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觀察。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來我院治療的手術患者144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72例。實驗組患者采用舒適護理,對照組患者則采用常規護理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手術有效率、護理滿意度等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實驗組患者抑郁評分為(31.46±0.25),焦慮評分為(38.67±2.35);實驗組的手術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的手術有效率為87.5%;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2%,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1.9%,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舒適護理模式,在手術室的應用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方法,明顯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手術的總有效率,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舒適護理;效果觀察
隨著外科學的發展,手術治療的重要性越來越大,手術室是醫生對患者進行手術的場所,并且手術過程中的護理極為重要,能夠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患者的預后也有較大的影響。手術在有效治療患者疾病的同時,也給患者帶來了生理和心理的傷害。大多數患者對手術室的環境和情況不了解,第一次進入手術室時往往會產生恐懼,緊張的心理,從而影響患者的生命體征,導致手術治療效果不佳[1]。因此近年來,在不斷探索手術室護理模式。研究表明,采用舒適人性化的護理能明顯提高護理效果。因此,本研究探討舒適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觀察,選取來我院治療的手術患者,分別采用舒適護理和常規護理,取得不錯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來我院治療的手術患者144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72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28例,年齡23~77歲,平均年齡為(45.6±2.5)歲,手術類型:婦科手術18例,骨科手術20例,普外科手術23例,急診手術11例;對照組72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齡24~76歲,平均年齡為(46.3±2.7)歲,手術類型:婦科手術16例,骨科手術21例,普外科手術23例,急診手術1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臨床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包括常規術前準備,做好手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核對患者姓名、住院號、手術部位等。實驗組患者則采用舒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術前舒適護理 在術前對患者進行查訪,對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狀態有準確的評估。若患者對于手術有疑問或者有恐懼心理的,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告知其手術的方式、成功率,介紹成功的案例,減輕其恐懼心理,放松患者的情緒,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同時完善術前準備,嚴格按照手術流程進行操作。此外,護理人員進入手術室之前進行嚴格的刷手,沖洗,消毒,確保手術室的無菌環境。
1.2.2術中舒適護理 手術當天,護理人員應在手術室前迎接患者,使患者感受到醫務人員的熱情。為消除患者對手術室環境的陌生感,護理人員應提前帶領患者參觀手術室,并詳細講解手術的流程及注意事項,爭取獲得患者的配合。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手術的性質為患者安置舒適的體位,并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部位,同時注意患者保暖。若患者處于清醒狀態,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
1.2.3術后舒適護理 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擦去血跡,消毒液痕跡等,并注意患者的保暖。若患者處于清醒狀態,及時告知患者目前的情況。積極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告知基本情況,指導其協助進行護理。與家屬溝通,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指導其對患者的護理,同時鼓勵患者接受治療,提高康復效果。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心理狀態,手術有效率,護理滿意度等并進行統計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 18.0 For Windows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通過頻數表示,計量資料通過(x±s)表示,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抑郁評分為(31.46±0.25),焦慮評分為(38.67±2.35),對照組的抑郁評分為(47.36±3.52),焦慮評分為(51.36±4.27),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手術有效72例,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的手術有效63例,有效率為87.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2%,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1.9%,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手術患者的不斷增多,手術室的護理質量成為評價醫院服務質量的關鍵。手術室護理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了護理的效率和質量。手術患者由于對疾病知識和手術方式缺乏了解,往往會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嚴重影響手術的質量和護理的效果[2]。舒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護士由原來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現在護士不僅僅只是常規的臨床護理,還要轉變護理理念,結合醫院的護理服務和護理管理,以服務于患者為主[3]。護理人員對待患者要溫柔體貼,以滿足患者需要為主,做到熱情接待、細心問候、耐心講解、精心護理,主動為患者答疑解惑,從患者的病情、用藥,以及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做到有求必應,有問必答,以消除患者的擔憂。舒適護理的廣泛應用,明顯提高了手術室的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及心理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舒適護理模式,在手術室的應用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方法,明顯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手術的總有效率,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孫繼吉.手術室實施舒適護理的方法和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2,23(16):377-388.
[2]劉路秀,彭艷梅,易紅艷,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1,15(07):977-978.
[3]黃振華,唐俐.舒適護理在改善手術室患者生理指標及心理狀態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12(17):807-808.
編輯/蔡睿琳