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6σ管理在醫院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的50例醫院患者作為常規組,開展醫院常規質量管理。我院自2015年1月~12月將6σ管理在醫院質量管理中應用,選取50例醫院患者作為6σ組,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醫療糾紛率,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率,平均住院日、會診等候時間。另外,對兩組的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質量、電子處方質量進行調查。結果 6σ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醫療糾紛率明顯低于常規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組,經χ2檢驗對比后有統計學意義(P<0.05)。6σ組平均住院日、會診等候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質量、電子處方質量明顯高于常規組,經t檢驗對比后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6σ管理在醫院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提升醫療和護理服務質量,加強電子處方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科學管理,有助于縮短患者會診等候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和糾紛的發生,提升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6σ管理;醫院質量管理;應用
6σ最初在摩托羅拉公司誕生,極大提高了摩托羅拉產品質量,并逐漸推廣到全球,在各行各業中廣泛應用,我國引入6σ最初用于制造業、物流業,在上世紀末開始用于醫院管理。6σ中的σ為希臘字母,統計學中稱作標準差,是對數據離散程度的表示,達到6σ管理水平后,缺陷產生率接近0[1]。本研究探討了6σ管理在醫院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的50例醫院患者作為常規組,自2015年1月~12月將6σ管理在醫院質量管理中應用,選取50例醫院患者作為6σ組,其中6σ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7~80歲,平均(49.51±6.24)歲。其中,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心臟血管普外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康復科例數分別12例、11例、10例、9例和8例。常規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80歲,平均(49.61±6.12)歲。其中,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心臟血管普外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康復科例數分別13例、11例、9例、9例和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科室分布等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
1.2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醫院質量管理,6σ組患者將6σ管理在醫院質量管理中應用。①用于糾紛防范:在醫療流程中,可用6σ管理五步法對醫療隱患進行識別,對質量影響關鍵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制定控制計劃,以有效防范糾紛的出現,節約醫院處理糾紛的資源,減少因醫療糾紛而導致的經濟損失,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促進社會滿意度的提高[2]。②用于提高電子處方質量:傳統電子處方中的錯誤和缺陷需經大量人力資源檢查,而處方的缺陷也增加了投訴率,采用6σ管理分析電子處方現狀,并提出改進措施,提高處方合格率。③用于縮短住院時間: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住院時間較長,可通過6σ管理五步法從現有慢性病管理流程入手,對質量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改進措施,以縮短平均住院時間為目標,通過提高床位使用率、規范治療、提升護理質量等途徑達到目標,提升科室競爭力。④縮短會診等候時間:經6σ管理,將影響等候時間的因素進行分析和管理、改進,如優化會診流程、網絡掛號或電話預約、有效分診引導等,在不增加人員和編制的情況下,提升工作效率,縮短各項服務時間[3]。⑤用于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經6σ管理,借助CAP、群策群力等工具,規范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對管理中的缺陷原因進行分析,實施控制,提高一次性醫療用品在供應、拆封和使用各個環節的質量。⑥其他應用:6σ管理還可廣泛應用于MRI檢查程序優化、床位利用率提高、減少患者超聲檢查等候時間、改善預約管理、交費等流程、轉診效率等[4]。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醫療糾紛率,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率,平均住院日、會診等候時間。另外,對兩組的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質量、電子處方質量進行調查(以滿分100分計)。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并發癥發生率等數據用%表示,均屬于計數資料,采用的處理方式為χ2檢驗。平均住院日等數據用(x±s)表示,均屬于計量資料,采用的處理方式為t檢驗,組間或組內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P<0.05。
2 結果
2.1并發癥發生率、醫療糾紛率、滿意率比較 6σ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醫療糾紛率明顯低于常規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組,經χ2檢驗對比后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平均住院日、會診等候時間、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質量、電子處方質量比較 6σ組平均住院日、會診等候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質量、電子處方質量明顯高于常規組,經t檢驗對比后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6σ管理是以追求質量為目標,屬于一種新理念和管理方法,在醫院質量管理中應用將重點放在患者需求、缺陷克服上,并通過流程優化實現最終的質量優化,盡量將資源應用于對流程的改善和控制中,其跟傳統質量管理方法的差異在于質量控制成為每個醫護人員的工作,而不是部門科室內部的功能,轉而成為每個成員的行為[5-6]。
綜上所述,6σ管理在醫院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提升醫療和護理服務質量,加強電子處方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科學管理,有助于縮短患者會診等候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和糾紛的發生,提升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劉麗波,趙黎明.6σ管理在醫院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5(1):159-160.
[2]郝曉柯,曾憲飛.風險管理及6 sigma體系與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的整合[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4,37(1):17-20.
[3]焦麗玲,耿匯涓,劉根生,等.外來手術器械全程質量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醫院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4-6.
[4]Chiajou Lin,F. Frank Chen,Hung-da Wan,et al.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using Six Sigma methodology[J].Robotics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 and Process Development,2013,29(3):95-103.
[5]李清,劉瑋,張俊,等.北京大學所屬6家醫院潔凈手術部質量管理監測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3,33(10):16-18.
[6]徐宇紅,戴小明,李小娜,等.6 Sigma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與消毒供應中心一體化手術器械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0):927-929.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