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體操式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驗帶教中的應用,提高教學效果及護生的操作技能,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方法 進行臨床調研,確定研究內容;發放調查問卷,了解護生的學習困惑;逐項規范操作流程;培訓研究者;對確定的研究項目進行動作分解、編碼,編寫各操作項目的腳本;實施體操式帶教法;研究成果初具稚形。結果 體操式帶教法與傳統帶教法的帶教效果有顯著性差異,P<0.001。體操式教學法帶教明顯優于傳統帶教法。結論 體操式帶教法充分體現了護生是學習主體,挖掘了護生的潛能,增強了護生的自信心。其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明顯提高,實現了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醫院對教改效果予以了肯定;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
關鍵詞:體操式教學法;實驗帶教;應用;研究
基礎護理操作技能是護士專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士從事專業工作的必備條件和從事護理工作的基本功,它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護理工作質量。規范的操作技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傷殘率,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從而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為了有效地提高護生的基礎護理操作技能,我們積極進行教研教改,刻苦鉆研,勇于探索,于2004年開始,率先在《護理學基礎》實驗中嘗試性運用體操式教學法帶教,經過近10年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為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探索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1 研究的目標
1.1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促進學校發展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關鍵,不斷提高護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是學校又快又好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學校競爭力、提升學校品牌效益的有效途徑。本研究率先采用“體操式教學法”進行實驗帶教,改進護生操作技能帶教方法,提高護生的操作能力及專業素質,以達到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促進學校發展之目的。
1.2使護生能規范地掌握護理操作,以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 《護理學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從業護士2/3以上的護理操作是在這門學科中學到的。護生剛接觸護理操作時,就好似一張白紙,可以繪上最新最美的圖畫。但目前同一項護理操作,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光碟,其操作標準不完全相同。本研究的目標之二是讓護生規范地掌握護理操作規程,成為適應臨床護理工作需要的適用型護理人才。
1.3探索合理的帶教方案,使護理實驗帶教更加科學、高效 護理實驗帶教時,每位老師帶教人數約為15人。如果采用一對一的帶教方案,一堂課下來,有絕大多數學生第一次練習無法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教學效果無法把握。如果老師同時指導多個學生,由于學生的操作速度參差不齊,老師無法兼顧到每一位學生的每個動作,這樣易使護生學習錯誤的操作技能且不易糾正,因為人的第一印象是最難改變的。本研究的目標之三便是探索合理的實驗帶教方法,使實驗帶教更加科學、高效。
2 主要的研究方法
2.1調查研究法 本研究小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注重調查研究。①去醫院了解臨床護理工作的需求及護理工作新動態,根據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確定和調整研究內容;②向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研究方案。
2.2文獻分析法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小組成員密切關注本學科的新動向。①利用互聯網,向國內外同行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比如反復觀摩全國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技能競賽獲獎者的操作實況等。②利用圖書資料,收集、整理與護理操作相關的信息資料,如人手一份護理操作的省賽、國賽標準,反復討論, 以確定研究實施的步驟。
2.3回顧性對比法 我們將體操式帶教法實施后護生的操作技能抽查成績與傳統方法帶教(示教→帶教、練習→回示教)的護生操作技能抽查成績進行比較,以確定研究效果。
3 實施
3.1進行臨床調研,確定研究內容,使研究內容及教學工作更適應于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 教科書的編寫周期一般為5年,五年對于一門學科來說會有難以預計的發展變化。為了適應于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我們到醫院去向護理人員及護理管理者了解臨床護理工作的需求及護理工作新動態,掌握第一手資料,以指導研究內容的確定及研究工作的開展。例如:護理工作者們認為隨著耐藥菌株的增加,院內的感染發生率也明顯增高,需要對護生加強無菌技能的訓練,以切斷院內感染的傳播途徑,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而醫院管理者們認為護士給患者的第一印象(護士的形象、語言、行為等)嚴重影響患者的從醫心態及醫院形象。我們通過認真研究后認為:無菌技術基本操作是許多護理操作的基礎,是培養護生無菌觀念的關鍵。同時,我們認為護生的身高、容貌是天生的,通過教育的手段是不可改變的;但其精神面貌是后天培養的。如果護士著裝整潔、面帶微笑、行為舉止大方得體,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現在患者面前,一定會給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更容易被患者所接納。所以我們選擇了“無菌技術基本操作”、“護士禮儀”做為研究項目。依此類推,我們確定了有代表意義的七項護理操作為研究內容,即:護士禮儀、鋪備用床法、穿脫已使用過的隔離衣、無菌技術基本操作、肌內注射法、女患者導尿術、雙側鼻導管中心管道裝置給氧法。
