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宮腔粘連程度的相關因素及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的療效。方法 對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因宮腔粘連行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的90例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結果 術前宮腔操作次數及月經異常情況與宮腔粘連的程度關系密切(P<0.05),宮腔鏡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2.2%,且其療效與宮腔粘連的程度有關(P<0.05)。結論 宮腔粘連程度與宮腔操作次數及月經異常情況相關,并與宮腔鏡手術的療效有關。
關鍵詞:宮腔粘連;宮腔粘連分離術;療效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Degree of Caused by IUA and the TCRA of the Curative Effect
DU Yan-fang,SUN Yan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IUA degree and the TCRA of the curative effect.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TCRA of the 90 cases of patients during the period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5.Results Number of uterine cavity operation and menstrual abnormalitie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UA degree(P<0.05),Hysteroscopic treatment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2.2%,And its curative effec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caused by IUA(P<0.05).Conclusion The IUA degree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uterine cavity operation and menstrual abnormalities,and related to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CRA.
Key words:IUA;TCRA;Curative effect
宮腔粘連(IUA)又稱Asherman綜合癥,發生于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后子宮肌壁間的相互黏附,臨床表現為月經量減少、閉經、不孕和反復流產等,是婦科常見、對生育功能嚴重危害并且治療效果較差的宮腔疾病[1]。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被認為是診治宮腔粘連的標準方法[2]。本文通過對90例宮腔粘連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影響宮腔粘連程度的相關因素及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的療效,將有助于我們對宮腔粘連的預防和診治。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經宮腔鏡檢查明確診斷為宮腔粘連患者90例,年齡在20~46歲,平均年齡(33.28±3.31)歲。因“月經異常”“B超提示疑宮腔粘連”就診入院的。依據2000年歐洲婦科內鏡協會的分 類[3],其中輕度35例(I~II度),中度28例(III度),重度277例(IV~V度)。
1.2方法 在宮腔鏡下對宮腔粘連的范圍、性質、程度、宮角及雙側輸卵管開口進行觀察,依據粘連程度選擇合適的分離方法,至宮腔形態基本恢復及可見雙側輸卵管開口。術后宮腔內放置透明質酸鈉、宮內節育器及抗生素預防感染,示宮腔粘連的程度及月經情況給予個體化激素治療。收集可能與宮腔粘連程度的有關的因素,包括患者的病程、術前宮腔操作次數、月經異常情況、既往刮宮史及術后隨訪治療效果等資料。
1.3療效判定[4] 治愈:月經恢復正常,宮腔成形情況良好及可見雙側宮角與輸卵管開口;好轉:月經由無到有,由少到多,宮腔成形情況基本滿意;無效:月經量和宮腔形態均沒有改變,甚至惡化。其中治愈與好轉定義為有效。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6.0軟件處理。對計數資料作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宮腔粘連程度的相關因素分析 90例患者中,有宮腔操作次數的有82例,月經異常75例,既往刮宮史77例(人工流產55例、早孕期清宮15例,中晚孕期清宮7例)。經線性組合及線性相關分析,術前宮腔操作次數、月經異常情況與宮腔粘連的程度關系密切(P<0.05),病程、既往刮宮史與宮腔粘連程度沒有顯著相關性(P>0.05)。
2.2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的療效分析 90例患者中,總的有效率為82.2%(74/90),其中輕、中、重度組宮腔粘連治療的有效率分別為94.3%(33/35)、82.1%(23/28)、66.7%(18/27),將三組經Pearson χ2檢驗得χ2=7.954,P=0.0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認為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的療效與宮腔粘連的程度有關。
3 討論
宮腔粘連的發生及嚴重程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多次人工流產、刮宮所致的IUA發生率高達25%~30%[5],已經成為月經量減少、繼發不孕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宮腔操作次數越多,宮腔粘連的程度越重,90%以上的宮腔粘連由刮宮引起[6]。本次研究中有91.1%(82/90)的患者有宮腔操作史,經相關度分析也表明了宮腔操作次數與宮腔粘連的程度關系密切。在有宮腔操作史的患者中,其中與妊娠相關的宮腔操作就有93.9%(77/82),這可能與妊娠子宮在高雌激素的影響下變軟,子宮內膜基底層更容易在宮腔操作時損傷,且術后低雌激素水平導致內膜再生修復能力下降有關[7-8]。雖然本研究尚不能認為既往刮宮史的情況與宮腔粘連的程度有相關性,但可以確定妊娠相關的宮腔操作是宮腔粘連的主要高危因素。經量減少是宮腔粘連的主要臨床表現,本研究出現月經異常的有83.3%(75/90),且與宮腔粘連的程度關系密切,即月經量越少,宮腔粘連越重。因此,我們是否可以將宮腔操作次數及月經情況作為術前評估宮腔粘連程度的因素。
宮腔鏡檢查能在直視下全面評估宮腔形態、子宮內膜分布及損傷程度[9],是目前診斷和治療IUA的標準方法。本組研究總的有效率為82.2%,其中輕、中、重度組宮腔粘連治療的有效率分別為94.3%、82.1%、66.7%,研究也表明宮腔粘連的療效與宮腔粘連的程度有關,宮腔粘連越重,術后再次形成宮腔粘連的可能性越大,與王軍玲等[10]報道的一樣。因此可以通過粘連的程度,我們可以比較正確的評估術后的療效及指導術后的用藥及進一步治療。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宮腔粘連臨床診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5.50(12):881-887.
[2]夏恩蘭.婦科內鏡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00-116.
[3]GU YX.Research progress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J].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2011,51(9):91-96.
[4]鐘雪楠.宮腔鏡診治宮腔粘連122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16(27):2545.
[5]李夏,王東輝,田喜萍.電視宮腔鏡對宮腔粘連的診治[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4,12(5):364-365.
[6]熊小娟.宮腔鏡診治宮腔粘連32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8):1145-1146.
[7]Yu D.Asherman syndrome-one century later[J].Fertil Steril,2002,89(4):759-779.
[8]馮淑英,楊冬梓.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問題[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28(9):657-660.
[9]牟曉玲.宮腔鏡診治人工流產術后月經異常臨床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4,35(10):1591-1593.
[10]王軍玲.重度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兩種預防復發方法比較[J].醫學新知雜志,2015,25(1):38-41.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