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方法,從而提高重癥監護室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方法 采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接受的990例患者,按照診斷及排除標準進行篩選,最終選出125例呼吸機相關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的發生率為12.63%,的主要原因有氣道損傷、感染、不規范用藥、基礎疾病、營養不良以及臥姿不當等。結論 通過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情況及其危險因素進行分析,醫護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監測并進行針對性的預防護理,對于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護理對策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機械通氣過程中常見而又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患者一旦發生VAP,則易造成脫機困難,從而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嚴重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近年來國內外對VAP的研究受到廣泛的重視。本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重癥監護室125 例呼吸機相關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討成人重癥監護室患者患呼吸機肺炎的原因及臨床有效護理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接受的990例患者,按照診斷及排除標準進行篩選,最終選出125例呼吸機相關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74例,女51例,年齡16~92歲,平均(60.2±2.6)歲,≥60歲者125例患者發生VAP,VAP 發生率為12.63%,器械通氣時間2.2~34 d,86例患者全部經鼻氣管插管,39例患者行氣管切開,102例患者行鼻管留置胃管,29例患者意識深昏迷,47例患者意識淺昏迷,30例患者意識昏睡或嗜睡,19例患者意識清醒,合并2種基礎疾病者13例,合并1 種基礎疾病者61 例,無其它疾病者51例。
1.2方法 詳細記錄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意識狀態、基礎疾病、留置胃管、氣管切開情況、器械通氣時間,分析VAP 發生的危險因素并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
1.3診斷標準[3] 排除肺結核、肺部腫瘤、肺不張等肺部疾病:①使用呼吸機48 h后發病;②與機械通氣前胸片比較出現肺內浸潤陰影或顯示新的炎性病變;③肺部實變體征和/或肺部聽診可聞及濕羅音,并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訩血細胞>10.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轉移;?訪發熱,體溫>37.5℃,呼吸道出現大量膿性分泌物;?訫起病后從支氣管分泌物中分離到新的病原菌。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將有統計學意義的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一般資料 符合條件的125例VAP患者,其中男74例,女51例,年齡16~92歲,平均(60.2±2.6)歲,125例患者發生VAP,VAP 發生率為12.63%。
2.2單因素分析結果 患者的年齡、意識狀態、機械通氣時間、基礎疾病、氣管切開與VAP 的發生密切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多因素分析結果 將單因素具有統計學意義的上述自變量,以是否發生VAP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年齡≥60 歲、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時間≥3 d、意識昏迷以及合并基礎疾病等因素是重癥監護室VAP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P<0.05),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年齡≥60 歲、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時間≥3 d、意識昏迷以及合并基礎疾病等因素是重癥監護室VAP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4],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嚴格規范機械通氣中的有關操作,把握脫機時機,并及時規范吸痰操作等相關護理工作,加強穿刺置管護理、加強置管部位皮膚的日常消毒、加強意識昏迷患者的護理,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叩背,使患者呼吸道內痰液及時排出體外,加強無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以及醫源性感染的發生、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減少患者ICU 住院時間、加強營養支持,針對患者年齡偏大以及多伴隨其它基礎疾病,應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給予相應的腸內、腸外營養補充,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陳蓮芳,史倩,段緩.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3):475-477.
[2]孫彩霞.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13,23(5):1007-1009.
[3]糜琛蓉,張神博,楊莉,等.外科重癥監護室導管相關性醫院感染5年監測資料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3):178-180.
[4]顏喜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研究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2010,20(15):2356-2357.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