3.2發放調查問卷,了解護生的學習困惑,提高了我們研究的信心 我們在研究開始前向護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護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興趣,根據護生的具體情況,調整研究方案。我們設計了“中高職護生學習護理操作技能調查表”,通過調查統計發現:護生學習護理操作的困惑是58.99%的同學認為護理操作難以記住的原因是操作步驟太多;69.01%的護生認為《護理學基礎》實驗課碰到的最大難題是記住了上一個步驟,沒記住下一個步驟,無法連貫。而體操式教學法教學法的優點就包括:“增強了護理操作的節律性,增強了動作的美感,使前后動作連貫,有利于護生形成連續記憶”[1]。這恰好能解決護生的困惑,所以,提高了我們進行體操式教學研究的信心。
3.3充分利用互聯網,參考省賽、國賽標準,對各項護理操作逐一進行分析、歸納,確定更適合于現在臨床護理工作的操作流程 目前,我省的護理操作流程標準還是以2002年5月由湖南省衛生廳組織拍攝的《護理技術操作程序》VCD光碟為藍本,這套光碟以護理程序為框架,貫徹“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當時具有較強的創新性、科學性、規范性和示范性。但十多年過去了,其適用性已經明顯不足。本項目組成員充分利用互聯網,反復學習省賽、國賽標準,觀摩國賽獲獎者實況,對各項操作逐一進行分析、歸納,找出更適合于現在臨床護理工作的操作流程。比如增加了查對患者手環,改進了患者姓名的核對方法等,以避免醫療差錯的發生。
3.4對參與研究的老師進行培訓,規范研究小組成員的操作流程,提高其整體水平 《護理學基礎》的任課教師畢業于不同學校,實習于不同的醫院,其操作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護理操作技能的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差異。對護生而言,統一的操作標準才能讓她們有章可循。否則,護生在學習中會感到無所適從。課題主持人按照確定的護理操作流程,對本課題成員進行規范化培訓,使項目組成員的護理操作得以規范,整體水平大大提高。
3.5對確定的研究項目進行動作分解、編碼,編寫各操作項目的腳本 本項目組成員分工合作,各自先對自己負責的項目進行動作分解、編碼,編寫操作腳本,然后向項目組成員進行演示。項目組成員集體對各腳本逐一進行反復討論、修改,最后確定腳本。
3.6對我校在校班級的《護理學基礎》實驗帶教開始嘗試實施體操式帶教法,邊實施、邊修改帶教方案 從2013年開始,我們著手對在校班級按照操作腳本進行體操式教學法帶教,并根據實際帶教情況進行反復修改。到現在已經實施了三屆護生,方案基本成熟。
3.7將研究成果刻錄成光碟 我們將研究成果經過攝像、制作成光碟,以便在學校其他學科(如內、外、婦、兒科等)教學及醫院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時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4 研究效果
4.1充分體現了護生是學習的主體,挖掘了護生的潛能,增強了護生的自信心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吸納了大量護生參與。護生在參與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其學習的主體作用,大家不是被動參與,而是主動探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例如,如何控制節拍的速度,如何保持動作的協調、優雅等。她們的建議一但采納,對提高她們的學習積極性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可大大增強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信心。
4.2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明顯提高,實現了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婁底市教育局職教科按照有關規定,每兩年將對我校護生隨機進行技能抽查考核。我們采用回顧性對比的方法,將2014年護生的抽查考核成績與實施體操式帶教之前2012年的抽查考核成績進行回顧性比較,其考核結果統計如下,見表1。
統計學分析結果表明:體操式帶教法與傳統帶教法的帶教效果有顯著性差異,P<0.001。應用體操式教學法帶教的學生其考核成績明顯優于按傳統帶教法帶教的學生。
4.3提高了教學效果及畢業生質量,醫院對實習生及畢業生給予了一致的好評,對教改效果予以了肯定 通過帶教方法的改進,提高了護生的整體素質。各級各類醫院認為我們的教改活動提高了護生的動手能力、溝通能力,服務質量大為提高,受到了患者及醫院同仁們的一致好評,對教學效果予以了肯定,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標。
4.4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 “給護生一杯水,教師得先準備一桶水”。在教給護生規范化操作技能前,教師得先規范自身的操作技能。本課題的研究在我校開展以來,師生們積極參與,大家認真討論,獻計獻策,大大拓寬了廣大教師的思路,提高了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
體操式帶教法現在初具稚形,但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進一步完善。它為我們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我們將以此為起點,繼續探索,開拓進取,使其不斷完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石達望,鄒妮娜.體操式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驗帶教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 (1):104-105.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