設置育苗棚內加熱溫度在20 ℃左右,蓋膜保溫,每天10:00澆水、施肥、施藥等操作,4 d后每天10:00~11:00對育苗棚進行適當通風降溫,防幼苗徒長,促根莖長壯[10]。
4.2 結果與分析
試驗于2014年1~2月進行,共兩批,試驗期間每日環境最高溫度、最低溫度、苗床設定溫度與耗電量的變化曲線如圖10和圖11所示,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
湖北省維爾福種苗有限公司目前育苗成活率在70%左右,單株苗加熱成本為0.15元,本設計的育苗成活率為99%,較維爾福種苗有限公司的育苗成活率提高29%,電費按0.8元/kW·h計算,第一、二批試驗折合單株苗加熱成本分別為0.042、0.046元,單株苗加熱成本降低69%以上。
5 小結
本研究提出了構建基于移動苗床的溫室“小環境”解決方案。根據育苗作業的實際需求,結合移動苗床的結構特點,設計了自動卷覆膜機、自動控溫系統,建立苗床及作物的獨立加熱保溫小環境,與湖北省維爾福種苗有限公司相比育苗成活率可提高29%,單株苗加熱成本降低69%以上,可有效提高作業效率,實現節能降耗,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戴有華,陳志明,劉永華,等.基于Solidworks的移動苗床架設計與應用[J].中國農機化,2011(6):91-94.
[2] 李寶筏.農業機械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 馬 丹,須 輝,韓亞東,等.日光溫室專用燃煤熱風爐加溫效果分析[J].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7(5):13-14.
[4] 孫淑鈞.溫室加溫系統及存在問題[J].中國花卉園藝,2012(4):48-49.
[5] 王雙喜.設施農業裝備[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
[6] 博弈創作室.ANSYS9.0經典產品基礎教程與實例詳解[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7] 鞏星花,成筱琴.遠紅外線低溫輻射電熱膜地暖施工控制[J].山西建筑,2011,37(12):137.
[8] 崔秀敏,王秀峰.蔬菜育苗基質及其研究進展[J].天津農業科學,2001,7(1):37-42.
[9] 郝瑞敏.北方溫室大棚冬春茬番茄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9(2):30-31.
[10]束海剛,尹元拴,王美麗,等.網棚扦插育苗繁殖馬鈴薯脫毒微型種薯技術[J].種子科技,2013,21(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